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eDive (怜命)
2023-09-09 13:08:51https://i.imgur.com/zvwFFgB.jpg
上次追踨民调(第29波)时,我认为侯会往下修正回18%,柯就算不往上走,最多也是跟着
侯往下修正,没想到到目前看来,侯友宜的民调呈现稳定上升,而柯的民调则呈现了持续
下跌的走势,并以侯上柯下的态势重新解了一次麻花。
一、柯文哲的民调下降
柯文哲的民调数字是从七月开始往下走,而柯最近一次的下降是出现在32~33波
(8/28~8/30),这刚好是郭董宣布参选的时间点,而柯郭的民调联动性高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因此这个下降走势并不令人意外。
二、侯友宜的民调提升
侯友宜似乎进入了“反正我就一直讲”的状况,这对我个人来说其实是非常厌恶的状况,
一些不利于选情的解读或说的不好的政策,侯并不去尝试调整或修正或解释,而是直接选
择用新的话题及议题去盖掉之前的不利因素。新的话题或议题或许不差,但这并不代表之
前讲过的有问题的事情或政策就一起变好了。
但是大多数选民是健忘的,大多数选民只会记得最近的事,因此当侯不断抛出新的议题的
时候,之前在政大台大的那个鸟样,笑死人的能源白皮书等等,早已被大多数人忘记,我
想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乎侯根本就看不起这次的总统大选,自承什么都没准备就上场这
件事了吧。
因此尽管我个人并不认同现在的状况,但现实是这个策略目前看来是有效的,并且目前暂
时还看不到这个策略的天花板在哪里,而侯能够维持每周丢1~2个新议题/政策一直到11月
吗?值得观察。
结论
这一到两周之间,其实柯侯两人都一直在丢议题,但相比于之前侯的乏人问津,最近的确
被报导率有明显上升,反观柯的状况相对于侯就呈现出了弱势,我认为这不仅仅是郭宣布
参选所造成的,丢出的议题能否造成话题并牵动现今政局或许才是主要因素。
这部分的状况,侯有整个蓝营在推,所以侯的力道是厚实的,柯若去对比到这个的话,就
会呈现出柯极为虚弱的一面,柯本人乃至于民众党,仍然是一个新政党,目前并无深植人
心的“什么”能够去支持或支撑住柯的选情,因此若柯的民调继续下探,难保柯不会回到
去年底的12%,因为18%已是柯文哲在今年年初的民调数字,柯竟然在九月的现在被打回半
年前的原形,要非常注意。
相对于柯的打回原形,侯友宜虽然呈现出升势,但是从17%升到21%的数字其实也并不好看
,蓝营的目标应该至少要有25%~30%,而这个数字差距正好是郭粉及部分中间游离非绿选
民的占比,如果侯能够持续丢议题并占据新闻版面到十月,侯把中间游离再次吸纳的可能
性是高的,但关键的郭粉如果不回归,那么就会出现天花板,而那个天花板的数字个人猜
想可能在25%左右,如果侯卡在这里上不去,那么侯柯的差距其实就不会太大,两人再次
交叉的可能性并不低。
如果侯柯的民调在九月呈现出不断交叉互有领先的状况的话,这将是对绿营最好的剧本,
因为不断的交叉只会不断的加强死忠支持者的信念,只要某一边的死忠越死忠,这些人就
越不会跑票,接下来就是各自信心喊话然后大家一起输,这对台湾不会是好事。
因此我认为侯柯最慢在进入十月以前要分出胜负,如此不管在两党的协调或是选民的调适
才有足够的时间,在11月登记之后的变量才能降到最小,但事情不会发展的如此顺利,只
要回头看看四年前国民党是怎么输的就知道了,我相信对国民党来说,十月一直到登记前
才是他们心里认为的主战场,柯P或许也会把牌一直压到十一月才会掀开,这对两党来说
都是正确的决定,但对台湾/中华民国来说是不是正确有利的决定就很难说了。
我虽然一直在说2024就是2000年的重演,但我个人是最不想看到这件事真实发生的,但情
势似乎就是在这么往下走,只能继续看下去。
我的旧文
#1axioLY6 (HatePolitics)(2023/08/30)美丽岛总统追踪民调独断分析2(7/17~8/29)
#1atFPWqm (HatePolitics)(2023/08/17)美丽岛总统追踪民调独断分析(7/17~8/15)
#1amUHyjm (HatePolitics)(2023/07/27)Re:美丽岛民调 赖33.1柯20.7侯17.3郭12.8
#1aewmBAv (HatePolitics)(2023/07/04)Re:震传媒民调 赖29.9% 柯29.8% 侯16.0%
#1add4bcb (HatePolitics)(2023/06/30)Re:美丽岛民调出来啦
#1aOqrkHq (HatePolitics)(2023/05/16)明年的弃保 将再重演一次新竹市长选举
#1aNmWsbt (HatePolitics)(2023/05/13)KMT到底会征召谁?
#1aJLw4Cd (HatePolitics)(2023/04/30)柯P的类两国论 - 九六共识
#1aII0Ycm (HatePolitics)(2023/04/26)RE:柯p改讲“两国一家亲”是不是也能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