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小笠原欣幸观点】何为“台湾独立”

楼主: NewYAWARA (朝霞之前奏)   2023-06-21 09:51:17
1.转录网址︰
https://tinyurl.com/58a8xj5z
2.转录来源︰
The News Lens关键评论
【小笠原欣幸观点】何为“台湾独立”?看似熟悉实则模糊的关键词
3.转录内容︰
文:小笠原欣幸
译:张进逸
“台湾独立”这个词汇,常见于日本媒体报导之中。然而,对于这个词汇的具体
涵义、所需的法理程序,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究竟有多高,许多日本人或许对此仅
有表面的理解,而对其背后深层的脉络并不清楚。
在原本的定义中,“台湾独立”指的是解体中华民国框架,建立新的“台湾共和
国”或“台湾国”。而被称为“独派”的人,则是主张这种独立建国的理念。
这个词汇不仅对理解台湾局势极为重要,也攸关着台海危机问题。若仅有模糊的
认知,则很可能会误读台湾局势。
台湾的两大党所持的立场又是如何呢?国民党反对台湾独立;民进党虽在1991年
的党纲中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但在1999年的全代会决议(台湾前途决议文)中
,立场转变为维持现状,目前则是实质“冻结”了台湾独立的主张。然而,仍有
如台湾基进等小党及部分政治团体高举台独立场。
台湾独立的必要程序
虽然在日本的讨论中,常有“要是台湾宣布独立”之类的假设,但这其实是与现
实情况脱节的假设。“独立宣言”这类的话题其实源于1990年代台湾刚实现民主
化时的讨论,现今的台湾已经必须依法而治。即使台湾的总统或政府单方面宣布
独立,由于无法找到任何法理依据,不会让事情有所改变。这样的行径更像是颠
覆政体,只会引发社会动荡。
说到底,民进党自己也主张若要改变台湾的现状,必须要透过公投程序。
那么要如何实现台湾独立呢?首要之务是制定新的宪法。为了达此目的,必须修
改现行的中华民国宪法。修宪的门槛是:立法院必须要有四分之三的立法委员出
席,并得到出席人数四分之三的立法委员赞成才能成案,最后在公民复决中取得
全体选民过半数的同意才算通过。
换言之,只要在立法院中有四分之一的立委反对,就能挡下修宪案。在公民复决
中,假设投票率为75%,只要有25%的选民抵制,修宪案就无法通过。这种修宪门
槛与日本国宪法相当,甚至更为严苛。
虽然日本媒体几乎没有报导,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的地方选举中,就曾
进行修宪案的公民复决。这次修宪案的主要内容是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龄限
制分别由20岁和23岁降低到18岁。最终赞成票仅有563万票,远未达到全体选民
过半数的门槛(962万票)而遭到否决。
尽管国民党在表面上赞成这项修宪,但实际上却因担忧让民进党得利,而采取了
消极态度。只要国民党持消极态度,就足以让修宪案被否决。
台湾独立有可能实现吗?
即使对于降低选举权年龄这种技术性议题,修宪也未能通过。若将此提升至独立
建国层级的修宪案,不仅国民党会全力反对,在台湾多数民意是支持维持现状下
,公民复决也不可能会通过。因此可以断定,在国内政治上台湾独立是不可能实
现的。
让我们假设一下,若能克服这项高门槛,成功建立台湾共和国又将会如何。由于
日本与美国政府仍将坚守“一中政策”,因此不会给予外交承认。且中国势必投
下反对票,也将无法加入联合国。
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于确保台湾这个政治实体不受中国统治,但并不愿为了让台湾
能自称为台湾共和国而与中国对抗,日本对此的立场也是如此。即使台湾成功建
国,若未能获得外交承认,实质上仍与现状无异。
更加严峻的是,中国一定会采取武力行动。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若台湾根据新宪
法建立独立国家,即所谓的“法理台独”,等同于中国被夺走台湾这块领土。虽
然使用何种程度的武力将取决于当时情况,但动用武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政策
,这在中国于2005年所制定的“反国家分裂法”中有明文规定。
现实是,这种形式的台湾独立即使能够实现,也不会带来任何实质好处,反倒可
能失去现有的自由民主独立国家体制。台湾的多数民众及民进党的政治人物都深
知这点,因此他们支持维持现状。无论从国内政治或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实现
传统意义上的台湾独立可能性微乎其微。
台湾独立成为关注点的原因
那么,独立议题为何仍然持续受到关注呢?
