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kiranon (ORION)》之铭言:
: 不只中正路
: “经国路也要改”
: 内政部:是法定义务
: 《促进转型正义条例》第5条及第11条规定
: 以“中正”和“经国”命名的街道
: 都在改名的范畴内
: 改名是法定义务
: 那中山路该不该改呢?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6868677
反俄侵略的正义表态?波罗的海掀起“苏联纪念碑清除潮”
“我们当然不会碰墓碑,只是着手拆除雕塑群——没有人埋在它们下面,
苏联将墓地变成意识形态偶像纪念馆的习惯令人反感,”
维尔纽斯市长希马修斯发言强烈:
“如果你去参观 Antakalnis 公墓的苏联坟墓,
会感觉自己仿佛处于另一个现实中——占领者的士兵在那里被称为英雄和游击队员。”
园方还补充说明:苏联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影响重大,透过公开展示,
让曾经压迫并伤害立陶宛数个世代国家精神的赤裸裸的苏联意识型态,得以被看见。
但与这样的意见相比,立陶宛政府的立场却是强悍。
几乎就在维尔纽斯决定拆除苏联士兵不久,中央政府便提出“去苏维埃化法”(Desovietisation law)草案,
并在该纪念碑即将拆除完工之际—— 12 月 13 日——国会在 6 名议员弃权,103名议员同意下,表决通过此法。
此法通过,意味此后立陶宛政府可依据此法,
逐步禁止在公共场所宣传“极权主义和独裁政权及其意识形态”之情事发生。
换言之,该法不仅为拆除苏联时代纪念碑和纪念物提供法源依据,
还授予地方政府更改街道与其他相关物事名称的权力
——然博物馆、档案馆等向大众宣传极权专制后果,以及将相关物件用于教育、学术、艺术收藏等目的者,
不受此法约束。
积极“去苏维埃”的,不只立陶宛。
波罗的海三国过往虽有处置苏联象征的行动,
但大抵还是任其污损或无视的消极处理,俄乌战争的爆发,显然催动了“去苏维埃”的引擎
其以拉脱维亚为首,率先拆除公共空间中的纪念碑或象征物,并考虑“完全移除”。
甚至在圣诞气氛浓厚的 12 月,拉脱维亚仍赶着拆除六十余座苏联纪念碑。
东欧国家对于苏联余孽的做法
就是拆的一干二净
路名地名该改的就改
该换的就换
宣扬极权意识型态是被禁止的
而在德国,你也不会看到纳粹路,希特勒街
所以苏联余孽跟纳粹名号,在欧洲是属于应该被铲除的东西
铲除当然要钱,不过从来不是理由跟借口
国民党孙文
既是纳粹先驱
又是苏联余孽
蒋介石既是共产国际在支那最高地位的人
也是希特勒的好伙伴,希特勒曾称之为具有天命之人
同时蒋介石也是国民党纳粹组织蓝衣社头目
蒋介石对于共产国际的贡献之大
对于纳粹法西斯独裁的推广之久
是纳粹界的长青树
按照这种标准
铲除国民党这些纳粹共产象征
一点都没有什么正当性的问题
完全具有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