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 两栖爬虫万事屋

楼主: purue (purue)   2024-11-23 13:27:51
[讨论系列-绿鬣蜥为何至此]

  应该是一两年前就有说过不太想再多讲绿鬣蜥什么了(就是心灰意冷啦),但最近屏东绿
鬣蜥跟捕蜂捉蛇出事,又开始有一些讨论。一堆乡民不知道前因后果,不是吵著说某某团体
不给捕杀,就是活像普渡没吃饱一样喊着要三杯,看久了也是烦,索性来讲一下事情怎么会
搞成这样。

  绿鬣蜥可能在2004-2006年就有入侵迹象,201*年左右,地方政府开始用现在经费零头
都不到的案子要求学者做绿鬣蜥的研究,约莫10年前,大致上在南部的绿鬣蜥入侵族群生态
及习性被了解得差不多了,有些重要建议提了很久,但从来没有被采纳过。事情就一直没什
么起色,直到2021年,时任行政院长苏贞昌喊出"一次解决"之后开始往难以收拾的方向走。
那些一直没被采纳,但又很关键的意见,先简单的条列叙述。

1. 会计死不跨年度:
  绿鬣蜥10月至隔年2月交配,3至5月产卵。交配期间会聚集于展示点,是捕捉母蜥的第
一波高峰,母蜥在交配后会前往产卵点,此时是捕捉母蜥的第二波高峰。而移除计画通常是
11月结案,隔年4月左右预算确定了才会开始再次执行,基本上会完美错过绿鬣蜥的捕捉旺
季,那计画到底能不能跨年度?能,但很麻烦,所以时至今日有在做移除跟监测的全都是冬
天断炊。
2. 跨单位就残废:
  台湾的行政只要跨一个单位基本上就是平行世界,可以合作把事情做好的可能性趋近于
零。几年前也数次建议过要找水利署各河川分署讨论河道植被整理的事,但从来没被理会过
。至于为什么要找河川分署谈?
  台湾在冬天是枯水期,为了预防春夏豪雨及台风,通常会在冬天进行河道植被整理,刚
好也是绿鬣蜥繁殖重点季节。绿鬣蜥只要繁殖点被干扰就会舍弃,就得要在他们当季繁殖结
束前找到新的繁殖点位进行移除。有不少折衷作法跟方案可以讨论,但没有人要讨论,大家
都觉得不干自己的事。
3. 移除没有规划及目标设定:
  老问题,通常地方政府不太会有能力去规划移除的方针,也没有思考过什么是比较科学
的成效评估方式,因为对民众而言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移除只数",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不愿
意放手所谓"移除只数"这种直观但实际上有很多漏洞的成效评估。(事实上移除体型、占
据点移除效率等等方式,持续看都能当作间接但有科学根据的成效,但民众看不懂)
  一旦地方政府与专业意见难达到共识,就会开始去找愿意配合的团队,一边需要政绩,
一边需要收入,一拍即合,最后就会发现为什么越抓越多?
  当地方政府跟团队都没有规划跟设计能力的时候,没有方向跟目标的投入当然很难有成
效,也难以检验。但此时已经下不了车了,业界环境已经不是专业人力可以接受的氛围,为
了避免交不出政绩,地方政府只能向原配合团队妥协。
  当年苏前院长一声令下,甚至动用第二预备金,然后地方政府就有执行压力了。从那一
年开始,对"移除只数"的政绩压力需求更大,让上述的状况又更加恶化,不同的县市甚至
也有竞相比较的状况。
4. 各自为政:
  每个有绿鬣蜥入侵族群分布的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处理模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就
让靠移除赚钱的人有很多的比价跟操作的空间,最后绿鬣蜥变成有点类似货币的概念,导致
绿鬣蜥的捕捉只数跟体型资料无法准确反映各行政区的野外状况,当然也更难进行规划跟掌
握现况,更不用提规划什么东西。

  现在的状况(指入侵区域、数量)跟当年已经不能相比,很多早期的建议也不一定再适用
,只能说大家都把移除入侵种想得太简单,自以为开发什么菜单、宣称壮阳、向民众收购能
解决问题。光是在每个县市的入侵族群生态都有微妙差异,会利用的环境、吃的植物、农损
、开始迁移的季节、展示跟繁殖地点的选择,都会不太一样。如果没有知道怎么收集、应用
这些资讯并给出第一手指引跟建议的团队,抓再多坦白说就是在瞎忙而已。

  绿鬣蜥早已失去移除先机,又几乎走了跟当年沙氏变色蜥一模一样的失控老路,前景不
甚乐观,更糟的是绿鬣蜥是有能力危害的,反正是共业,大家都要缴税。还好海蟾蜍记取了
教训,没有再往一样的方向走。之前有个相关人员跑来呛,说有钱总比没钱好、search and
destroy就对了。现在证明了就算有钱事情也没变得比较好,光会destroy,没有足够的人
去search,终究也是杯水车薪。反正一路走来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本人除了在这里碎碎念
也无能为力。

  至于捕蜂捉蛇就下次有空再聊。
https://myppt.cc/dBbJuZ
原来绿鬣蜥危害在二十年前就有征兆 但是政府的会计年度害事 部门外不协调 苏贞昌用移
除只数逼科学向政绩妥协 变成如今这个模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