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克里姆林宫的餐桌》背后──那个曾经无

楼主: vikk33 (陈V)   2023-07-01 21:06:13
※ 来源为FB/推特,则文章标题须为来源名称。(ex:人名、粉丝团名…etc ) ※
1.转录网址︰
※ 请附上有效原文连结或短网址 ※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14/430
2.转录来源︰
※ 推特/FB 须为 FB人物名称、FB粉丝团名称 ※
※ 转录社论请附上完整标题 ※
人本教育札记
《克里姆林宫的餐桌》背后──那个曾经无法和父亲说话的波兰作家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删减 ※
民主化以来,每逢总统大选,总会出现至少一组的“怀念旧时代”型候选人。2024总
统大选舞台上也不乏这样的角色。
所谓旧时代,指的是为维护独裁统治,不惜剥夺人民基本自由、侵害人权的威权统治
时期。许多在戒严时代自认“安居乐业”者,至今虽乐享自由民主,却仍深信弱肉强食的
威权价值。
我们邀请到前促转会委员叶虹灵分享她在促转会的工作经验,从她的分析,可以稍稍
了解为何台湾社会价值的分歧如此之深。台湾有可能在人权保障和面对历史的态度上寻求
共同底线吗?下一任总统和所有的台湾人,如果不努力深化民主价值,势必会被价值的对
立继续困扰。
同一难题的延伸意义,是台湾内部认同威权价值者,很容易臣服于中国大国崛起的霸
道主张。一个不断扩张恶意的帝国意味着什么,在帝国政治中心和前线的厨师,可以提供
独特的视角。我们邀请卫城出版社总编辑张惠菁介绍《克里姆林宫的餐桌》,以及波兰籍
作者沙博尔夫斯基,谈作者所关切的威权统治经验,以及他和父亲曾经长期不说话的个人
遭遇。
是不是听起来挺熟悉的?难怪沙博尔夫斯基在2020年台湾总统大选刚结束时第一次来
台,跟读者的交流热络,彼此有强烈共鸣。东欧离台湾其实很近,看乌克兰被侵略的乌俄
战争和《克里姆林宫的餐桌》就知。( 冯贤贤/[时事与观点] 主编)
◎张惠菁 / 台大历史系毕业,爱丁堡大学历史学硕士。著有《给冥王星》、《比雾更深
的地方》等书。现为卫城出版社总编辑。
我第一次见到维特多.沙博尔夫斯基,是在2020年初。当时我成为卫城出版的总编辑刚满
半年。在那之前,我参加台北国际书展的身份是作家,2020年第一次要以总编辑身分参加
。我和同事早早开始策划活动。特别是韩丽珠的《黑日》刚出版,我申请了经费,希望邀
请韩丽珠来台北。
这时忽然接到波兰代表处的联络。他们说,波兰书协邀请了沙博尔夫斯基,他会在书展期
间来台湾访问。这对我当然是喜出望外。没想到接着疫情爆发,那年的书展取消,而沙博
尔夫斯基已经在台湾。因此我们订了书展以外的场地,办了两场讲座,一场在今天已经熄
灯的敦南诚品,一场在左转有书。
总统大选必经的“缅怀旧时代”试炼
2020年初,大家还记得那时的气氛吗?台湾刚刚经历了两年空前激烈的选战。2018年底县
市长选举,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旋即参选总统,韩流声势极强,街上经常看到有人穿着
国旗衣。第一次,我们看到社会中有不少人对戒严或旧时代有“缅怀”之情——这种隐性
的情感,在这段期间变得显性,大规模地展露出来。
但很快地,香港爆发街头运动,而中国的回应越来越强硬,警察的镇压越来越野蛮,社群
媒体上的画面带来另一种冲击,令人共感,也令人警觉:被中国统治意味着什么。
光是这一年之中,凯达格兰大道上就有好几起活动,聚集人数高达数万。6月1日有韩国瑜
阵营的挺韩大会,6月底有黄国昌、陈之汉发起的反亲中媒体大游行,年底有林昶佐与闪
灵的台湾大凯旋演唱会。蓝绿两大阵营,或说亲中与本土两方,都在全力动员。白热的选
战渗入日常生活。一个普通人家中,两代人政治取向不同,争吵、冷战、情绪勒索,时有
所闻。
这样到了2020年初,总统大选结束一个月,沙博尔夫斯基来台的时候,我们就像刚脱了一
层皮。幸好台湾民主没有变——这个不变,如《自由的窄廊》作者们说的:是奋力奔跑,
才能停留在原地。在沙博尔夫斯基面前,来到《跳舞的熊》讲座现场的读者们,表面平静
,其实内在是气喘吁吁,汗水淋漓,但是幸而安心的吧!在讲座中,读者与沙博尔夫斯基
之间很有共鸣。我作为总编辑的第一年书展,虽然因疫情取消了,但是那两场讲座台上台
下的共鸣感,令我记忆非常深刻。
时代巨变下无法对话的父子
《跳舞的熊》是一本经历过极权统治的人们,在后威权时代,既自由又痛苦的经历。习惯
被控制的人们,被放到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环境中,必须为自己做主时,那种恐惧与不安。
当然,也有共产管制经济结束后,突然遭遇到资本主义、资源寡占者的侵夺,所产生的剥
