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台湾民主国国旗到共和国诸旗 vs.中华民

楼主: vikk33 (陈V)   2023-06-13 14:07:27
※ 来源为FB/推特,则文章标题须为来源名称。(ex:人名、粉丝团名…etc ) ※
1.转录网址︰
※ 请附上有效原文连结或短网址 ※
https://pse.is/52w2g3
2.转录来源︰
※ 推特/FB 须为 FB人物名称、FB粉丝团名称 ※
※ 转录社论请附上完整标题 ※
台湾放送
台湾民主国国旗到共和国诸旗 vs.中华民国五色旗到党旗变国旗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删减 ※
前言
战后 KMT/ROC 党国教育太厉害,不止“受教”的台湾人不知道台湾的历史,连中华民国
历史的 ABC 也不懂。
举个实例。有一次我和一桌年纪在我上下的台大非常优秀的校友吃饭,有医生、律师,以
及教授。闲聊中,我很惊讶发现:他们都不知道中华民国现在这面国旗,其实是 KMT 党
旗变来的,当然更不可能知道 ROC 有另外一面国旗。他们也都不知道中华民国现在的国
歌,不是 ROC 建国后的国歌,当然更不可能知道它的歌词是黄埔军校的训词!
一、ROC的国旗、国歌
中华民国建国后的国旗是“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从 1911 年底
用到 1928 年。1912 年 1 月 1 日孙文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上海、南京普遍悬挂这面旗
,1912 年 6 月 8 日 ROC《临时大总统令》正式宣布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法定国旗。这面
旗是有民意基础喔,ROC 立国当年年底就被大家采用,在“通行既广,全国几已一致”之
后,由政府予以追认。
那 ROC 的国歌呢?最初是临时国歌《五族共和歌》,之后是两度订为国歌的《卿云歌》
,中间还有一首《中华雄立宇宙间》。《卿云歌》很好听,现在 Google 一下就可以听到
这首 ROC 国歌。请看看它的歌词,我想,喜欢大谈中华文化之“底蕴”的人,很难说这
首歌不高尚典雅吧?相比之下,“吾党所宗”那首歌到底比起《卿云歌》有何底蕴可言呢
?教我们日本文语与候的刘元孝老师(1917-2016),汉文日文都非常好,就特别赏爱《
卿云歌》。
现行的 ROC 国歌,歌词来自孙文 1924 年黄埔军校训词。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歌词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哪里怪怪的,但若知道是黄埔军校训词,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
训示革命军人“为民前锋”(ROC 有些退将唱一辈子“为民前锋”,变成到中国朝拜
PRC 的前锋)。训词/歌词一开始说“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这个“党”当然是中国国
民党,但后来国立编译馆强为解释,说“吾党”指吾辈、吾人,是“我们”的意思,因此
是指全国国民,这真的就是睁眼说瞎话,“虎”(台语 hóo-lān,意近华语“欺骗
”)不懂历史的人。“吾党”的“党”其实只能指一小群人,“党”是中国古代的小型地
方组织。“咨尔多士,为民前锋”表示我们这些“多士”不是人民,是领导人民的党军,
后来延伸为国民党。孙文的军政和训政就是由中国国民党来领导,哪里会是中国的小民呢
?真的只能说 KMT/ROC 的“国立编译馆”真的很会“超译”。
KMT 这首党歌从 1930 年开始变成 ROC 代用国歌。1937 年 6 月国民政府(国民党训政
时期)正式订定党歌为国歌,有档案为证(图1)。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是林森,实权在蒋
介石。公文曰:“明令规定以中国国民党党歌为中华民国国歌通令知照并转饬所属一体知
照”。这是将 1930 年以来已经是“代用国歌”的“三民主义歌”正式订为国歌。
理论上,这应该是常识,为何台湾人普遍不知道呢?因为战后台湾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中
华民国史是 KMT/ROC 党国版的中华民国历史,它是孙文.蒋介石“一脉相承”的训政党
国历史,“北伐”前国际承认的“北洋政府”就“被消失”了,国旗国歌连带消失。
现在中华民国总统府官网,在说明国旗国歌时,完全不提五色旗和《卿云歌》,真的就是
从 1928 年算起──正港的 KMT/ROC 中华民国。总统府官网都如此,真的不能怪台湾人
欠缺常识。倒是很奇怪,如果从 1928 年算起,现在是 ROC 第 95 年,为何这个政府用
尽一切力量逼人民使用从 1912 年算起到今年是 112 年的中华民国纪元?而不用国际通
行的西元?例如,金融契约不用 ROC 纪元就无效,还有无数铺天盖地的文件!
