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须为原新闻标题且从头张贴 ※
1.新闻网址︰
※ 请附上有效原文连结或短网址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7879325
2.新闻来源︰
联合
3.完整新闻标题
※ 内文请完整转载标题 请勿修改与删减 ※
※ 注意发文标题 为原始新闻标题从头张贴 切勿修改与删减 ※
马英九寻根“汉代将军马援祠” 指自己退伍时勉强是少校
4.完整新闻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删减 ※
前总统马英九5日上午参观马援祠,追忆他的汉代先祖马援,马英九除了赞叹马援的文章
列入到古文观止之外,还对先祖们的军事成就有兴趣,同时向解说员说,自己当兵两年,
退伍时“勉强升到少校”。
马援祠位于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属于清代寺庙遗址。1988年在当地省、市文物普查时发
现。该遗址东西宽约80公尺,南北长约100公尺,呈南北状分布,原祠建筑数处规模宏大
,由于年代深久,现仅留部分遗迹。马英九参观的是重建的祠堂。
马英九的参观由毕公村第一书记杜小兵全程讲解,当地马氏宗亲会会长陪同,此外大陆国
台办副主任仇开明也在旁。马英九高度推崇马援的《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指出文章作为
家书,能收入《古文观止》不容易。
当地馆方还准备不少马英九父亲马鹤凌2005年到陕西寻根的介绍与照片,还在一面墙上张
贴出马鹤凌、马英九的题字,不过马英九自己都记不得是哪年写的,只说可能是“80到85
年”。
本报记者查询发现,马鹤凌题字是吉隆坡的第三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所写,年份应为2003
年到2004年;马英九的题字是世界中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时所写,这场会议2013年于马
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现场展示的不确定是否为复制品。
毕公村第一书记马文兵向媒体透露,马援祠在半个月前开始翻新,包括红色柱子、大门彩
色装饰图案等;也整理铜像与池塘。记者现场看到当地诸多村民夹道欢迎,在沿途就已有
不少民众拿起手机拍摄,神情都很开心,据了解由于今天“层级比较高”,村民无法靠近
,但都在四周等待着,想看马英九。
参观完马援祠后,马英九转往附近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这是上合组织农业技术示范实
训基地,规模相当大,马英九不断向当地介绍人员询问上合组织本身以及该组织在农业合
作的成效,也询问大陆农业高教体系的现况,一行人还体验了智慧温室、植物工厂。
5.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 “Live”、“新闻”、“转录”、“旧闻”及 转录他方内容之文章
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原来马总统是马超的后代阿,难怪死亡之握那么厉害,西凉铁骑转职死亡骑士也很合理
话说马不是预官吗? 少尉当两年就能干到开花变少校,这什么天生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