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析/都市计画法规笼统却又复杂 未来

楼主: rei0625 (破落贵族)   2024-05-11 18:20:52
※“新闻”标题须为原新闻标题且从头张贴 ※
分析/都市计画法规笼统却又复杂 未来恐会出现另一个京华城
1.新闻网址︰
※ 请附上有效原文连结或短网址 ※
https://www.ftnn.com.tw/news/230826
2.新闻来源︰
ftnn新闻网
3.完整新闻标题
※ 内文请完整转载标题 请勿修改与删减 ※
※ 注意发文标题 为原始新闻标题从头张贴 切勿修改与删减 ※
分析/都市计画法规笼统却又复杂 未来恐会出现另一个京华城
4.完整新闻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删减 ※
记者陈正敬/综合报导
京华城案在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卸任台北市长后成为政坛焦点,由于京华城在审议过程中一
路被市府开绿灯,拿到了史上最高的容积率840%。然而也凸显出台湾都市计画法规不成熟
,导致都市更新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不同光怪陆离的事情。一名不愿意具名的民意代表就
认为,应当开放容积率和建蔽率,政府只需要限制人行道宽度以及其他基础设施,过多的
容积和建蔽限制,在这不完善的法规之下,只会再出现下一个京华城。
台湾地狭人稠,平原可用面积仅有25%,但需求却又大到不行。早期建筑法规不完善,导
致各个城市出现许多粗制滥造的建筑。终于等到政府打算好好正视都市计画问题时,却早
已盖好盖满,回不去了。为了让冲击降到最小,政府一方面推动都市更新,穿着衣服改衣
服;另外一方面为了能够手上有控制建商的筹码,设计了一套极其复杂的都市计画法规。
以京华城为例,土地使用分区最早是“工业用地”,原本的持有业者唐荣公司打算变更为
住宅用地未果,由威京集团以15亿3千万买下该笔土地,并向台北市政府申请都市计画土
地使用分区变更为“第三种商业区(特)”,只能作为商业使用,不能作为住宅。而且威
京集团靠着良好的政商关系,在1990年以特案方式通过。在经营不善后,威京集团又想要
走老路子,把使用分区改成“住宅用地”,开始了与台北市政府长达十数年的角力。而容
积率从陈水扁时代的97%、到郝龙斌时代的392%,560%,一路到柯文哲时代的840%。
仔细梳理这段过程可以很清楚发现,威京集团利用其政商关系不断地创下许多第一,比如
说第一个使用分区改成住宅区、史上最高容积率、第一个球状建筑(违反消防法规)。虽
然现在蓝绿议员拿出许多资料打得沸沸扬扬,但有不具名的民意代表研判,京华城案要给
柯文哲和京华城定罪机率不太高,除了“图利罪”构成要件十分复杂以外,主要是因为容
积率和建蔽率本来就是有一个裁量的范围。换句话说,依法虽然有载明给容积的条件,但
没有写不能怎么给,所以市府有一定的灰色地带裁量权,就算都发局和都审会依照法规去
审议,只要市长一个内签下来,公务员也只能照办。
该名民代解释,在这前提之下,给多少容积率就成为市府和财团交换的条件,容积率变成
不是根据专业判断,而是看建商要怎么跟市府谈判。更可怕的是,台北市还有一个容积银
行制度,若透过都市计划变更提高容积,则多出来的容积将会存入“容积银行”中,然后
再转售予建商或地主,得标者就可依规定移转标得的容积。由此可见,所谓的都市计画并
没有什么专业可言,看到的只是与地主、建商或财团交换条件的过程。
该名民代甚至指出,其实给建商或财团多少容积,因为成本问题,盖不完的比比皆是“盖
出来都还是满丑的”。而且所谓的都市计画的审议委员在审议时,都是用平面的逻辑去思
考,却都没有以立体的方式去进行都市计画。比方说住宅区是要盖多高?商业区又应该是
几层楼?在《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自治条例》里面,针对各使用分区的规范定得相当
笼统却又复杂,这给市政府一个相当大的裁量权。
也就是说,不管是容积率、建蔽率或是使用分区,都不过是公文上的用语,和当地的实际
情况都相差甚远。其实京华城附近的使用分区就相当明显,只有京华城那块土地是“第三
种商业用地”,周边全部都是“第三种住宅区”。但市民大道和八德路四段沿线又只有他
一个商业用地,从其使用分区就很明显看出京华城获得不少特殊待遇。
“就是因为各种特例,才让京华城变成这样”,有都市计画相关官员私下承认,京华城本
来就是各级首长无视专业,一路开绿灯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在京华城的眼里反而会变成,
“这些过程都合法合规,是你们这些政客因为政治问题才卡关”,尤其当京华城事业群的
中华工程承揽了不少政府标案,在原物料上涨的这个年代依旧硬著头皮去标下许多公共工
程,这件事从第一果菜市场被议员称为弊案,中华工程大动作说要告就都不难看出京华城
的背后有许多条件交换的影子。在这特殊的政治氛围和奇特的都市计画法规之下,这些渐
渐被爆料和独家给淹没,却无视于都市计画法规的落后和不完善,加上台北市拥有大量未
都更的区域,未来恐怕又会出现另外一个京华城。
5.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其实从京华城的过去可以很明显看出来,满满的特权,最早从工业用地变商业用地
现在又要改成住宅,哪个地主有办法像他们一样这样想改就改
更别说其实京华城根本不是都更,是地主重盖
※ “Live”、“新闻”、“转录”、“旧闻”及 转录他方内容之文章
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