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总预算三读后出立院没?

楼主: SIK3 (Salt-inducible kinase3)   2025-02-04 15:08:43
他们现在不敢送的,呵呵….
结论先说在前面:弄出数字跟项目出现误差的预算案,行政院拒绝执行,立法院要不乖乖吞下去要不开会重审。
但以上做法等于对大罢免添柴火以及耽搁共产党侵略台湾的进程,白蓝要怎么跪共产党才能被允许重审呢
一些预算法对于立法院的规范如下
以下情形可能构成立法院在预算审议过程中违反法律或宪法规定的疑虑,不代表一定会导致法律制裁,但从法理上可提出质疑或引发后续法律、制度性争议,主要包括:
1. 违反《预算法》的程序性要求
《预算法》规定预算案必须具备明确、正确的项目与金额对应关系,以确保预算编制与审查程序的透明与严谨。若立法院通过的总预算案中出现项目与金额不符,可能意味着立法院未依法定程序审查、修正并确认预算内容的正确性,进而构成对《预算法》程序性要求的违反。
2. 违反预算审查的基本原则
预算作为国家财政运作的根本法律文件,必须反映真实、精确的财政安排。项目与金额不相符会破坏数字上的透明性与整体一致性,可能使得预算审查及后续执行产生法律上的疑虑,进而质疑立法院在预算审查过程中是否履行了充分的监督与查核义务。
3. 宪法分权及监督职权的潜在违反
宪法赋予立法院对政府预算审查与核可的权力,同时也要求预算必须明确且合法。若最终通过的预算案内容存在重大错误或内部不一致,可能会被认为违背了宪法所要求的立法严谨性与监督责任,从而引发宪法层面的争议。例如,行政部门在执行预算时可能以“预算本身不合法”作为抗辩理由,进一步引发权力分立与相互制衡机制上的争议。
4. 后续法律适用与争议风险
预算案一旦通过并送往执行,若因子字或项目不符而导致资金分配混乱、执行困难或违法挪用,未来可能会产生法律诉讼或行政争议,进而使得立法机关本身面临制度上的问责压力。监察机关(如监察院)或司法单位在查核预算执行情形时,也可能因基础文件的瑕疵对立法院作出批评或要求追究相关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立法院在预算审议中拥有一定的议会行为豁免,但若明显违反法律明文规定或宪法原则,仍可能引发政治与法律上的争议。解决此类问题的通常方式是进行补正、重新协商,确保预算内容符合法定要求与审查结果,从而保障国家财政运作的合法性与稳定性。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