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星期专论》现状改变国的压力之下,该如

楼主: geordie (Geordie)   2024-06-02 06:06:47
※ 来源为FB/推特,则文章标题须为来源名称。(ex:人名、粉丝团名…etc ) ※
1.转录网址︰
※ 请附上有效原文连结或短网址 ※
https://bit.ly/4aERYnC
2.转录来源︰
※ 推特/FB 须为 FB人物名称、FB粉丝团名称 ※
※ 转录社论请附上完整标题 ※
自由
星期专论》现状改变国的压力之下,该如何应对?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删减 ※
星期专论》现状改变国的压力之下,该如何应对?
松田康博
赖清德总统和萧美琴副总统就职典礼后不久,中国又进行环台军事演习。新政府确定走上一
条满布荆棘的道路。
“中国是现状维持国(status quo power),还是现状改变国(revisionist power)?”
过去曾是专家之间争论的议题。邓小平之后,中国进入现有的国际秩序,并利用其获利。因
此,尽管他们想要改变现状,看来却像选择维持现状。
中国试图改变世界
然而,即使改革开放有所进展,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制度并未改变,他们的对内宣传和教
育仍强烈地以改变现状为导向。就算在中国透过对外贸易实现成长之际,国内对现状的不满
和改变现状的动机依旧很强烈。
习近平时代以来,国内的主流论述为中国的发展并非因为配合国际秩序,而是因为中国的伟
大。变成超级大国的结果,中国开始按照自己的需求,试图改变世界。
慕尼黑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过度惩罚战败的德国,导致经
济和社会不稳定,让纳粹抬头并霸占国家。面对德国企图改变现状的行为,怯战的大国采取
绥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德国扩张领土的要求。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的让步,让希特勒更加气焰高张。德国并吞捷克斯洛伐克、瓜分波
兰,导致欧洲爆发大战。换句话说,二次大战的教训是,不应过度惩罚战败国,更不能向改
变现状的国家妥协。
这个教训带领美国赢得冷战胜利。美国对德国和日本采取宽容政策,并将他们变成盟友,但
对于现状改变国的苏联则不予妥协。在核武时代若容许“偷袭珍珠港”再次发生,美国将会
灭亡。就这样,美国步步为营地打赢冷战。
冷战后,全世界陶醉在全球化的盛宴中。昔日的敌人本应成为加深相互依赖、谋求共同发展
的伙伴。然而,中国非但未服膺于国际秩序,反而巧妙地利用并试图加以改变。成为超级大
国的中国,反复以经济威吓行为改变现状,对美国的挑战也不再遮遮掩掩。俄罗斯则是让欧
洲依赖其能源之后,开始入侵乌克兰。
全球化的教训是,不能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依赖独裁的大国。
军事压力之下,不做妥协
台湾很像二次大战之初的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能够阻止德国扩张领土的,仅有英美这种大国
,捷克斯洛伐克单独与德国谈判,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维持自己的独立。因为德国已经决定要
并吞该国。
倘若对决心改变现状的大国采取绥靖政策,对方就会得寸进尺抬高要求。尤其是在施加军事
压力下所提出的要求,只要屈服过一次,此后每当关系恶化时,对方就会再度施加军事压力
,因为是我们让对手学会这招。
李登辉总统深知此一原则。在一九九五年至九六年的台海危机之后,李登辉拒绝中国要求在
“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重启两岸对话。
一旦接受,将来每当关系恶化时,解放军就会登场,因为中国会试图以军事压力来解决问题
。蔡英文政府也拒绝在相同的压力下妥协。
中国的军事压力正趋于常态化。因为中国决心改变台海现状,台湾则拒绝改变现状。美国不
可能将台湾卖给中国,因为西方各国已学到慕尼黑的教训。关键在于台湾的应对,在军事压
力下,台湾是选择坚守原则拒绝妥协,还是退让屈服,不仅是两岸关系,也将是国际社会的
分水岭。
(作者松田康博为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驻日特派员林翠仪译)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这样就跟吕捷提过老李说的两国论的来由就有关联了。(1999年
92会谈跟直选之后,在中共的军事压力下拒绝一中原则下再度谈判
咱们的蔡EE 在那场历史的角色重责可真不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