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碳费征收传产碳焦虑 专家:合理配套促双

楼主: g87089 (vrute)   2024-05-29 16:28:39
1.新闻网址︰
https://reurl.cc/EjmRG0
2.新闻来源︰
非凡新闻
3.完整新闻标题
碳费征收传产碳焦虑 专家:合理配套促双赢
4.完整新闻内容︰
环境部预计今年会确定碳费征收细节,最迟12月预告、明年3月发布,碳费审议委员会也
正陆续召开,外界关心一吨碳费究竟要收多少钱?产业界和学界认为,收钱不是重点,而
是要设计出合理的配套,将碳费当成政策工具促成企业减碳,如果台湾2030年减碳24%的
目标达标,这期间就算没收到碳费,也是大成功。
工总副秘书长陈鸿文:“征收碳费是以减碳为目标,而不是以收钱为目的。怎么让企业可
以‘活着减碳’,这件事情相对重要。”
环境部即将针对国内排碳大户开征碳费,以吨计价,工总一开口就直指碳费的问题核心,
是传统产业是否还能在台湾“活着减碳”。
工总副秘书长陈鸿文:“举水泥业为例,台泥每吨水泥获利1~200块,碳费起征是300块的
话,那水泥业台泥亚泥已经是算是国内龙头,也会面临‘盈会转亏’的事情。”
亲自开着26吨纯电大货车,台泥辜家第四代辜公怡,用行动凸显台泥正努力转型,发展低
碳建材、储能充电以及再生能源。但水泥本业依旧占据大约一半营收,而每生产1吨水泥
大约就有0.6~0.9公吨的碳排,台泥2023年排碳量452公吨,粗略估计一旦碳费上路,就要
多缴13亿元。
台泥董事长张安平(2024.5.21):“这个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其实水泥产量越高,其
实它的负担越高。”
排碳以价制量,当然是为了刺激企业减碳,问题是生产水泥要靠燃烧石灰石等原料,制程
中势必伴随大量二氧化碳,如果台湾碳费太高,等于逼迫产能移到无碳费国家,最糟的情
境就是全球排碳总量没降低,台湾水泥业却被掏空。
中山大学财管系教授蔡维哲:“水泥产业进口90%都是来自东南亚,东南亚都没有缴碳费
碳税,我们高额碳税下去的话,就会产生‘碳泄漏’的状况,厂商就会从东南亚进口,就
会间接瓦解我们传统产业的制造实力。”
不只水泥,钢铁业也一样,龙头厂商中钢已经采行高炉添加还原铁,并且用燃烧氢气取代
燃烧焦炭等方式,尽力将传统炼铁制程的碳排降低。学者提醒,钢铁业多年来为了减碳,
已经自行负担高额成本,但还是有难以避免的碳排要缴碳费,这对企业来说是双重压力。
台北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坚明:“就实务面来讲,有些是减一吨碳,大
概是要1万、2万的(成本)这些我都遇到过。他们不会因为这样就不减,因为他们要面对
供应链的要求、要接订单,可是现在如果是因为对应碳费的话,碳费的几百块(一吨)对
他来讲,就是变成一个额外要付出的,就变成是两个成本。”
已经实施碳定价多年的欧盟,目前一吨碳费大约75欧元,单价很高没错,但欧洲炼钢厂90
%以上的碳排,都在豁免额度内,不用缴碳费。先进国家了解炼钢业暂时没有更具效益的
低碳原料可以代替,因此愿意对冶金制程中的排碳,给予免费额度。
中山大学蔡维哲:“欧盟前十大的钢铁厂里面,有九个钢铁厂透过免费碳权配额,其实每
年都不需要付出真正的碳税,他还有差额拿来碳权市场交易,把多的碳权卖掉,然后经费
就可以帮助钢铁厂业投入净零科技的研发。”
学者进一步解释,台湾目标2030年要减碳24%,等于现在开始一年要减4%,水泥钢铁业透
过各种方式改善生产流程,减碳一吨要花的成本平均都要6、7千元,自己拼命减碳之余,
如果也能够透过购买每吨600~900元的碳权来折抵排碳量,才能让企业看到达标的可能性
,何况利用碳权折抵排碳量,也是联合国共识。
台北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坚明:“一年要减4%,我可能只能减1~2%,可
是我要达到我的自主减量目标,我要达到(碳费)免征的话,你如果开放用碳权,就可以
确保4%一定可以做到,因为他可以花钱买碳权让它做到
,这是国际上所有国家的经验。他们都是联合国会员国,他们都在做这件事情,就是国家
自己努力减,再透过巴黎协定、国际合作,把碳权拿回来。”
学者认为,碳费不是光订出高费率就叫环保,而是给予压力的同时也支持企业循序渐进减
碳,像是新加坡和日本等国碳定价刚上路时,一吨分别只收大约110元和60元台币,隔年
检视企业自主减碳成果,超额的排放才逐步缴交高碳费。
台湾在迈向净零排放的同时,如何平衡各种价值,仍还在摸索。(记者/综合报导)
5.附注、心得、想法︰
备注:
其实一般人难以想像的是,传产的利润就是固定在那边,接下来碳费一开征,如果没有相
对应的配套措施,那肯定是灾难一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