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 为科技大厂扩张,龙科三期强征 160 公顷民宅农地,祖厝与人

楼主: gp99000 (gp99000)   2023-10-15 19:05:40
为科技大厂扩张,龙科三期强征 160 公顷民宅农地,祖厝与人生都被残酷剥夺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93006/
上下游记者 林吉洋 AND 上下游记者 孙维扬·爱地方·2023 年 10 月 02 日
龙潭科学园区三期(以下简称“龙科三期”)开发案,在 2022 年 11 月宣布启动,由国
科会以“半导体产业用地不足”为由,选定龙科办理扩建案,经行政院核定为“国家重大
建设”,征收近 160 公顷民宅农地,引发居民强烈反弹,要求退回此案。声援者政大地
政系教授徐世荣怒批,为了企业发展征收民地根本不符公益原则,而且民主国家的经济建
设更不该以践踏基本人权为代价。
反征收户组成自救会应战,居民有人是为守护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有的则是为了守护自
己追求的生活方式,更有年轻的住户,因为征收案而结束青春年华,提前面对残酷的土地
征收现实。上下游借由五个被征收户的故事,深入了解龙科三期征收案,对当地居民究竟
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规划扩建 159 公顷 龙科吞食农地与埤塘
龙科隶属新竹科学园区,主要位于桃园龙潭区、平镇区与杨梅区,原占地约 107 公顷。
为了拓展半导体产业,龙科三期预计征收龙潭区八德里与圣德里土地,将龙科向东扩建
约 159 公顷。竹科强调,扩建后预估年平均产值至多 6500 亿元,并提供约 5900 个就
业机会。至于涉及计画内的人口约 3795 人,竹科将在扩建基地东侧规划 14.65 公顷进
行住宅安置,保障居民居住权益。
开发案于去年启动后,地方上就同时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宣,一种是征求土地的广告,
另一种是反对土地征收的抗议布条,凸显出产业发展与居住人权的两难。不过现实是,随
着地价暴涨,有人笑得合不拢嘴,却也有人的生活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立志要当钉子户,老农矢言“坚守家园到最后一刻”
征收范围旧地名为“八张犁”,位于龙潭西北侧,是一处丘陵缓坡,有防风林与农地错落
,屋舍隐身于树林转角之间,由小径蜿蜒连接各聚落。走到田园的尽头,望见科学园区一
座座巨大厂房,又或者更像城堡,睥睨山丘的气势宛如征服者。
年过七旬的老农魏新喜家就在这里,问起“政府要征收这块地怎么办?”腼腆老农笑眼里
却有一股倔强无惧,淡然一笑道:“不会卖地,也不会离开这里,我会坚持待到最后一刻
。”大女儿魏金玉说:“父亲跟这块土地感情深厚,年初听到征收案,他心情荡到谷底,
好几天说不出话。”
魏新喜年轻时曾到台北学木工,回到家乡后凭几分薄田养家活口。征收案让许多投资客抢
占买地,其他兄弟决定趁高价把地卖掉,唯独魏新喜坚决不肯,他拿定要当科学园区眼皮
底下第一个钉子户,最后一个离开的农夫。
魏金玉说,自两年前龙科扩大案传出,投资客就已进场布局,有的土地已经转手四次,农
地一坪炒到快六万,也听闻有人卖地前先回填废弃物,反正终究会开发,不如狠心先多赚
一手。在八张犁,家家户户不时收到仲介收地传单,征收案不只带来投机,也让家族埋下
裂痕。
征收宗祠祖先分家,恐引发家族失散、兄弟反目
征收案不只让人心浮动,也产生宗族瓦解的危机。八张犁是传统客庄,各家族建有祠堂,
例如魏家祠堂名为“鹤山堂”、吴家为“至德堂”、冯家有“始平堂”。聚落围绕着祠堂
发展,同姓聚居,共同防卫也相互照顾。廖家宗祠名武威堂,背靠着科学园区,廖家人就
顺着巷弄分布。征收案连同宗祠也得一并征收,却惹得廖家祖堂管委会十分苦恼。
总干事廖振正解释,原来宗祠所有三千多坪建地,市值高达五亿,产权登记持分者不到百
人。不过家族开枝散叶,为集中管理采“借名登记”,由一户派一人,但实际参与祭祀组
织、有继承资格者共三百多人。征收案出现后,就有人关切询问“钱的分配”问题。
意外之财掉下来未必是好事,处理不慎恐怕造成宗族失和、兄弟反目。“而且卖地算钱还