现在又有一说,说“中华民国台湾”从 1949 年算起,那么今年应该是 ROC 纪元 74 年
囉!那么,就明令用这个纪元吧,不要在那里混淆视听。如果你了解战后台湾历史,真的
会有台湾是荒谬之岛的幻觉。可惜我们没有马奎斯。
总之,不管党旗变国旗,或是党歌变国歌,统治台湾的就是 1928 年起算的 KMT/ROC,台
湾真的就是党国统治集团及其血缘/精神后裔的“福地”。那面党旗变国旗不过在中国土
地上插个 21 年(1928-1949),还不是“全国性”的;KMT 从没统治过全中国,一直处
于国共和战状况。但它从 1945 年来台湾插旗──代理军事占领却偷天换日把台湾变成它
的“一省”,一插就快 78 年(1945-2023),是在中国的 3.7 倍!至于那首党歌变国歌
,在中国不过唱了 19 年,来台湾一唱就快 78 年,是在中国的 4 倍多。你说,台湾不
是从 1928 年算起的 ROC 的“福地”,又是什么呢?
请注意:不管 1928 年的国旗、1930(或1937)年的国旗,都和台湾无关,当时台湾还是
日本时代。1947 年的二二八事件以及其后长达 45 年的党国统治(含 43 年白色恐怖时
期)更让这面国旗、这首国歌成为血腥和迫害的象征。1991 年 7 月以前闻唱国歌不起立
致敬,还会被罚钱;以前看电影、听音乐会都要起立听国歌,不然你还会被后面的人打破
头。白恐时代的人没办法,但今天呢?请发挥想像力:如果哪一天屠杀台湾人的 PRC 五
星旗,在台湾插个 70、80 年,然后岛屿的子孙就把它当成自己的国旗,快乐挥舞──大
概就是这样的画面吧。
简单复习一下 ROC 奇特的纪年:
ROC=112 年 包括北洋政府 二面国旗、四首国歌
ROC=95 年 从“北伐”到现在 一面国旗、一首国歌
ROC=74 年 从“白恐”到现在 一面国旗、一首国歌
是哪位高层文胆要我们吞下整个“白恐”?!
二、台湾国的国旗与准国旗
台湾人不知道五色旗,没听过《卿云歌》,或许不足为奇,毕竟那是中国 1928、1930 年
以前的事情,而你也只读到 KMT/ROC 的历史。倒是和台湾这块土地真正有紧密关系的旗
子,人们为它洒热血、用青春护航,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台湾民主国的蓝地黄虎旗,由于后来历史有在教,算是比较为人所知。台湾民主国英文是
“Republic of Formosa”,换作现在的译法,就是“台湾共和国”。黄虎旗之外,你知
道的台湾共和国系列旗帜有哪些呢?
