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录网址︰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30718cul001/
2.转录来源︰
镜周刊
※ 推特/FB 须为 FB人物名称、FB粉丝团名称 ※
【名家现场】2024台湾总统大选展望
选前半年盘点柯文哲高人气的背景因素分析
3.转录内容︰
文|小笠原欣幸 翻译|张进逸
台湾的总统选举距今刚好还有半年,将在明年的1月13日举行投票。3位主要参选
人分别是执政党民进党的赖清德(副总统兼党主席)、最大在野党国民党的侯友
宜(新北市长)、以及第二大在野党民众党的柯文哲(党主席及前台北市长)。
从6月底到7月初的这一周,笔者访问了台湾,并有机会和各界人士及故旧交换意
见。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民众党的柯文哲参选人身上。我将简单整理目前的选
举情势,并聚焦在探讨柯文哲的高人气背景因素。
赖柯侯支持率变动
根据民意调查显示,3位参选人的支持率趋势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保持领先的
是侯友宜。然而,从3月开始,赖清德的支持率已经超越侯友宜;从4月开始,赖
清德在各项调查中均位居第1。
自去年以来,柯文哲的支持率始终居于第3,普遍被认为当选的可能性不高。然
而到了5月下旬,他的支持率开始攀升,这与国民党正式征召侯友宜为参选人的
时间点重叠。从6月到7月初,柯文哲的支持率超越了侯友宜稳居第2,甚至在部
分民调中超越了赖清德跃升第1。
这的确令人惊讶,在笔者访问台湾期间,发现许多人的谈话焦点都围绕着柯文哲
。这次选战的整体格局,呈现反民进党的选票被分散到两个阵营,所以赖清德处
于相对有利的状态。然而,尽管赖清德的支持率长期居首,但似乎已触及天花板
,形成了难以突破的局面。至于柯文哲的支持率会如何变化,人们主要有两种观
点:一种认为他有可能持续攀升,另一种则认为他的支持率终将下滑。
柯文哲的政治定位
民众党成立于2019年,是一个仅有4年历史的年轻政党。在立法院全体113席中,
仅有来自不分区的5席。在去年的地方议员选举中,民众党全台仅取得14席,表
现未达预期。换句话说,民众党的组织基础非常薄弱。
然而,党主席柯文哲仍然保持着稳定的高人气。他的政治生涯始于2014年,当时
他以无党籍身分在国民党的大本营台北市参选市长并获胜,并于2018年成功连任
,而这次参与总统大选将是他人生的第3次选战。
柯文哲出生于新竹市,祖父和父亲都接受了日治时代的教育,祖父更是228事件
的受难者。柯文哲毕业于台大医学系,其后在台大医学院担任教授,并在急重症
医学领域有着诸多贡献。柯文哲的医师资历,是在对国民党不满的本省人为主流
的台湾医学界中所积累而成。
柯文哲的政治立场在每次选举中都有所变动。在最开始的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中
,虽然他是无党籍参选人,却获得了民进党的全力支持,并在实质为一对一的选
战中击败了国民党参选人连胜文。该次选举受到当时马英九政府与中国签订服贸
协定,而引发学生群体占领立法院的“太阳花学运”影响极大。柯文哲成功地将
自己定位在具有强烈台湾主体意识的绿营,并汇集了大量反国民党的选票支持。
然而,在柯文哲开始执行市政工作后,他和民进党的关系产生裂痕,最终形成对
立。其中一个原因,是柯文哲对于两岸关系的“两岸一家亲”言论,引起了民进
党支持者的反弹。柯文哲认为,这只是一个没有实质内涵的口号,与“一中原则
”相比,对台湾并不产生拘束力。不过由于这是中国的习近平主席喜欢使用的术
语,因此引发很大的波澜。
在2018年的台北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和国民党各自提名了自己的候选人,使得这
场选战成为了三脚督的竞争。柯文哲采取了对国民党和民进党都加以批判的立场
。由于民进党的支持者中有人不希望看到国民党在台北市复辟成功,这些人弃投
民进党候选人姚文智,选择保住柯文哲。最终柯文哲得以些微差距击败国民党候
选人丁守中连任成功。
连任成功后,柯文哲创立了台湾民众党,并进一步加大对民进党和蔡政府的批评
力度,使得双方的对立关系变得更为尖锐,走向无法调和。在这次的总统选举中
