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 低频噪音穿脑,西海岸居民晕眩失眠烦躁

楼主: purue (purue)   2024-11-03 16:22:04
低频噪音穿脑,西海岸居民晕眩失眠烦躁,权威研究证实,损害身体健康
上下游记者 林吉洋
因应政府推动绿能政策,西海岸矗立将近 400 支大型风机,随着海岸线逐渐饱和,陆域风
机大幅进入内陆生活区域。这些大型风机高达 166 公尺,相当于 50 层高楼,设置地点距
离住家却不到 300 公尺,居民饱受低频噪音、眩影所苦。(阅读新闻背景─风电重击的海
口人生)
过去“风机症候群”被认为是一种传闻,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于 2018 年展开本土研究
,2021 年将论文发表于全球首屈一指的科学期刊《Nature portfolio》,首度证实陆域风
机产生的低频噪音,导致头痛、耳鸣、睡眠障碍等各种健康问题,且可能增加癫痫、心血管
和冠心病的风险。(阅读研究点选这里)
为了解陆域风机造成的生活影响与健康危害,《上下游》采访风机受害者,借由他们的遭遇
,让国人理解陆域风机对居民带来什么样的生活冲击。
风机症候群:低频噪音听不见,但会传到脑部造成影响
在进入居民的故事前,先理解什么是风机症候群?风机症候群正式名称是“风力涡轮症候群
”(wind turbine syndrome),指的是介于 20-200 赫兹低频噪音对人体的身心影响。
台中童综医院是少数为陆域风机从业人员提供健康检查的医院[1],该院前助理研究员邱嘉
斌 2022 年在《台湾风险分析学会会刊》发表〈风力发电与风力涡轮症候群〉,介绍风机症
的健康影响包括:“睡眠障碍、头痛、前庭功能障碍、晕眩、耳鸣、耳部压迫感或疼痛感、
记忆与感知失调、情绪障碍等。”
中国医药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许惠悰 2021 年接受《上下游》采访时指出,由于低频噪音频
率低于人类听觉阈值,难以觉察,也因为每个人感受不同,有主观影响而造成研究调查的困
难。但是这些能量都会传达到脑部,长期暴露,可能会造成睡眠障碍、压力上升并增加心脏
血管疾病。
上述的这些症状却不幸地在彰化居民身上印证,他们共同的困境就是住家邻近的两百多公尺
,都有大型陆域风机。
眩影与低频噪音穿入脑门,让居民天昏地暗
陆域风机多设置于沿海地区,非人口密集的城镇,大量风机群聚包围村庄。据彰化环保联盟
统计,厂商将在彰化沿海乡镇开发 78 座大型陆域风机,其中芳苑乡堪称全国最大苦主。(
阅读新闻背景)
年过七旬的李素莲,家住芳苑、汉宝南端的海堤边上,这里曾经是文蛤之乡,如今却成为陆
域风机之乡。十多年前风机开始设立时,都是沿着海岸线架设置,但从三年前开始,风机却
逐渐向内陆延伸。在她家门口的新宝海堤设置 3 支高达 120 米的巨大风机,她的人生就此
逐渐陷入昏暗。
最邻近她家最近的风机在西南方 280 米,虽然不在规范必须环评的 250 米范围内,但风机
叶片转动的影子,每天过午后打在他们家窗户跟大门之上,巨大的黑影密集扫过门窗,宛如
天旋地转令她头晕恶心。
够艰苦”
李素莲感到纳闷,“好端端在家里怎么会晕车”,想躺在床上休息,轰轰轰的噪音穿过窗户
,进入耳朵直达脑门,让她怎么样也睡不着。
李素莲原本就有轻微糖尿病,固定去鹿港就医,她把风车设立后出现的晕眩失眠症状告诉医
生,医生解释这是眩影造成的头晕,说这个叫“风车症”。
她问医生:“这个风车要怎么赶走它?”医生笑着反问她:“风力发电是政府的政策,你怎
么拼得赢政府?”医生只能开晕眩药让李素莲减轻症状。她苦恼道:“这种白天晕车、晚上
失眠的日子有够艰苦,要怎么过下去?”