(一)台湾民主国:黄虎旗
1895 年 5 月成立的“台湾民主国”,在性质上是权宜的作法,并没有真正要成为一个独
立于清国的国家。不过,今天我们回头去读 5 月 15 日发布的〈台民布告〉,还是会被
它的诉求和呼吁所感动,那种“今已无天可吁、无人肯援”的困境,让你的心揪成一丸,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的誓言,仍会让你不由自主想挺直腰干。
虽然登高号召的绅商不少人逃离台湾,但数以万计的台湾人起而抵抗。虽然辜显荣引导日
军和平入台北城,但日本殖民政府无法“和平”领有台湾,日军南下,台湾人从 6 月
12 日大嵙崁之役,经桃竹苗、彰化、云嘉,一直战到 10 月中旬台南曾文溪一带,前后
四个多月,死伤无数。李乔和陈运栋将这从北到南惨烈的抵抗定义为保乡卫土战役,抉发
其深义。但这段历史很欠缺研究,因为战后台湾三、四代接受党国教育的菁英,经过驯化
、驯化、再驯化,不愿正视抵抗以及抵抗的历史,学界更是如此,不止不教抵抗历史(论
文少得可怜),更惨的是,只要和 nationalism (民族主义/国民主义)有关,就认为是
落伍的、“右派”的,不值得研究。
保乡卫土是最素朴、最本真的人对土地的认同。如果我们要指明在台湾历史上,何时出现
“台湾人”这个概念,那么,乙未战役就是这个时点。〈台民布告〉共 668 字,却出现
九次“台民”。在文言文时代,“台民”就是台湾人民,用现在的白话来说,就是台湾人
。这是用特定的地理空间来定义人群──民族主义的原型。清国割台,将被割让的台湾和
澎湖群岛画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边界,在这个界线内的人群是“台民”,台湾民主国创建者
呼吁台民一起起来抵抗日本人的接收。这是第一次在台湾出现以地理空间定义人群,可以
说是“民族”认同的粗胚。当人群相互的认同超越阶层、种族、性别、年龄,那样的人群
就会形成一个民族(nation)。在乙未战役,我们看到这样的雏形。以此,台湾民主国虽
然是权宜之计,它却起了这样的作用。黄昭堂以台湾民主国撰写日本东京大学博士论文,
析论台湾民主国的各种问题,但最后也肯定这是台湾人意识形成的起点。1
国立台湾博物馆藏有一支双面黄虎旗大旗,约 3 x 2.8 公尺,一面是瞳孔圆鼓鼓的老虎
,另一面是瞳孔呈月眉形的老虎,日夜守护台湾。这支大旗非常生动壮观。(图2)
在台北,台湾民主国只存在 13 天,但在南部一直延续到 10 月 19 日民主国大将军刘永
福“落跑”为止。10 月 21 日日军和平进入台南城,但第二年元旦,也就是 1896 年 1
月 1 日,台北八芝兰(士林)发生杀死“六氏先生”(六位日本人教师)的芝山岩事件
,起事的游击队用的年号就是“民主国重兴元年”(图3),揭示了台湾民主国的精神召
唤力。
(二)海外台独运动:日月旗、连盟旗、盟旗、台字旗
日本时代台湾人非武装反殖民运动,最高的诉求是“殖民地自治”,“殖民地独立”不是
选项,尤其 1923 年的治警事件更是明白告诫台湾人提倡独立是违法的。世界上反殖民运
动通常有两条路线:自治与独立,或分头进行,或交互为用。但在台湾,独立不只不是选
项,也无法在公共论坛讨论,因此,不只运动菁英,一般民众对殖民地独立毫无“想像”
,这个情况对战后台湾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性影响。
1945 年二战结束,当全世界殖民地纷纷独立时,台湾外于这一切,反而欢欣鼓舞立牌楼
、迎接“国军”。除了极少数的例子,一直要到二二八大屠杀发生之后,台湾人才开始思
考独立的问题,在海外更成为唯一的路。
二二八大屠杀是海外台独运动的起点,但在这之前黄纪男就开始私下倡议台湾独立。2,
1947年二二八之后,不少台湾人逃亡到海外,主要是香港和日本。9月廖文奎与黄纪男一
起去南京拜访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提出台湾独立的主张。3,第二年二二八周年纪念
日,黄纪男、廖文毅、谢雪红等人在香港扩大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是第一个台独组
