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lorless (colorless)
2024-05-25 10:04:50好读版
https://colorlessecho.github.io/reviews/articles/democracy.html#2024%E5%B9%B4%E7%AB%8B%E6%B3%95%E9%99%A2%E6%94%B9%E9%9D%A9%E7%88%AD%E8%AD%B0
如前述,愿就事论事实质讨论法案内容是重要前提,这可由讨论的行为判断。
先前我懒得看完全程录影,不好下定论,便不多说。
既然已有全程影像,我觉得这种判断工作交给现场全程参与的立委更好,
各方人马都能挑出有利于己的时刻,众人可检视整体说来到底谁有理。
2016年邱显智选立委幕僚时的幕僚陈祺忠简单扫过一次,
他判断民进党没想好好讨论。
民进党或可称希望与自家党团版本并案审查,
哪怕如此,也该明确讲清楚干扰会议的原因、愿沟通的条件,而非光瘫痪议事进行。
例如“未将我们党团的草案并案审查有失公道,损害国益。
我们会拖延立法程序,直到所有草案并案审查为止。”。
正是不明不白才让人不懂意图为何,只觉没完没了,不得不跳过讨论直接送党团协商。
另一边,在野党因民进党要求草案须开公听会再逐条审查,
在野党要求未开公听会的民进党比照办理,因此否定并案,
窃以为这有通融余地。
公听会目的在征求草案编纂人(所有立法委员与各党)没考虑到的重要因素;
然先前筹备阶段已暴露出绝大多数改革症结,现在要民进党开公听会恐不符效益。
若有更好的理由,那就该讲清楚不并案的原因、怎么处理更好。
凭恃人多直接否定有些傲慢。
若问何以容忍民进党双标,正如上所提,为国家好应做对的事而非政党恶斗。
自作聪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你的魔法打败你)不求共融,反而妨碍未来业务遂行。
接下来我认为所有立委应表现出愿好好讨论的态度,
并讲明在什么条件下自己就愿意改变(表明自己不顽固、可认错)、
有凭有据的指出对方哪些行为怎么改(自身也得做到),才能顺畅进行讨论。
更重要的是心态问题:为国家而非政党或自己好,就该依循事实与道理。
若己方有缺陷,就该改正,别固执己见非要人听自己的。
举例来说,假如总统受质询有利于国家,比起党派颜面更重要,
且不是违宪而是宪法没规定,那就没理由坚持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