夺感。
这些,沙博尔夫斯基是亲身经历的。他在1980年出生,共产阵营的崩解发生在他的童年时
代。他回忆小时候曾经看过,商店的货架原本空空如也,有一天忽然来了各种商品。柳橙
从每年只能吃到一季,到随时都有。这是从共产管制,到自由贸易的神奇转变。然而不久
后,他的父母都失业了。自由经济时代,在“效益”考量之下,母亲任教的小学被裁撤了
。很长时间,全家人都生活在不稳定的感觉中。不是只有他家是这样。脱离共产后,波兰
曾是全欧洲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他在被访问时说,当时年幼的他并不知道,那是“柳橙的
代价”。
沙博尔夫斯基说,他的父亲就是那种“怀念旧时代”的人。当波兰从共产转型到开放,有
些人抓住机会致富,但他的父亲错过了那个机会,成了一个愤怒不满的人。来听讲座的读
者,有人提到台湾有不少家庭,世代之间政治主张不同、对历史看法也不同。沙博尔夫斯
基说他完全理解,他和父亲就是这样,父子之间已经很多年不说话了。
2023年初,时隔三年,沙博尔夫斯基再次来台。这次他的朋友李波已经结束任期,返回波
兰。另一方面,沙博尔夫斯基在这三年中,出版了两本非常成功、畅销国际的书——《独
裁者的厨师》与《克里姆林宫的餐桌》。
从厨师视角看独裁者如何展演权力
《独裁者的厨师》访问了现在仍在世上,曾经为五位独裁者(卡斯楚、阿敏、波布、侯赛因
、霍查)做菜的厨师;这些故事非常精彩,而他们与独裁者近身相处的经验,对独裁者的
恐惧或迷恋,正好帮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尺度上理解,“独裁者的控制”是怎么回事。
《独裁者的厨师》获得成功后,他又着手写《克里姆林宫的餐桌》。他说这是他的蓝灯书
屋编辑给他的建议,“俄罗斯在接下来几年内都会是焦点”——编辑这样告诉他。那时俄
罗斯还没有入侵乌克兰。他走访了俄罗斯境内与前苏联地区,做田野研究,访问了多位经
历过俄罗斯、苏联重要历史时刻的厨师。当中有在克里姆林宫厨房任职的厨师别瓦耶夫,
他的“御厨”经历跨越布里兹涅夫、戈巴契夫、叶尔钦到(短暂的)普丁时代,简直一部
活历史。但也有比较底层的厨师:苏联对阿富汗战争时的前线厨师,车诺比核灾时负责给
救灾人员做菜的厨娘。也写到二十世纪许多重大历史时刻,雅尔达会议的盛宴、白俄罗斯
维斯库列狩猎山庄中的那场苏联的最后晚餐,等等。
必须说,沙博尔夫斯基的采访功力实属一流,讲故事的能力更是。《独裁者的厨师》呈现
了五个不同国家的独裁者;但《克里姆林宫的餐桌》却是同一个(前)国家,百年来在威
权幽灵的笼罩之下,人与食物的故事。
俄罗斯与前苏联地带,广大、富饶,而且文化多元。有乌克兰这样的世界谷仓,也有黑海
北极海丰富的渔获,白俄罗斯森林里的野味。俄罗斯、乌克兰、乔治亚等地菜肴,也各有
特色,有极尽精致的传统。但同时,人又被极权统治者视如草芥,任意摆布,而经历了饥
荒、战争、核灾。即使如此,人要活下去,就需要食物。在绝境中,只要吃上热腾腾的食
物,仿佛就有希望。
厨师是妈妈,国家是爸爸
底层的人也会互相帮助。特别是书中的女性厨师,往往非常强韧。克里姆林宫的厨师是男
性,但被派到危险地方(例如车诺比)煮饭的却总是女性。厨娘们照顾著士兵或救灾者,
心中其实明白,无论自己或是他们,都有可能明天就被送去赴死。但还活着的一天,她们
就尽力为他人烹煮美味食物。阿富汗前线的士兵会叫厨娘“妈妈”,太空人也是,这些彷
彿突显极权国家这个“爸爸”的残酷。
极权国家的残酷,不只是对它们侵略的外国,对自己的子民也是。极权国家把人当成韭菜
与人矿,在这本书中都可以看到俄罗斯版。我认为最精彩,也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车诺比
厨师那一章。而食物最华美,最奢侈,则是布里兹涅夫那一章,史达林的乔治亚菜,雅尔
达的盛宴,维斯库列山庄的烤肉也不遑多让。上有香槟海鲈与鲟鱼冻,下有开肠破肚的士
兵。
2023年书展,沙博尔夫斯基的讲座场场爆满。来了比他上回来台时更多的读者,他一一签
书,合照,回答每个问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便问他:“你和父亲还是不说话吗?”
“噢!”他说。“我们说话了!”
事情还是有可能改变的。
时间一直在往前走,带来新的理解。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其实在那般高压时代之下
有时万般无奈或可或不得不
但太过了
或是那样时代结束了
你还缅怀甚至还想要延续那时代的东西甚至想恢复
就不是时间解决一切
而是只能送他一发子弹
※ “Live”、“新闻”、“转录”、“旧闻”及 转录他方内容之文章
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