织,主张暂时由联合国托管,再由人民投票决定台湾的未来。黄纪男、廖文毅分别于
1948、1949 年转往日本。1950 年 5 月 17 日廖文毅和吴振南等人成立“台湾民主独立
党”,廖文毅当选主席。附带一提,林献堂于 1949 年 9 月以医病为名避难到日本,等
同流亡,一年居留到期,由该党提供顾问头衔,以政治庇护名义,才得以继续留在日本。
(1)海外台独组织:Formosans’ Free Formosa(3F)、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
1956 年是美国和日本台湾独立建国运动的关键年份。1 月 1 日,Formosans’ Free
Formosa(3F)在美国费城成立,是美国第一个台独运动组织,创立人为杨东杰、陈以德
、林荣勋、林锡湖,以及卢主义,有“3F 五杰”之称。2 月 28 日,“台湾共和国临时
政府”在日本成立,大统领廖文毅、副大统领吴振南、议长郭泰成、东南亚巡回大使陈智
雄,9 月发布《台湾共和国临时宪法》。1963 年陈智雄在台湾遭处决,1965 年廖文毅被
胁迫返台“投诚”,终身遭软禁,后失明病逝。
1960 年 2 月 28 日“台湾青年社”成立,4 月发行《台湾青年》,后改名“台湾青年会
”,1965 年改称“台湾青年独立连盟”。成员包括:王育德、黄昭堂、许世楷、戴天昭
、林启旭、侯荣邦、张荣魁、张国兴、周英明、金美龄、辜宽敏、宗像隆幸(宋重阳)、
小林正成等人。它和廖文毅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没有隶属关系,但与之保持友好关系,
在临时政府式微后,成为日本最主要的台湾独立建国运动的组织。
回头看美国方面。3F 之后,有台湾独立联盟 ∕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
UFI,1958-1966),后整合为全美台湾独立联盟 ∕ The United Formosans in America
for Independence(UFAI,1966-1969)。1970 年是海外台独运动重要的里程碑,1 月
1 日全世界五个台独组织合组台湾独立联盟∕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WUFI,1970~迄今;1987 年改称“台湾独立建国联盟”)。这五个组织
是:日本台湾青年独立联盟、加拿大台湾人权委员会(1964 年成立)、美国全美台湾独
立联盟、欧洲台湾独立联盟(1967 年成立)、台湾自由联盟(秘密组织)。这一年 1
月 3 日彭明敏成功逃出台湾,2 月 8 日台湾发生泰源武装起义事件,4 月24 日黄文雄
在纽约刺蒋未遂。第二年(1971)5 月 6 日小林正成从日本来台湾散发传单,17 日被捕
;如小林正成在传单中预测的,该年 10 月 25 日中华民国被逐出联合国。
战后初期 1950、60 年代台独运动以日本为主要基地,后来越来越多台湾的留学生到美国
,加上要在日本居留很困难,60 年代下半叶美国逐渐成为台湾建国运动的中心。在美国
的台独健将非常多,以下名单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随机顺序):张灿鍙、罗福全 ∕ 毛清
芬、蔡同荣、陈唐山、陈翠玉、赖文雄、郑自才、王秋森、许富渊、陈伸夫、洪哲胜、张
文棋、王康陆、周烒明 ∕ 吴秀惠、张富雄 ∕ 杨宜宜……等人( ∕ 表示是夫妻档,由
于留学生生活形态的关系,海外建国运动有很多对翁仔某)。
战后到海外留学的台湾青年,只要关心故乡台湾,几乎就会成为独立建国运动的推动者或
支持者。道理很简单,其一,他们不是见证就是听闻过二二八大屠杀,而且到了海外每年
都有二二八纪念活动,无法原谅蒋政权的血腥镇压。其二,到了海外就能接触到“台湾地
位未定论”(卢主义在 1958 年就在英文期刊提出;二二八之前及其后廖文奎、廖文毅即
已有此看法),了解 ROC 是代理盟军军事占领台湾,而军事占领不等同主权移转。这个
道理其实很简单:美国军事占领并治理日本六年多,日本人没有变成美国人;治理琉球更
久,27 年(1945-1972),但琉球人也没变成美国人。更不要说领土没转移了!
