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什么是“侨”及其当代关联

楼主: vikk33 (陈V)   2024-04-23 13:26:43
※ 来源为FB/推特,则文章标题须为来源名称。(ex:人名、粉丝团名…etc ) ※
1.转录网址︰
※ 请附上有效原文连结或短网址 ※
https://reurl.cc/Gjmg0x
2.转录来源︰
※ 推特/FB 须为 FB人物名称、FB粉丝团名称 ※
※ 转录社论请附上完整标题 ※
台湾放送
什么是“侨”及其当代关联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删减 ※
什么是“侨”及其当代关联
陈弱水
中文和华语中,有个特殊的字,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就是“侨”。在描述的
层面,“侨”是指从A地迁居到B地或这样的人。但“侨”有更强的意涵,它往往指从A地
迁到B地,从A国迁到B国,但认同仍在A地与A国,“侨”和他们的后代本质上是A人,B地
与B国只有工具性的意义。就近现代而言,“侨”的现象──认同在祖乡而不在生存所托
的社群和国家,在台湾和东南亚都很明显,虽然未必有“侨”的名义,往往也是这些地方
紧张与分裂的重要来源。
可能大多数读者不曾意识到“侨”这个字和观念的独特性,这里要多做点说明。“侨”的
特殊性反映在它是不可翻译的。在我所知的世界主要语言,都没有这样的概念。如果我们
把“侨”输入翻译软件,英文是Overseas Chinese,法文是Chinois d’outre-mer,德文
为Auslandschinesen,日文则出现“华侨”。简单说,“侨”就是海外华人,“侨”和“
华侨”没有差别,这个字没有独立的意义,在其他语言无法(或极难)找到对应。有时为
了方便,我们会说类似“美侨”、“侨居在台湾的比利时人”的话,但这里的“侨”只代
表移居外国,跟英文的expatriate一样,并不意含移居者与母国的联系,也难以适用到移
居者的后代。事实上,作为动词,expatriate有疏离母国或从该处放逐的意味。
这种独特,几乎毫无普遍意义的词语是很罕见的,我可以举个例子来做对照。汉人文化中
的“孝”是特别的观念,与其他文化中有关亲子的情感和想法相当不同,但即使如此,一
般不会把“孝”当作无法翻译的词语。“孝”的英文表述是filial piety,这虽然是为汉
人式的对待父母之道量身打造的,至少可以让异文化人士据以想像一种特殊的亲子观。“
侨”就更像文化地图中的孤岛。
“侨”这个字和观念是怎么来的?先谈字。“侨”原来根本没有迁居的意思。东汉《说文
解字》说:“侨,高也。”“侨”的意思是“高”,从“乔”演化而来,加上人字边,读
音不变。从古文字资料看来,“侨”字大概战国才出现。在传世的先秦文献,“侨”主要
用于人名,郑国子产的名就是“侨”,《左传》中还有舟之侨、叔孙侨如等,这些原本应
该是“乔”,“侨”是后世的隶定(即回溯性地将某字改写为另一形体)。“侨”是“高
”,“侨如”是“高高的样子”,显然在古代被认为很适合当作名字。“侨”有迁居或迁
居之人的意思,现存文献中,最早的纪录在战国末的《韩非子》,但接下来要到三国(公
元三世纪)才看得到,并非常用字。
“侨”为什么会冒出“迁居”的意思?来源明显是《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一个神圣文本中文学性的描写,让高高乔木的“乔/
侨”和迁徙发生了关联。换句话说,作为迁居意义的“侨”,不是来自自然的语言,不是
人讲出来的,而是上层士人挪用《诗经》中的表达的结果,应该是先出现在书面语,再流
传到口语。
迁徙意义的“侨”本来只是客观描述,可见于今天仍在使用的“乔迁”。“侨”进一步可
意味虽然迁到某地,但认同或本质性的存在仍寄托于祖乡,显然发生在四世纪初。当时中
国北方发生大动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以洛阳为中心的政治和文化菁英到江南
重新建国,史称“东晋”。这些贵族力量(历史学一般称为“士族”)以“侨”来界定自
己和追随者的身分。这些北方士族拥有至高的政治社会地位,他们不改籍贯,希望永远是
祖乡的人,以祖乡为家族名号(如瑯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东晋朝廷和统治者
设置“侨州”、“侨郡”、“侨县”,收纳北方来的民众,户籍不同于本地人,而且享有
免除徭役和赋税的优待。侨郡县虽多设于长江沿岸,但都使用北方的地名,甚至有一个南
方行政区同时存在几十个侨郡县的情况。这个以北方“侨姓”士族为首的侨居现象,延续
了两、三百年,是后世“侨”观念的源头。
对于这个现象,中国中古史大家唐长孺(1911-1994)有所解释。唐先生指出,这是新生
事物,汉末大乱之后,在东南立国的孙吴已经有很多北方来的流寓人士,这时约在东晋建
国前一个世纪,但并没有类似东晋侨人的心态,他们居留一段时期后就落籍江南,成为当
地人。他又说:“本来,汉代改籍是颇为常见的,那种高标郡望,不愿附籍所居州郡的风
气只能出现在士族门阀形成之后。”(〈东汉末期的大姓名士〉)唐先生的意思是,东晋
以下的新侨居本质上是位阶现象,是迁移来的人认为自己高于迁移地,要当永远的旅人,
把自己和子孙定位于祖乡。在汉末、三国之际,贵族阶层尚未稳定形成,北方高层士人的
优越地位还在浮动中,但西晋以后,主要由于九品官人法的作用,士族世袭化,成为贵族
(aristocracy)的形态,这是东晋统治者强烈高阶感的来源。
总结而言,大概在汉末,中国开始比较常用“侨”来指称迁居,原来迁居并没有特殊的文
化意义,迁居者都以落籍为归宿,但在东晋初,以贵族为领导者的移民迁到南方,出于优
越的心态,他们把“侨”的身分制度化,将自己定位为在南方的非南方人。我们从“侨”
现象的起源认识到,这个观念并不是简单的怀乡念祖,而是与迁居者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
──他们是高阶的,他们所在的地方没有认同的价值。
近现代又是各种“侨”现象大爆发的时代,例如东南亚和美国的华侨、台湾的“外省人”
,与中国中古早期南方相比,近现代“侨”意识的背后增加了族群优越感、天朝观念和中
华民族主义等因素。近现代的“侨”现象当然不能说是“侨”这个字所带来的,关键应该
是在上述的高位意识与民族主义执念,但“侨”的意识为迁居者的这些心态提供了定型和
延续的工具,也方便了原居国势力的扩张。“侨”具有迷惑性,很容易让人觉得它不过是
移民(immigrant)或迁居外国者(expatriate)的中文用语,它远不止此!它是独特的
。希望这项揭示有助于我们认识身处的环境,有助于我们的思考。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其实就是一种
鲁蛇社会边缘人
寻找人罩
却又找不到
就幻想自己是那个大咖的一份子
的一种阿q式精神胜利法
早晚只能沦落成
犹太人那般送入集中营宿命
※ “Live”、“新闻”、“转录”、“旧闻”及 转录他方内容之文章
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