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akase (............)
2014-05-29 14:17:15最近跟朋友聊天
聊到2ch耳机板块的指标厨之乱,以AD2000X配合HE&BI的量测来证明
AD2000X >>>>>>> HD800,T1,K812 这样
撇开量测指标不谈,因为这方面或多或少还有点罗生门
中间也有延伸到关于欧系耳机与日系耳机设计思想差别的问题
这其实蛮有趣的
日系高阶耳机,比起Sony,可能ATH更好拿来举例,因为资料够多够详尽
和欧陆系统耳机从高阻方向演化的情况不同
日系耳机一开始走的就是低阻路线
简单讲,这两者的设计哲学差异不小,也很难说哪个"比较好",只能说"比较喜欢哪个"
一言以蔽之
欧陆系统耳机大体偏向像莲花跑车那样的斯巴达风格,日系耳机就有点像是lexus或infiniti
那种豪华房车
阻抗的差异主要是来自音圈
欧陆系统厂商习惯用极细的不良导体(lol)做音圈,也不太强调音圈的材质或纯度
拼的是人工,或工序安排这一块
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的确能有效降低振膜的重量,一方面却也有诸多限制
首当其冲的就是驱动──前端需要很高的增益、压摆与摆速──平衡接法实际的"作用"
再来就是散热,这导致欧陆系统的耳机最大承受功率普遍不高,只有几百毫瓦
最后是灵敏度,相较日系耳机动辄100db/mW起跳的灵敏度,欧陆系耳机普遍只有9XdB/mW
驱动力 大致上等于 音圈的长度(音圈被磁隙所涵盖的范围,不等于实际缠绕的圈数)
X 音圈内流动的电流 X 磁隙间的磁束密度
日系厂商则习惯用较粗的,材质纯度高的漆包铜线作音圈,也习惯
另外采用特殊材质,强度够,散热效果好的音圈套筒,拼的是物料成本这块
这导致日系厂商振膜的重量实际上"不是那么轻",或者说,比起运动质量,
反而有更强调振膜尺寸/强度的趋向在
驱动上,比起增益或压摆,更重视耳扩的电流输出能力,或者输出足够电流
而不太失真的能力
而散热效率好,最大承受功率和灵敏度都拉高了
想像一下水管管径、水龙头水压、水管内水的流速三者的关系,大概就能明白
再这里要顺带提一下AKG,AKG虽然是低阻,但那是欧陆系统下,逐渐从高阻演化
而成的低阻,和日系低阻不太能够相提并论
一方面,AKG还是用不良导体作音圈,只不过调整了圈数与绕法
想要让音圈吃到足够的电流,还是得需要一定程度的电压
另一方面,比起灵敏度,AKG刻意压低阻抗的目的其实是在于
1.补偿振膜加厚后的重量 2.借由和耳扩的适配特性拉高动态范围
算是比较突出的特例
回到原本的话题,从音圈延伸到腔体设计层面
可以发觉这两个系统对"空气"的不同态度
在谈耳机"瞬态"的时候,除了振膜本身的运动质量,另一个要素在于振膜前后的气压
所带来的阻力
这个"阻力" 一方面可以帮助振膜动了之后能更快的回复原位,像气垫一样
另外一方面,却也会妨碍振膜的起步,实际上也不是那么"自然"
欧陆系统大体趋向越来越通风,越来越开放,像HD800或K812 最基本的结构就是
一个单体装在一块半透气的隔板上
而 日系高阶耳机通常趋向封闭式,开放式也有,但是手指头数数就那几支
而像ATH的木碗或DADS系统都是典型,Fostex TH900/600则是另一个有趣的case
实际上是刻意削弱了前述的"气垫"效应,换取更自然的听感,光就这点跟T5P可能
比较接近
omake.1
我想一定会有人问Grado,Grado的资料是很多,但是水分也很多
勉强说说看的话
我觉得Grado就像是Mig-25那样"简单有用"的设计
比起耳机,更像是高手魔改的小喇叭......