1952 年旧金山和约与中日和约,日本放弃台湾和澎湖的主权,但并没将主权移转给中华
民国或任何一国。二战之后在国际法上,领土问题的解决必须采人民自决之原则。台湾地
位未定论,成为台湾独立运动的法理根据。
反观台湾,二二八之后,完全不能提。一个长达二个多月的大屠杀,仿佛魔幻写实小说所
写的,“完全没有发生、完全没有发生”。见证或知道二二八的台湾人只能藏在内心深处
,再怎么反刍,也必须强制自己不能和子女讲。1949 年年底从中国追随 KMT/ROC 党国逃
亡来台湾的百万外省人,当然也不知道这里是血腥镇压过的杀戮之地,好像就是要为他们
舖造一个理所当然的暂时住所。至于“台湾地位未定论”,在台湾的台湾人无从接触和了
解。如果当时在台湾能讲述二二八,每年都能举办纪念活动(如吃鱿鱼糜),人们也能公
开传布、讨论“台湾地位未定论”,台湾也一样会成为独立建国运动的圣地;说不定早就
独立建国了。但这个可能性,在 KMT/ROC 统治之下,当然不可能存在。七十余年后,台
湾人已经失去对过往的想像力,只能在KMT/ROC 给的非常窄小扭曲的框架下去想像过去、
现在,以及未来。(甚至研究宪法的优秀学者,连台湾有过第一部宪法──《台湾共和国
临时宪法》──都没听过!)
你能想像:当时在海外从事建国运动的台湾人,都是青年男女吗?大概就是现在硕博班的
年纪。卢主义参与创立 3F 时,才 24 岁。他们将青春、人生最有活力的时光,甚至中老
岁月,都献给建国运动,有人牺牲了学业、事业,甚至生命(如陈翠玉、王康陆),或坐
牢(如黄纪男、陈中统、王幸男),或终身软禁监控(如廖文毅、柳文卿),很多人成为
“黑名单”,父母重病、过世,都无法回来。这是为何文夏的〈黄昏的故乡〉是海外集会
时最爱唱的歌曲之一,也是催泪曲,一开口唱,人子眼泪漱漱而下。
以下是“海外建国青春物语”的一个小小片段,主人翁是罗福全(29 岁)和毛清芬(24
岁,抵达美国不到三个月;台大历史系毕业生):
……隔年(1964),罗福全便被众人推选为大费城地区台湾同乡会会长。当上会长不多日
,陈以德便偕郭汉清等几个人来游说罗福全、苏金春与陈东璧等三位新生去参加华府
228 抗议示威活动。
去或不去?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中略)…若去参加游行,他将被列入黑名单,此后归不得台湾。为此,他深深犹豫着

左思右想好几日,他终于对清芬说:“我决定和陈以德到华府,参加228 示威。”
清芬冷静地回答:“我和你一道去。”
决定同行的新手还有苏金春、陈东璧及郑自才。……陈东璧当时因为领李氏奖学金出国,
不方便露面,于是向清芬借了一个枕头套,挖两个眼洞,游行时罩在头上,结果他反倒因
看来像 3K 党人,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在前一晚聚集华府杨基焜家,第二天一早,一行人整队出发。
出发前,陈以德指著独盟的旗帜对罗福全说:“福全,我若被攻击倒下,你要举旗继续前
进!”
福全与清芬听了,顿如电流穿身般,哑口无言。
接着,陈以德要罗福全发誓道:“绝不让台独的旗帜倒下!”
福全没有犹豫,立刻跟着宣誓。
那次游行的气氛十分热烈,三十几个参加者都心头炽热。游行后回到家,福全与清芬对望
,彼此都明白:他们已踏出第一步,从此步上从事独运的不归路。(周婉窈按,罗福全列
黑名单,31 年无法回台湾)
(引自杨远薰,〈罗福全与毛清芬 回首来时路〉,刊登于:《台美人历史协会》;网址
:https://reurl.cc/2ZvmMn)
“绝不让台独的旗帜倒下!”我们仿佛听到来自 59 年前台湾青年的誓言。这里指的“台
独的旗帜”是什么呢?如果只看文字,很容易以为真的就是一面旗,其实不是。当时海外
监控很严密,KMT/ROC 大使馆雇人拍照(别忘记,那是台湾人民的纳税钱),在给外交部
的监控报告中附了 9 张照片,当时还没有旗子,大家都是拿字版(图4、5),有字版写

Formosans
Want
Independence
NO CHIANG
NO MAO
另一字版写(为易读起见,全大写改为小写):
Free Formosa for Formosans
Chiang Get Out
Mao Stay Out
当时蒋介石代表 KMT,毛泽东代表中国。这两个标语和 1961 年 8 月旅美台湾人第一次
抗议游行的标语类似,当时是在纽约联合国外面,抗议陈诚访美。(图6)标语写着(原
为大写,改为小写):
Self-determination
for Formosans
Nationalist Chinese   Communist Chinese
   Get out!        Stay out!
