Re: [问题] 斜置单体 定位问题

楼主: takase (............)   2014-08-08 00:31:49
※ 引述《shaomy (小麦)》之铭言:
: 之前听到像拜耳T1 或某些有做单体斜置设计的耳机
: 真的头中效应很少 取而代之的是 成像在前面的临场感
: 听到某些专家说 头中效应一般也是失真的表现之一
: 所以 如果失真率低 那一般就会有成像在前方的结果吗
: 像我喜欢的grado rs1i 却不是斜置单体
: 对于不喜欢头中效应的我
: 未免有点遗憾??!!
在谈头中效应之前,我想先离题一下,谈谈一个音响心理学的小实验
我们在谈声音定位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变因是耳廓的形状
或者说,外界声波打在耳廓上形成的波峰波谷 (多半分布在5khz~10khz)
的微妙差异会对主观听觉上前后与上下定位感觉有所影响
那么,如果在外耳套上模具,改变耳廓的形状又如何呢?
受试者一开始并没有办法定位声源,但是 久了之后,慢慢的"学习"起来了
能够明确定位声源
那这时候拿掉外耳的模具又如何呢? 一样照样能定位,受试者已经
学习或习惯了这两种不同的空间感觉
由此可知,人脑其实非常的强大 XD
好了,回到头中效应,这东西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机制在打架
或者说唱片中的空间资讯与"实际上"耳机单体到耳道的空间资讯互相矛盾
耳机在高频段适度等化可以减轻这种矛盾的感觉,日系或美系似乎没有固定的
等化标准,而欧陆系统的等化标准就是diffused-field EQ, 扩散场均衡
除了高频段适度等化外,另一个可能的办法就是 把耳机作得透声,或者半透声
听感上会比较自然,这点其实很有趣
好像离题有点远,回到斜置单体上,回归根本,可以说斜置的设计一定程度
强化了上述耳廓与定位的机制,但是具体效果如何,还是得回归各别厂商的考量
以及耳机的声学结构有没有正常的动作
同样是斜置单体,T1,HD800和K812呈现出来的 head-stage就长的不一样
而,不同厂牌耳机,各种不同的head-stage可能也是需要学习或习惯的 XD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14-08-08 08:21:00
T1跟T5p的Headstage也不一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