,柯文哲标榜自己是超越蓝绿的第三势力,不过明确地表明了反民进党的立场,
并营造出可能与国民党进行某种合作的气氛。
简单统整即是柯文哲不断在调整其政治定位。在2014年的选举中,他与民进党联
手对抗国民党;在2018年的选举中,他在与民进党对立的同时,也吸引了绿营的
选票获得胜选;在2024年的选举中,他将全面对抗民进党,并尝试吸纳国民党的
选票。
民众党的政策论述
柯文哲核心主张,是希望能打破台湾长期以来蓝绿两大阵营对立的结构。他主张
摆脱蓝绿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并提倡理性务实的政治价值。
在国内政策上,他主张高效的治理,并以他曾是急重症医师的经历,来强调自己
有在实务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台湾社会的方向,他追求族群间的共融,并尊
重少数权利的多元文化主义。在对中政策上,他虽然重视与中国间的对话,但强
调必须坚守台湾的自由与民主制度,属于维持现状派。柯文哲在6月的访日期间
,强调了他对美日关系的重视,以及对强化国防力量的主张。
柯文哲所描绘的台湾论述是,自从1996年总统直选以来,台湾认同已经扩大,并
强调了李登辉在此过程中的角色。这与拙著《台湾总统选举》中的观点相同。在
拙著中,我对台湾的中间派分析是稍微染上“台湾”色彩的中间派,而柯文哲就
是定位于这种温和、宽松的台湾认同。
他对民进党的批评理由包括,民进党在壮大之后变得傲慢,并在长期执政下引发
了贪腐和治理效率不彰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强调民进党和国民党其实
并没有本质差别。柯文哲独具一格的诠释方式为:“猴子不是爬到树上才屁股红
(贪腐、低效),牠是爬到树上(获得政权)才被看到,牠蹲在地上,谁知道牠
屁股红?”柯文哲在争取对既有政党不满的民众,以扩大其支持方面,有着民粹
主义的特征。
民众党的党中央组织正在逐步完善,但实际上政党的重要方针还是由柯文哲主席
一个人说了算。不论是好是坏,民众党已经形塑了柯文哲“一人政党”的形象。
上次2020年选举中,民众党在政党票中获得11%的支持,这与其说是基本盘,不
如说是出于选民的期待。目前柯文哲的支持率稳定保持在20%以上,无论其是否
能成功当选,都必然会对选举产生重大影响。
柯文哲的支持基础
我将以7月初由《美丽岛电子报》所发布的民意调查作为分析资料,以探究柯文
哲的支持基础。在这次调查中,3位参选人的支持率分别为:赖清德35.9%、柯
文哲28.6%、侯友宜17.1%,不投票和未明确回答的比例为18.3%。
从性别来看,赖清德和侯友宜的支持率在男女比例间大致相同,然而柯文哲在男
性选民中的支持率却远高于女性(男性32.2%,女性25.2%)。
从年龄来看,柯文哲在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的年龄群体中得到高支持率,特别是
在二十多岁的选民中,获得压倒性的支持(45%)。相反的,60岁以上的群体中
,柯文哲的支持率偏低,特别是在70岁以上的群体中,支持率还不到1成(6.9%)。
从学历来看,柯文哲在大学以上学历的群体中支持率遥遥领先,而在低学历群体
中支持率较低。从地区来看,柯文哲在中部的台中市和周边两县的支持率最高,
北部的新北市也表现不错。相反的,在台北市赖清德的支持率高于柯文哲。至于
在南部,如台南市与高雄市等地,柯文哲同样获得一定的支持率。
从政党认同度来看,柯文哲获得认同民众党的91%选民支持,赖清德获得认同民
进党的88.5%选民支持,与此相较,侯友宜只获得认同国民党的70.7%选民支持
。其中,有15.5%认同国民党的选民支持柯文哲。这也是侯友宜目前陷入苦战的
原因。
从对蔡英文总统的满意度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对蔡总统施
政感到满意的人中,有67%支持赖清德。换句话说,赖清德并未完全承接蔡英文
的人气,且显示出即使对蔡政府施政为好评的群体中,也有人认为现有政权已经
执政了8年,应该要政党轮替。而对蔡总统施政不满的群体中,有43%的人支持
柯文哲,30.7%的人则支持侯友宜。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对蔡政府不满的群体,其不满情绪的主要出口已经是柯文