一甲子以上(62 年前)的标语,放到今天台湾好像还相当适合。
在日本,就看得到的照片来说,领队旗的标语是“台湾独立万岁!”(图7),后来广为
采用的连盟旗──双白边中间红底白色台湾,在第二年 1965 年秋天才出现。
让我们来看看台湾民主国黄虎旗之后,海外建国运动有什么旗子。
(2)互不隶属的日月旗与连盟旗
廖文毅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旗帜,很特别,是蓝底日月旗,月是眉月,也就是日文
的“三日月”。(图8)这面旗明载于《台湾共和国临时宪法》第一章第三条:“台湾共
和国以青地白色日月之和平旗为国旗。”4
《台湾共和国临时宪法》在序言明言,台湾共和国是继承郑成功王国,以及台湾民主国的
传统。换句话说,就是台湾民族第三次建国运动。这是很有意识地将建国运动在台湾历史
进程中予以定位。廖文毅等人未必对郑氏王朝和台湾民主国有何深入了解,但援引历史本
来就是民族主义必然的现象。
在这里我们要回顾一下日本台独运动。1960 年王育德、黄昭堂、廖春荣、蔡季霖(炎坤
)、傅金泉、黄水纯等六人于 2 月 28 日成立“台湾青年社”,王育德担任委员长。
1963 年改称“台湾青年会”,由黄昭堂担任委员长。1965 年 9 月第 3 期第 3 回中央
委员会决议改称“台湾青年独立连盟”,通过纲领和连盟旗。这是正式在组织名称标举“
独立”,改称的公告和纲领刊载在《台湾青年》第58 期(1965 年 9 月 25 日),但连
盟旗选在《台湾青年》第 60 期(1965 年 11 月 25 日)公布(图9),英文双月刊
INDEPENDENT FORMOSA 则在 1965 年 12 月号(卷 4 第 6 期)刊登纲领,并公布连盟旗
图样。这面旗将是全球台湾建国运动的旗帜,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
根据《台湾青年》〈连盟旗决定了!〉(连盟旗决まる!)的说明,此旗“表示纯粹性的
白、热血的红中间,以白色呈现我们的母亲、目的的台湾岛,在此旗帜下,我们团结战斗
到底吧。”根据黄昭堂的回忆,在前一年 9 月,彭明敏、谢聪敏、魏廷朝拟散发“台湾
人民自救宣言”,失败被捕,台湾青年会辗转取得原稿,原稿后面附一张手绘台湾地图,
黄昭堂受到启示,请一位师大毕业的留学生设计连盟旗,但为保护他而隐其名(毛清芬说
,此人为郭叔雄)。
这面旗“出时”(台语 tshut sî“生出来的时刻”,意近华语“问世” )后,成为日
本台独刊物的标志。首先,在《台湾青年》公布这面旗之后,第 61 期(1965 年 12 月
25 日)开始,在目次页连盟旗取代原先的图像(图10):青年头像,下有弧形 TAIWAN
CHINGLIAN 字样(见图9 右页上方)。这个青年头像原先是《台湾青年》创刊号的封面图
样(图11),用到第三期;第四期封面改为纯书题后,图样放到目次页。英文刊物
INDEPENDENT FORMOSA 则自公布连盟旗那一期(1965 年 12 月)开始,就是封面期刊名
称的一部分(图12)。
今天我们很难想像日本台独组织同时办两份期刊,这时候《台湾青年》是月刊,
INDEPENDENT FORMOSA是双月刊,1967 年又发行《台湾》月刊,共三种杂志。《台湾青年
》是海外台湾独立运动非常重要的刊物,启迪无数台湾留学生,可以说海外建国运动最重
要的刊物。1963 年 4 月侯荣邦到日本东京留学,读到这份期刊,“顿时受到冲击,却由
衷共鸣”,该年 12 月就和好友林启旭毅然加入台独运动;[5]金美龄看了第一期,就很
兴奋、感动,想加入组织。[6]它原本是日文,大约从第 59 号(1965/10)开始有中文文
