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网址︰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650561
2.新闻来源︰
自由时报 2024/06/10 记者欧宇祥/专题报导
3.完整新闻标题
〈财经周报-碳费〉避免绿色通膨 配套降低负面影响
4.完整新闻内容︰
台湾明年将开征碳费,产业忧心将造成“绿色通膨”。不过,学者指出,各国状况不同,
碳费开征不一定就会造成绿色通膨,政府也可以配套降低负面影响;相较于上路时程,更
重要的是配套完整明确后再开征碳费,以达到推进企业减碳的核心目的。
中经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哲良认为,从欧盟等他国作法来看,有两种方式可降低
绿色通膨可能性,包括用碳税税收补贴民众、抑或补贴企业低碳转型。不过,以国际经验
分析,推行碳定价20至30年后,确无剧烈通膨。因此,循序渐进是重点。
绿色通膨因素多 两配套措施降低可能性
碳费明年开征,但碳费审议会7月初才可能进入深水区讨论,产业、环团对碳费定价各执
一词,环团希望比照欧盟高标准,由300元或500元起征,对碳泄漏风险系数值的0.2倍折
扣也颇有微词,但产业希望降低成本提升冲击,称收费过高、将造成绿色通膨。
不过,刘哲良说明,“通膨”的经济学定义为“一般物价水准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
相当的幅度上涨”,企业缴碳费、减碳会增加成本,“有可能”会转嫁给商品价格,但“
不一定”会造成长期、连续性的物价上涨,并达到通膨定义;意即,绿色通膨的前提、影
响因素多。
台北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坚明指出,世界经济论坛评估,各厂商推进减
碳措施,平均会让供应链增加3%至4%成本,钢铁、水泥业则较容易出现“绿色通膨”。
但各国制度、产业状况各有不同,实施碳费后对物价、经济冲击的状况也不同,环境部应
先评估碳费征收的影响,才有参考价值。
避免企业负担二次成本 自主减碳应免征
刘哲良也说,若景气好、企业接单状况好而生产增量,也会造成碳排提升并涨价,此时绿
色通膨也可能被视为企业的正向指标;且商品若因企业投资低碳转型而较昂贵,也应被是
正常现象,惟企业不应夸大绿色通膨、蓄意哄抬物价。
李坚明强调,碳费何时上路不是重点,而是应以“减碳”为核心,设计好费率与收费办法
、配套,尤其减碳后仍须缴碳费,对企业是负担“二次成本”。若提出自主减量计画,就
应免征碳费,并尽量简化作业程序,才有充足诱因吸引企业力推减碳;刘哲良指出,碳权
其实也是奖励机制之一。
台湾减碳政策是强制、碳权与补助多管齐下。刘哲良也表示,碳定价是让“外部成本内部
化”,让原隐形的碳排成本分散到生产与消费者两端,政策设计也能降低通膨影响,如用
碳税税收补贴民众,但台湾以碳费补贴企业减碳的可行性较高。李坚明则强调,碳费应循
序渐进,尽量降低对企业的冲击。
5.附注、心得、想法︰
碳费政策目标在于减碳、接轨国际,而非惩罚生产者,我想很多人都搞错了重点,更不用
说扯到能源问题失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