哲。
个人特质引高人气
柯文哲高人气的祕诀,正是众多台湾政论家们热烈讨论的议题。综观专家的评论
,柯文哲独特且有趣的个性,以及他的机智回答,对许多人极具吸引力。尤其在
YouTube等影像平台上,他的这些特质更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他在6月访日
时,在早稻田大学进行的演讲与问答环节,精选的11分钟影片,观看次数高达170
万次,远远超过其他相同类型的影片。
柯文哲“喂鲨鱼”的受访方式,也常金句连发而受到广大关注。有一次,一名台
媒记者问道:“日本学者小笠原指出民众党要选区域立委非常困难。”对此柯文
哲坦率地承认说:“小笠原讲的就是事实。”面对提问,一般政治人物常常选择
避重就轻,然而柯文哲会以他称之为“直球对决”的方式来正面回应,或者至少
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他以满富幽默或嘲讽的方式回应以吸引人们的目光,这点在日本政治家中,与曾
任日本维新之会代表的桥下彻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台湾的专家普遍认为,这种特
点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对于中间选民来说,虽然他们对民
进党政府已经感到厌烦,却又不愿意投票给国民党。此外,对传统政治人物的反
感,以及对于低收入和高房价的不满,这些世界各国共通的问题也是原因之一。
我曾有机会直接访谈一位二十几岁支持柯文哲的女性。她并不太关心政治,对柯
文哲的政策也并不十分了解。她表示,是因为看到柯文哲在影片中的访谈后,才
对他产生兴趣。虽然她也使用抖音和小红书这类来自中国的软件,但她与许多人
一样拥有台湾认同感。
就如同这般,目前柯文哲的人气更像是一种具有朦胧美的氛围,是否能将这些空
气票转化为坚定的支持,将是他在接下来半年的挑战。
打破蓝绿既有结构
柯文哲近来的高人气,并非仅仅源于他的个人特质,实际上也与台湾当前所面对
的国际情势有着密切的关联。打破蓝绿两极对立的主张并非柯文哲首创,宋楚瑜
在2016年的选举中也曾提出过相同主张并获得了一定的选票(12.8%)。然而,
2020年的选举中,尽管他仍然维持相同的主张,但并未能让选票有所增长(4.3%)
。这是因为在2020年的选举中,由于选民感受到来自中国强大的促统压力,选战
聚焦在如何划定与中国的关系上,而集中于蔡英文与韩国瑜两大阵营的对决,想
定位于第三势力的宋楚瑜的主张则被忽视。
美中对抗的国际格局对亲美反共的民进党有利,然而对被视为持亲中立场的国民
党却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柯文哲这般想打破蓝绿既有结构的主张要想具有吸引
力,前提是美中关系和两岸关系需要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稳定。
那么,台湾社会的紧张程度究竟如何,目前可说并不太感受得到。自从新冠疫情
的入境管制结束后,笔者先后在去年11月、今年4月,以及6月底至7月初三度造
访台湾。去年8月,中国以裴洛西议长访台为由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当时
的影响在11月仍然余波荡漾。今年4月,蔡英文总统访美并与麦卡锡议长会谈,
中国再次以此为由进行军事演习,但规模不如去年。今年以来,中国对台湾的压
力稍微有放缓的趋势。选举的焦点似乎开始从外交与国防安全转回到国内议题上。
中国的军机和舰艇确实仍在侵扰台湾周边,需要强化戒备。但是在看到今年四月
马英九前总统访问中国,并受到当地共产党官员的欢迎后,应该没多少人认为中
国会立即武力犯台。两岸间的人员往来也逐渐恢复,美中也在寻求对话的可能,
另外“疑美论”也逐渐消退。如此一来,国民党这次将选战主轴设定为“战争与
和平”的策略可能无法获得广大的关注。这也是目前国民党在选战中面临困境的
原因之一。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当前的目标是终结民进党执政,因此,无论是侯友宜还是
柯文哲,他们可能都能够接受。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