章。由于它的读者不限于日本,为因应留美台湾学生越来越多看不懂日文,从第 71 号(
1966/10)起,改为汉文版,也因此在隔(1967)年 1 月另外发行日文《台湾》月刊。充
分显示当时日本台独运动的能量和志气。
在这里要特地说明,在日本成立的台独组织,从一开始名称就有“青年”二字,机关刊物
也叫作“台湾青年”,他们当时也真的就是“青年”,用台语来说是“tng 少年”(台语
“当 siáu-liân”,华语“正年轻”之意)。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成了黑名单,无法返乡
,等1992 年解除黑名单之后,他们回到故乡,已经不再年轻,而且在这3、40 年间,在
台湾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热血的奋斗,很难想像这“曾经”是青年
革命、青年建国运动。
(3)WUFI 盟旗、台字旗
1970 年全球性的台湾独立联盟(WUFI)成立后,日本的连盟旗,也就是双白边红底反白
台湾岛旗,成为 WUFI 的旗帜,简称盟旗。根据现在 WUFI 的官网,盟旗的白色代表纯洁
,红色代表热情,地图代表对台湾的认同。整个意义就是要用纯洁和热情来达成台湾独立
建国之目标。
在日本连盟旗于 1965 年秋天出现之前,有一面独一无二且写下历史的台湾旗。(图13)
1965 年 5 月 2 日威斯康辛大学为庆祝联合国成立 20 周年,举行国际日国旗大游行,
邀请外国学生社团携带自己国家的国旗参加。威大台湾问题研究会的成员决议参加,周烒
明是该会指导老师,他的妻子吴秀惠亲自缝制“台湾旗”,以海蓝色为底,象征海洋、和
平,白色台湾与澎湖之上横有金色 FORMOSA 字样。有一则记载如此描述:游行前一天,
各学生社团在学生中心集合,按字母顺序,将自己国家的国旗插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当唱
名唱到 China 时,台湾的中国学生代表便将中华民国国旗插在台湾上,唱名唱到
Taiwan 时,一位台湾问题研究会的成员就把中华民国国旗拔起来插在中国,同时喊了一
声‘反攻大陆成功’,并将自行设计的台湾旗插在台湾上,由于事出突然,又喊了‘反攻
大陆成功’,中国学生会代表措手不及,也无话可说。(引自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网页
)这整个事件很具戏剧张力,也有一种喜感。这个场景不是更应该发生在今天吗?
连盟旗之外,在海外建国运动中,出现一个“台字旗”,是台湾独立的标志。这是庄秋雄
设计的,他从 1971 年到 1974 年负责 WUFI“岛内文宣组”(简称“岛宣”),主要工
作就是要想尽办法向台湾岛内宣传台独理念。例如,他从台湾要来一本电话簿,将传单夹
在圣诞卡中一一寄到台湾;宣传品内容很多(包括自救宣言),邮寄方式也多样多元。他
说:
我们也想过利用符号攻势,因为公开表达“台湾独立”实在太危险,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
三角符号“Δ”和圆圈“○”,做为台独记号。Δ○ 叠在一起很像“台”字,也有点像
戴斗笠的农夫。为了宣传这个符号,我们想了很多招数,有时候邮简什么字都没有,只画
上 Δ 和 ○ ,折一折就寄到台大第几宿舍、成大第几宿舍,收到的人一定很纳闷:“这
张从美国寄来的邮简,怎么都没有写字,只有 Δ 和 ○?”到处去问之后,他就了解其
中意义,如此一来宣传开了。7
很令人好奇的是,真的有人收到吗?──当时海外邮件一定经过检查。万一收到,会有怎