和其声音印象 (开放热情) 相反,其实是比较"小声听"导向的产物
omake.2
关于平板耳机
我一直觉得平板耳机的复兴是很有意思的事件
但是后续发展如何,还有待观察
平板耳机最大的优势在于进入门槛低,蚊型厂商很容易就能做出足够好的声音
一方面受惠于 "推力大"的耳扩 其实不是那么难找,
一方面也受惠于平板耳机自身的形式:平面驱动,没有动圈耳机那一堆难搞的怪癖,
很容易就能推出足够平衡宽松的声音
不论音质,平板耳机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钱,成本
虽然平板耳机和Grado耳机很类似,都是逆向思考的胜利,但是问题在于
平板耳机固定的物料成本始终没办法降低,反而节节升高,这导致
厂商赚不够钱 > 研发投入落后 > 产品更迭快速 的循环
长期来看,我不看好往后的发展,当然这也许是偏见
作者:
yys310 (有水当思无水之苦)
2014-05-29 14:24:00(看向TAD400
作者:
gameguy (gameguy号:)
2014-05-29 14:47:00没购买ATH、Grado、Sony、Ultrasone任何型号耳机的人终极高调旁边路过留 用这四家的人,不接触 不讨论 直接旁边路过 直接旁边路过 中原武术出少林,地球动圈出拜耳,动圈耳机血统最纯正一支就是tesla No.1,独一无二 其他厂牌动圈耳机旁门左道 旁门左道。
作者: CO2 (吸呕吐) 2014-05-29 15:03:00
精辟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14-05-29 16:05:00音圈用极细的不良导体有什么好处呢?
楼主:
takase (............)
2014-05-29 16:06:00音圈质量降低,音圈内电流上升时间相对较快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14-05-29 16:09:00那用极细的良导体不好吗?
楼主:
takase (............)
2014-05-29 16:11:00纯度越高,线径一定越粗,这没办法....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14-05-29 16:20:00这样听起来用粗的一点好处都没有阿 只有阻抗变低而已
楼主:
takase (............)
2014-05-29 16:22:00容易驱动,音色漂亮是优点啊
(lol) 是指欧洲喜欢用的导线材质吗?为什么用高电阻的线绕成线圈会比较需要注意散热呢?
作者: Amperex 2014-05-29 17:58:00
忽然觉得GG大很妙 从不接触那四家 怎么知道正宗是拜耳呢?我以为都是比较才会下定论 没有针对性 只是一点疑问
不过,看瀑布图,还是觉得TAD400>>AD2000他说没购买,可没说没听过?
作者: Amperex 2014-05-29 18:01:00
我也以为他只有不买 但他上面又说不接触才忽然有疑问的XD
tad400这么强= =? 实际去听感觉比不上ad2k阿= =??
作者: Amperex 2014-05-29 18:07:00
哦 原来是人 谢谢B大说明XD
恩,TAD400 很强阿,AD2000 那篇的测试是AD2000X 的,不是AD2000 的不过,里面找不到AD2000 的就是
作者: Amperex 2014-05-29 18:13:00
TAD400的RUN法好像影响也蛮大的?
作者:
qv5pn7 (藁人形)
2014-05-29 18:17:00推
作者:
a690john (BlackHand)
2014-05-29 19:24:00唉 别瞎扯 音量大小只和灵敏度有关 耳扩输出是voltage follower 接什么讯号大小都一样 是负载 (耳机)的阻抗去决定流过电流大小看看电子学吧!!
楼主:
takase (............)
2014-05-29 19:45:00楼上的意思是? @_@如果是说grado的话,我是指其频响调整有点类似loudness
作者:
yys310 (有水当思无水之苦)
2014-05-29 19:50:00关于你的电流大小发言
楼主:
takase (............)
2014-05-29 19:50:00我想水管的类比应该没那么难懂吧 =3=;
作者:
yys310 (有水当思无水之苦)
2014-05-29 19:58:00恩 "瞎扯" 不似理解问题 应是对错问题
楼主:
takase (............)
2014-05-29 20:56:00有错的话请大家指正 <(_ _)>
推耳机的原理需要一点电磁学 耳机是电感性 透过线圈共振带出声音 我不懂耳机 但我是做ac-dc的 这跟变压器设计不良 开关频率落入音频产生高频声音的原理类似以前同实验室的同学是做class d的power amp 略听过一点算是路过看热闹XD
作者:
kevinau (Kevin)
2014-05-30 00:45:00看不太懂,但我喜欢莲花跑车,要完全驾驭这台车需要很多技术
我觉得完全驾驭Lotus需要强健的背跟控吧控控的会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