果他们保持目前减缓施压的状态,或许对柯文哲有所帮助,但同时,这也可能让
民进党得利。因为那些认为“即使民进党继续执政,情况也不会变得更糟”的人
将会把票投给民进党。
然而,若是中国打算施加足够的压力以使人们担忧“如果让民进党继续执政,两
岸关系将难以修复”,那么他们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濒临战争的举动。如果他们确
实如此行事,将需采取比去年裴洛西议长访台时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此举将使
美日与其他民主国家对中国的警戒心进一步提高,更为加强军事戒备。为防范台
海危机,国际企业可能会避免投资可能遭受经济制裁的中国,或者考虑重新构建
他们的供应链,这也可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难
以施行的选项。
即便中国希望能影响台湾的选举,让形势走向他们所期望的方向,但目前看来他
们也处于一种苦无对策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他们可能会尝试各种“胡萝
卜加大棒”的策略,做出一些宣传动作以显示他们具有主导地位,但其最终效果
如何,我们仍需要持续观察。
蓝白合的策略博弈
柯文哲是否能继续维持高人气,与国民党的内部动态有着密切关联。虽然侯友宜
在5月获得了国民党的征召提名,但是他的阵营内部一直存在步调不一致的问题
。郭台铭在国民党提名审议阶段的“乱入”,使得党内潜在对侯友宜的质疑浮上
台面。虽然在实际接触中,侯友宜给人一种亲和的印象,但他需要一边处理市政
,一边进行选举活动,相较于赖清德和柯文哲,他有起步较晚的感觉,因此陷入
苦战。
为了强化内部的团结,侯友宜采取了一项大胆的策略,任命曾在马英九时期担任
党祕书长的金溥聪为竞选办公室的执行长,将选战的指挥权完全授权给他。同时
,侯友宜也转变了立场,承认了他之前一直保持距离的“九二共识”。侯友宜今
年初能保有高支持率,原因之一是他锁定了中间派的定位,但现在他已经顾不得
那么多,只能优先选择走向马英九和国民党主流的路线,以巩固党内的团结。
若将金溥聪比喻为日本政治人物,与自民党干事长时期的小泽一郎相似,两人都
具有精明强悍的特质。对于他能起多大作用,各界的看法不一,但如果金溥聪能
够成功重整国民党,并让侯友宜重整旗鼓,那就可能会对柯文哲的势力扩张造成
阻碍。
这次的选战中,反民进党的一方分裂为侯友宜和柯文哲两大阵营。有人认为如果
在野阵营的两位参选人联手,就能够击败民进党,但这并不是一个单纯1+1=2的
问题。支持柯文哲的年轻人中有很多人讨厌国民党,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不投
票”而流失选票。以前也曾有宋楚瑜的亲民党,与国民党联盟而失去成长性的前
例。柯文哲对此也心中雪亮。
对于基层组织远远不及国民党的柯文哲来说,他需要在民调中持续领先侯友宜,
并呼吁国民党的支持者,唯有选择投票给他,才能实现政党轮替。这种“弃保”
的投票行为对他的选战策略来说至关重要。
对国民党来说,极为迫切想要与柯文哲合作,因此他们一再提倡蓝白合,但柯文
哲对此一直保持相应不理的态度。“可能与国民党联手”的氛围对于提升政党轮
替的气势是有所帮助的,对柯文哲来说也有加分作用。但实际上,他并无意与国
民党联手。从这角度来看,柯文哲在这方面展现出相当高明的谋略。
郭台铭的动向也令人挂心。虽然郭台铭未能被国民党征召提名,等同于断绝了他
成为总统的梦想,但有观点认为他尚未死心。在《选罢法》的规定下,只要郭台
铭达到连署人数的要求,他就能以无党籍的身分参选。然而,现实情况是郭台铭
胜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民进党的选票将会进一步分散,由此看来,郭台铭的
参选等同于赖清德的胜选。因此,从理性角度来看,郭台铭应该不会参选,但是
有消息传闻他仍有极坚定的参选意志。如果郭台铭真的以无党籍的身分参选,他
将不仅对侯友宜产生影响,更会对柯文哲造成最大的冲击。郭台铭可能会展现出
强烈的参选意愿,从而迫使其他人与他坐下来进行谈判,并提出他的条件。这种
情况可能会影响到柯文哲的人气,因此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柯文哲参选的弱点
