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小笠原欣幸解读赖总统就职演说

楼主: NewYAWARA (朝霞之前奏)   2024-05-21 09:45:06
1.转录网址︰
https://reurl.cc/oRVRyq
2.转录来源︰
小笠原欣幸教授FB
解读赖清德总统的就职演说
3.转录内容︰
小笠原欣幸
赖清德的就职演说在明确表示维持现状的同时,也展现了守护台湾的坚定决心,
予人一种“比预期更加强硬”的印象。虽然延续蔡英文路线的大框架并没有改变
,但与前总统蔡英文还是有所不同。与8年前(2016年)蔡英文的就职演说相比
,可说是一篇强化台湾认同的演说。
首先,蔡总统在2016年时使用的是“两岸”、“对岸”等较为温和的词汇,而没
有使用“中国”一词。相较之下,赖总统全程使用“中国”,突显了台湾是一个
不同于中国的存在。他也没有触碰如蔡英文委婉提及的1992年背景。
其次,在定位两岸关系时,他表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这与李登辉前总统的“两国论”思路一致,曾引发中国强烈反弹。蔡英文由于最
初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因此在2016年就职演说中并没有使用此一表述。但在
认定改善关系极为不易后,开始在2021年的国庆演说中提到了这一点。而赖清德
则是打从一开始就使用了这个定位。中国可能会抓住这一言论大肆渲染,声称这
体现了“台独倾向”。可能也有人认为,“没必要在就职演说中特意提及”。然
而,如前所述,蔡英文已经在2021年公开场合使用过此一表述。而且,这反映了
台湾民意对现状的认知。在最新的民调中(美丽岛2024年4月国政民调),有76.1%
的民众认为“海峡两岸是两个不同国家”,而认同中国主张的“海峡两岸属于一
个中国”的仅有9.7%。中国在批评赖清德之前,是否应该正视此一现实,即台湾
主流民意并不认同中国的主张?
赖清德沿用了蔡英文开始使用的“中华民国台湾”一词,并表示:“1996年的今
天,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宣誓就职,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
独立的国家”。这是对民进党在1999年转换务实路线所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
”的换句话说,要点其实在于“现状已经独立,因此无需再宣布独立”此一将台
独主张束之高阁的逻辑。
在本次就职演说中,赖清德没有使用制定新宪法、就台湾前途举行公投等体现台
独倾向的措辞。他也明确提到了中华民国宪法。演说的大框架延续了蔡英文的维
持现状路线。但他在发言上也没有特别顾虑中国的立场,因此给人一种更加强调
台湾认同的印象。两岸要重启对话的可能性不大。赖清德虽然呼吁中国本着“对
等原则”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但这并无新意。中国将恢复对话的前提设定为
接受“一中原则”,而赖清德则对“一中原则”只字未提。双方的立场完全没有
交集。或许赖清德是在预见中国不会回应的态度下,更强烈地展现“台湾正在寻
求对话”的姿态。
这篇演说是赖总统及其幕僚、智囊们反复推敲的成果。他们可能判断,即使对中
国提及一些表达善意的话语,习近平领导层推动台湾统一的强硬态度也不会改变
。相反,演说更侧重于向美国等国际社会强调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呼吁各方与台
湾携手前行。
对中国而言,赖清德的演说无疑令人极为不快,但我认为中国并不会采取极端行
动。中国原本就对蔡政府的路线不满,从一开始就不会对其继任者赖清德抱有期
待。面对这次演说,中国的反应可能只是延续既定立场进行批评,并以一贯方式
施加压力。中国应该有意识到,立法院在野党占多数的格局已转为对自己有利。
未来4年,中国可能会设法利用在野党来动摇和逼迫赖政府。
虽然海外的关注点集中在演说中两岸关系的部分,但从整体来看,赖清德更侧重
内政议题。他意识到在1月大选中,年轻选票流向了民众党的柯文哲。在立法院
里,由于在野党占多数,民进党将会在国会中陷入苦战。至于如何突破难局,赖
清德虽然呼吁各党以新思维看待选民没有给任何一方过半数席次的意义,但没有
给出具体的说明。
蔡英文在2016年就职演说中大量纳入具体政策,之所以能如此,是由于当时民进
党在立法院取得过半席次。而赖清德即使提出具体政策,也可能在立法院遭受阻
挠,因此他可能选择了仅就大方向来论述。从赖清德的演说中,也能看出他想透
过强调选民最为关注的经济议题,来缓和在野党的反对。这或许也反映了他对“
执政之路荆棘满布”所作的心理准备。
4.附注、心得、想法︰
小笠原欣幸教授针对赖总统的就职演说做出解读,
主要为赖总统较不顾虑中国的立场,
而是以更强化台湾认同的方式来论述,
这可能是考虑到即使软化立场也不会得到中国认可所致。
不过,内容上更侧重内政层面,预计赖总统已意识到未来充满挑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