尽管民进党已经将冻结独立议题作为党的方针,但民进党内的政治人物以及其深
绿支持者都怀有独立的理念,这也是该党的核心价值。因此,民进党既不会否定
独立的可能性,也不乐见他人否定。这与战后日本的保守派政治人物未否定修宪
可能性的情况十分相似。因此,台湾独立仍然作为一种理念未曾消失。
国民党则担忧台湾走向独立。如果中华民国消失,台湾共和国成立,国民党将失
去他们的立足之地。国民党虽然明了台湾不可能独立,但他们为了制衡民进党并
提高其支持者的危机意识,经常批评“民进党想搞台独”。这些批评透过台湾媒
体报导,连日本也有所耳闻。
中国同样担忧台湾走向独立。尽管中国对台专家也清楚独立建国不可能实现,但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民进党依旧被视为阻碍统一的敌对势力。由于强烈的不信任
感,使他们认为“民进党不断在背地里搞台独阴谋”。
然而,中国并未明确台独的定义,从而使其可以根据需求弹性解释何谓台独。就
连坚持中华民国为主权独立国家的立场都被认定为台独。中国共产党并不乐见中
华民国的民主化,对于台湾认同意识的扩张也有所不满。将民进党归类为分离独
立的势力并将其逼入绝境,属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略的一环。
蔡英文和赖清德遵循维持现状路线
独派为何坚持主张独立建国?源于将过去的中华民国,包括二二八事件、白色恐
怖、戒严法、一党专政等举措视为压制台湾人的体制,他们认为除了推翻这种体
制外,无法看到其它的出路。在那样的背景下,本省人对于外省人的掌权有着极
深的愤恨。
在蒋介石和蒋经国的统治时期,独派受到了严厉的打压,台独的理念被等同于恐
怖主义。也因此独派的思想与活动只能在日本和美国发展。在那个时候,与中华
人民共和国并无关联。
然而,这种情况在李登辉执政时期有所改变。独派可以在台湾自由地提出他们的
主张,支持独立的民意也逐渐增加,但还未成为多数。其理由正是在民主化的中
华民国体制下,台湾的主体性和台湾认同意识得以巩固。与此同时,中国的统一
压力也变得与日俱增。
民进党在这股潮流中灵活地调整了自己的定位。对于民进党来说,转变为接受中
华民国的存在并维持这样的现状,心理上面临着极大的挣扎。这个转变虽然始于
陈水扁,但陈水扁未能加以贯彻,在执政中途转回独派的立场,导致不仅是中国
,就连美国也对其施予庞大的压力。
蔡英文在目睹扁政府的失败后,坚决地站稳维持现状的立场,尽管承受部分独派
的批评,但蔡英文仍然不为所动。与蔡英文的人生经历没有与独派产生交集不同
,赖清德的政治生涯与独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不过赖清德也同样从扁政府的
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2017年,当时身为行政院长的赖清德在立法院的答询中表示,自己是“务实的台
独工作者”。这一言论被日本媒体广泛报导,许多日本评论人也将赖清德视为“
独派”,但他仍反复强调“不必再宣布独立”。这体现了民进党“台湾是以中华
民国为名的主权独立国家”的维持现状逻辑,与蔡英文的立场一致。赖清德也冻
结了独立主张,将自己定位为蔡英文路线的继承者来巩固支持。
中国将台独作为借口
中国批评蔡政府是“倚外谋独”。然而蔡政府向美日靠拢,其实是对中国加强对
台统一压力的反应。推动新南向政策,主要是为了回避中国利用两岸紧密的经贸
关系来吸纳住台湾。对此中国痛批为“去中国化”,实际上则是他们的行动逼走
了台湾。
中国或许应该借鉴“北风与太阳”的寓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习近平体
制可能对于任何劝告都会置若罔闻。为了避免台海发生冲突,必须做好军事防范。
虽然中国动武的可能性不高,但如果真的动武,他们将以“台湾企图独立”为藉
口,试图合理化其行动。受到中国的资讯宣传影响,恐怕日本国内也有人相信“
台湾正在搞台独”。
中华民国是台湾的最大公约数
台湾的现况为事实上的独立国家,其外壳是中华民国,内在则是台湾。中华民国
虽然只是外壳,但却有极高的存在价值,因为已经民主化的中华民国是台湾民众
的最大公约数,台湾也以此为基础得以求存。蔡总统将之称为“中华民国台湾”。
从大方向来看,台湾的局势并不是统一与独立的拉锯,而是统一与维持现状的拉
锯,但这并不意味着独派没有发挥的空间。面对拉向统一的强大力量,为了让台
湾能站稳维持现状,必须有足够支撑力量,独派需要为此在幕后提供支持。一旦
独派站上台前抢戏,美日都会对此担忧,民进党将会输掉选战。独派是否能坚守
无名英雄的角色,也是本次选战的焦点。
赖清德(民进党)、侯友宜(国民党)、柯文哲(民众党)这三位参选人,均对
习近平主席所抛出的一国两制统一方案持反对态度,然而如何划定与中国关系的
分寸,以及对话的形式上,他们持有不同的观点。未来的选战里,这三位参选人
会展开怎样的交锋,台湾选民与国际社会都会密切关注。
※本文译自面向日本读者的“东洋经济ONLINE”所发表的文章。
4.附注、心得、想法︰
小笠原欣幸教授梳理了台独的历史脉络,
说明了过去台独的意义走到现在已有所转化,
而法理上的台独在实务上无法实现。
现在的台湾比起统独之争,
更是统一与维持现状之争,
应观察在这次选战中独派所扮演的角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