柯文哲的主要弱点源于他的言行,其时常失言或引发争议。所谓的“柯式风格”
虽以金句连发来吸引群众,但这也常伴随着失言的风险。用夸张一点的方式来形
容他的套路,就是当某个言论引发严重争议时,他就会很快谈论下一个争议性话
题,以转移人们原本的注意力。因此,很多人已经对柯文哲的争议发言感到习以
为常,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让他免于受到致命的伤害。
接下来的半年他会有何种失言,实在难以预料。在6月的访日期间,他曾与自民
党干部会面。然而后来他对台湾媒体得意地透露非公开的谈话内容,引发是否违
反外交礼仪的质疑。
柯文哲最大的弱点可能在于同时进行的立法委员选举。台湾的选民在投票日需要
分别投下总统、选区立委,以及政党不分区立委的选票。现在距离投票还有半年
,很多人还没有考虑到选后行政与立法间的关系。
但随着临近投票日,自然会有人开始考虑台湾政治的未来走向。台湾的宪政体制
是“双首长制”,如果在立院中没得到过半数的支持,政府的运作将陷入僵局。
目前看来,如果民众党能得到10+N的议席,就可以说是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
这也仅是立法院全体113议席的10%左右。
柯文哲虽然举自己刚当选台北市长时,只有一位市议员支持他的例子,来解释“
运作上可行,没问题”。然而,可能有些选民会开始担忧国政陷入空转,并因此
改变他们的投票意向。如果这类选民的比例达到目前支持柯的2到3成,柯文哲的
人气无疑将受到影响。
若再更细究的话,在政党票方面,假如柯文哲能维持高人气,那么民众党的席次
势必会增加。例如根据《美丽岛电子报》的民调结果来估算,现有不分区的五席
可能会翻倍成十席。
然而,在各个立委选区,仍未提名具有足够胜选实力的参选人。犹如日本的选举
,与政党票相比,竞争激烈的地方选区通常能吸引更多的关注。民进党和国民党
都会在秋季之后,就开始总统参选人与选区参选人的相互拉抬。在台湾,这样的
选举策略被称之为“母鸡带小鸡”。小鸡会依靠母鸡的人气和影响力,但小鸡在
选区也起到巩固母鸡选票的作用。如果小鸡太弱,就无法完成这个使命。
在选区中能够提名多少有力参选人,是柯文哲现在必须卯足全力解决的问题。如
果能有十几名具一战实力的参选人,就能让选战变得更有看头,这也会对柯文哲
的选战产生加乘作用。否则,柯文哲的支持率可能会受到影响。此事将会如何发
展,在11月参选人登记截止后,包含无党籍参选人在内,所有参选人的动向明朗
化后才能得知。
回顾2000年,当时宋楚瑜以无党籍身分脱党参选,当时有18名现任立法委员支持
相挺。由于2000年的选举只有总统选举,宋楚瑜可以用“跨党派政府”这样的抽
象口号来描绘他当选后的政局。然而,由于当前的立委选举与总统选举同日进行
,选民在投票时势必会考虑到选后立法院的席次分布。
第三势力能否巩固
假如民众党能够获得10+N的席位,即使最大党民进党的頼清德胜选,但在立法院
仍将失去过半数席位,这时民众党就可能成为关键少数。这将意味着民众党作为
第三大党,确立了其政治地位并能够发挥影响力。在台湾,立委席次仅为日本众
议院的四分之一,因此每一席都极具价值。即使柯文哲未能当选,他在未来4年
内依然可能成为台湾政局的关键人物。
虽然总统选举是三脚督的竞争,但在立委选区中,大多数情况都是两大党的对决
。在总共73个选区中,民众党预计只在十几个选区提名参选人,而将在剩余的五
十几个选区中缺席。那么在这些选区,选择在总统选举中投票给柯文哲的选民,
将会投给哪位立委参选人呢?根据当前的趋势,我们可以推测,比较多的支持者
可能会选择投票给国民党,但也有不愿台湾政治动荡的支持者则可能会选择投票
给民进党。我们可能将目睹一种过去台湾选举史上未见复杂的大规模分裂投票现
象。
这种讨论目前仅侷限于专家之间,并未对民调产生显著影响。在接下来的夏季,
柯文哲的高人气应该能持续下去。然而,自秋季起,无论是源自台湾内部还是国
际政治的因素,都可能带来重大变量。在未来的半年里,我们需要审慎观察柯文
哲人气的走向。
4.附注、心得、想法︰
前几天引发媒体翻译争议的小笠原教授文章全文翻译出炉。
这次重点放在了分析柯文哲的身上,
包括为何会有如此的高人气、特质以及隐忧等等,
作为观察未来选举动向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