因此每隔一阵子,她就要去二林的小儿子家跟台中女儿家轮流小住,但是大儿子阿民(化名
)没有搬走,他的生活从此经历黑暗与挣扎,更要担心家人健康。
自从风机来了,居民:个性丕变 ,易怒衍生冲突
阿民今年 45 岁,要抚养五口之家,正是经济负担最重的时刻,但在风机设立之后,长达数
年严重失眠、压力极大,生活变得一塌糊涂。他叹道:“天天睡不好,心情就很暴躁,有一
次还跟同事起了严重冲突。”
阿民找议员民代陈情风机带来的影响,然而厂商回应,阿民的家距离风机超过 250 米,与
他们没关系。“没做我们都不知道,做好之后发现出问题,结果我们到处投诉无门,整整三
年没有人理我们。”
阿民郁卒的心情无人可以理解,主管建议他去看精神科,医生让他填写心理状况调查表,了
解状况后开镇定剂给他。有人倾听之后,他暂时稳住情况。但眩影跟低频噪音的影响依旧存
在。
为了改善家门口的眩影,去年他自费加设门口遮雨棚,且再次向议员陈情,后来厂商前来安
抚,承诺帮他们做气密窗、增设窗帘,还愿意补贴遮雨棚的部分费用。他没想到,厂商还要
在当地增设六座风机,举办说明会当天,他跟母亲出席表达:“快要活不下去了,反对再增
设。”李素莲一时情急,下跪苦求厂商放过他们。
老渔民:震波从地底打上来,持续轰炸三个小时才能睡着
37 年次的庄圳龙在芳苑汉宝村养殖超过 50 年,过去的风机都在堤岸,但是三年前开始,
风机越来越靠近。然而厂商兴建却从来未曾征询过他,因为他的住所严格来说并不是完全合
格的住宅。为了就近看守养殖池,有些渔民会在养殖区兴建简易住所,意义上更近于“工寮
”,而这个工寮同时也扮演产销班集货场功能。
对庄圳龙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睡不着,“倒下去最起码要三个小时才能睡着”。他略带神秘
地说,“那个低频噪音是从地上来的,跟自然的风声不一样”。庄圳龙说,“夜里地灵清清
,睡觉的时候,我趴在枕头上,那个声音,哄哄哄,从地底下穿过床板,传到我的耳朵来,
而且天气越好的时候越明显。”
他去找风机厂商理论,说最起码要帮他安置气密窗,结果“他理都不理你”。每支风机设置
后一年有 20 万元回馈金,都进了公家机关,庄圳龙觉得这些厂商很可恶,“你做下去是你
在赚钱,结果我们要陪葬 20年 ”。
庄圳龙说,人睡不好,肝脏就不好,身体越来越差开始慢性病接踵而来,“但是医生也不敢
开证明(风机后遗症)给我,我们是受影响的人,却要自己想办法证明,这什么道理?”
云林离乡游子:都市人没有切身之痛,无法理解
苏先生老家在云林四湖乡箔子寮,他在北部公家单位任职,但是老母亲还住在乡下,所以逢
年过节手足们还是会带着小孩回到乡下。
由于人丁众多,大家都会将就一点打地舖睡地上,尽管是坚实的两层红砖造平房,但是距离
住家 600 多米外有一支风机,每次叶片转动的时候,不只窗外传来“哗哗哗”的声音,就
连地板也会跟着震动。
尤其过年期间刚好是东北季风最强的时候,风机声音实在让人受不了,为了改善睡眠品质,
只好请人来订制通铺,也把旧的木框窗户改成气密窗,还让母亲改住到新造的楼房。
如今老母亲已经不在,苏先生说他退休后仍然想回到故乡定居,但是这些风机对居民生活起
居的干扰,政府却视若无睹,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即便他在公家机关任职,却仍然与同事争论绿能政策。他认为风、光电都设置在人口老化的
乡村地区,一个国家形成两种生活品质的标准,根本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都市人根本难以
体会这种切身之痛。
台中大甲大安:风机最近距离仅百公尺,同样有噪音、失眠问题
台中沿海的大甲、大安也是风机密布的区域,大甲的西岐里,风机距离最近的何姓住家仅 1
30 公尺,他们抱怨每次到了东北季风,“风机咻咻叫,听得一清二楚。”经过多次反应,
厂商勉为其难补助一半费用,让居民加设气密窗,即使如此还是听得到噪音。
同在大甲的建兴里,有住户甚至紧贴著风机,住户薛先生表示,因为住家是承租国有地农舍
,即使风机声音产生干扰,也不敢表示异议。大安的五甲地区沿海有的风机眩影每日打在靠
海住家门窗上,住户也有失眠与焦虑烦躁的问题。
苗栗:风机包围之下的美丽村庄,居民心情一点也不美丽
沿着西海岸往北的苗栗后龙镇南港里山边庄,村庄范围内有 17 座大型风机散落,最近的风
机距离仅有 240 公尺。时任社区理事长柯东辉表示,早上山坡上的风机眩影打在村庄,傍
晚时是靠海一侧风机眩影打过来。住户作息被严重干扰,注意力无法集中,每天屋内都紧闭
窗帘,生活品质受到影响。(阅读“被风机包夹的中部海岸线”)
而到了冬天,东北季风的季节,风切声在山窝里面环绕,他形容那种声音有如“鬼哭神号”
。风机噪音的干扰,让住在山边妈祖庙周边的社区长者,有的人甚至必须靠安眠药才能入眠
。居民曾经自豪山边庄是依山傍海的美丽村庄,现在却因为陆域风机进驻,居民心情变得一
点也不美丽。
言:更应设置安全距离,要求厂商负起责任
政府力推绿能政策,风机遍布西海岸,但“低频噪音”、“眩影”等影响,在缺乏科学论述
之下不受官方重视,台湾的风机症候群受害者无法得到公正对待,更难以被舆论理解与支持

2021 年,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的公卫学者龙世俊与其团队,经过两年在新竹地区
监测调查,在国际科学权威期刊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政府有责任制定陆域风机距离规范,而
且厂商或政府应有道义责任,为范围内的居民主动加装气密窗以降低低频噪音对人体危害。
这一份权威报告,无疑是对绿能政策重重敲下一记警钟,指出在欠缺严谨规范之下,大量在
沿海地区开发陆域风机已让海线居民暴露在风险之中。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13184/
科学终于证实低频噪音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了 政府该补偿就补一补 不要再在人类聚落附近放
风机了 是说风机也会造成大量鸟杀跟蝙蝠杀就是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