简单,麻烦的是要怎么盖回祖堂。钱分出去后,要大家再掏出来重建宗祠,恐怕不容易。
”廖振正说。
管理委员廖振楠沉着脸:“宗祠透过每年八次祭典,把三百多人凝聚起来,知道谁家子弟
去哪高就?哪一家又新添了人丁。如果宗祠被征收,也等于宗族瓦解,以后谁会嘘寒问暖
?”管委会经过两次开会,决议争取保留宗祠,反对征收案。“毕竟,这些土地是祖先打
拼下来团结族人的,不是我们这代赚来的,实在不该轻易卖掉。”
被征收的不只土地跟房屋,还有生活
在这场开发与居住权的拔河赛中,被征收掉的不只房屋跟土地,甚至也包括生活方式。吴
长科现年 85 岁,他跟太太原本都在龙潭国小任教,因八张犁位处偏远,他被派来成立分
班,随后参与建校,全校师生一砖一瓦扩建今日的德龙国小。
退休后他跟太太继续待在八张犁生活,虽然在市区也有房子,但他们并不想搬走。吴太太
说:“在乡下有自家院子可以散步种菜,市区不适合老人生活。”吴长科习惯待在屋外,
他用回收广告招牌搭建凉亭,可以泡茶乘凉,他说:“住市区就像搬进鸽子笼,整天足不
出户恐怕会退化很快。”
乡土文学家钟肇政是吴长科的小学老师也是同事,他回忆钟肇政写作取材也包括八张犁一
带的田园生活。这一带以前种茶,每到晚上萤火虫四处穿梭。为了经济发展要铲平土地,
但恐怕再多钱也买不到回忆与田园牧歌。
抗争居民:以高科技之名,却行掠夺之实
张贵有是自救会在 9 月 12 日总统府前陈情的发言代表之一。这些日子来,他跟太太黄
贵荣马不停蹄的拜访邻居,号召大家守护家园。得知征收案第一时间,他们也曾经慌张无
措,黄贵荣更曾经焦虑到夜不成寐。原来两夫妻为了建立理想家园,十年前贷款改建老屋
,平静的小确幸碰到征收案,狠狠被打破。像他们这样只有房屋的住户,征收补偿根本不
足买同样的房子,还得必须背负旧债务。
张贵有说自己原本对社会议题无感,遇到征收案才发现人民的生活与财产竟如此脆弱。“
科技业要水就限水、休耕,要电政府就想办法发电,要土地就征收人民财产。”他冷冷地
说:“科技业赚钱也是私人所有,政府作法显然不符公平跟公益。”透露出强烈的被剥夺
感。
被征收的青春,让大学毕业生一夜长大
征收案让张贵有刚出社会的女儿张晏绫感受深刻,“看到爸妈很辛苦养家活口,下班后还
得在社区奔走拜访,有时遇到赞成征收的住户,被洗脸之后垂头丧气回来,有时遇到认同
抗争的邻居,又重新燃起希望。”她想起以前在学校听过抗争者的经验分享,“只是现实
远比想像残酷”。
张晏绫过去几乎不跟邻居打交道,征收案当前,她开始骑着自行车在社区里帮忙穿梭传递消
息,也在过程中重新发现家乡的美丽。大学毕业本该是享受青春的花样年华,参与这场抗
争让她“仿佛一夜长大”。但她的心情却难以被同侪理解,更别说要让外界同理被征收户
内心的无助与压抑。
居民:即使不被征收,为了保护环境也得站出来反对
特别的是,自救会的成员中有一些并非被征收户,邱小姐就是其中之一。科学园区自设置
以来,陆续有异味溢出,让居民不堪其扰。邱小姐家距离科学园区不到 100 公尺,为了
保护气喘的家人,她自购设备、定期检测空气,持续向桃园市环保局检举,要求竹科管理
局改善空污问题。
竹科管理局多次澄清这些气味都是在合法范围内排放,但实际上,竹科管理局的上级机关
国科会曾在 2022 年委托学者研究龙潭科学园区的异味扩散问题,该报告指出,园区内的
半导体跟光电产业制程复杂,确实可能是空污来源,从而引发居民陈抗。
因此邱小姐的家虽然不在这次征收范围内,却也加入自救会阵营,她痛批科学园区扩厂开
发并非政府所称公共利益。对周边居民而言,半导体产业并非所谓的“护国神山”,园区
扩大的计划更可能带来更大的环境破坏与健康威胁。
学者:政府替企业征地,不符公共利益
政治大学地政学系教授徐世荣指出,土地征收首要条件是基于公共利益,龙科三期征收范
围内超过 87% 面积为私有农、林土地,政府替私人企业开发征地,其公益性让人难以信
服。他更怒批征地案罔顾居民基本人权,亦是放任台湾农地不断流失。
社运人士陈祺忠曾参与多起反科学园区征地案,他批评政府是以半导体产业发展之名,四
处圈地开发科学园区。许多财团囤积工业地,却不曾有工业区的退场机制。台积电从未主
动说明到底需要多少土地?科学园区实际已成征地炒作的工具。这些投机客与建商、银行
构成一个共享利益炼,唯有增加新的炒作题材,建商才能持续开发,持续从银行口袋搬钱
,继续土地投机的游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