样的反应?但愿这篇文章能“钓”出一些回响。
倒是 1972 年 1 月号的《台湾青年》(135 期)呼吁大家在台湾到处画台湾独立标识(
图14),并在最后一页刊出在台湾看到的台字“涂鸦”(图15)。
这个标志的设计表示什么呢?1978 年 9 月 28 日第九期《台独 INDEPENDENT TAIWAN》
封面印有此一标志,封底附有说明:“这是台湾独立运动的标志。它是“台r美化后的
形象;它代表头戴草笠,长年经受压迫的台湾人民;它象征著台湾人民独立自救以求当家
做主的强烈愿望及决心;它像满弓上的箭头,要射向蒋家统治集团的要害!它是蒋家的摧
命符。让我们在岛内各地随时画这标志吧!”(图16、17)
1971 年台独盟盟员小林正成来台湾散发传单,也带着好几叠 5.1x3.1 cm 的台字贴纸,
到处贴。小林的台字贴纸,上为蓝色三角形,下为红色圆圈,很赏心悦目(图18)。小林
来台湾贴台独标志的作法,正是符合台字符号设计的用意。
1971 年台独盟盟员小林正成来台湾散发传单,也带着好几叠 5.1x3.1 cm 的台字贴纸,
到处贴。小林的台字贴纸,上为蓝色三角形,下为红色圆圈,很赏心悦目(图18)。小林
来台湾贴台独标志的作法,正是符合台字符号设计的用意。
台字旗没有盟旗用得广,但在台湾少棒、青少棒到美国比赛时,却是很吸睛的亮点。现在
年轻人大概很难想像,半世纪以前台湾海外留学生,开老远的车就是为了支持台湾野球队
,同时参加反对 KMT/ROC 对台统治的抗议活动。当我们在台湾透过电视半夜起来看少棒
比赛转播时,海外留学生则可以到场为“台湾队”加油,加油之外,也是政治抗议的场域
。以下是从 1971 年到 1976 年的重要记事。
1971 夏天,台湾巨人少棒队赴美国宾州威廉波特(Williamsport)参赛,8 月 28 日和
美西队比赛。当天台独联盟租小飞机,机尾拖大标语“台湾独立万才 Go Go TAIWAN”,
在球场低空盘旋(图19),台湾的电视现场转播紧急喊停,此事当地媒体有报导。台湾海
外监控体系严密有效率,ROC 大使馆于 30 日将此事电报外交部(图20),称决赛时“有
叛逆份子数十人到场”,并说拖长条标语的直升飞机先后掠场三、四次,“我方人员”随
即通知少棒总部此系政治性活动,遂由其转洽州警令饬停飞。接着报告双方的零星冲突。
1972 夏天,在美国宾州威廉波特,盟员撑起“TEAM OF TAIWAN 台湾队 加油”的横幅立
旗,引起党国方不满,当时访问美国的中华民国海军和华侨青年联手,和独盟成员大打出
手,两边挥舞棍棒,台湾同乡这边有 27 人,不少人被打得头破血流,盟员许富渊昏迷送
医。(图21、22)这是超过 50 年前的事情,要点是:KMT/ROC 党国不准你用“台湾队”
称呼来自台湾的棒球队。反观 2021 年东京奥运,台湾的媒体,除了民视之外,几乎都用
“中华队”称呼代表台湾出赛的奥运队,社会“欣然接受”,但当“Chinese Taipei”被
排在 T 行时,很多人却高兴得不得了,若不是社会本身具有分裂人格,很难解释这个现
象。今年在台中举行 WBC 世界棒球经典赛时,也只有民视全程称“台湾队”,其他媒体
不是全程称“中华队”,就是交杂用。人们接受从政府到媒体整天自称“中华队、中华队
”,从来没去想英文“Chinese Taipei”就是“中国台北”,难道还能有其他解释吗?
1973 年的赛事,是台字旗的天下。当年 8 月 11 至 18 日青少棒世界杯冠军赛在美国印
第安那盖瑞城(Garry, Indiana)举行。台独联盟方以来自芝加哥及近郊为主,人数众多
。当时大家处心积虑就是要让岛内的台湾人看见海外台湾独立的诉求。11 日开幕奏“党
歌”时,台湾同乡全体坐下,他们视 KMT/ROC 国旗为“蒋帮血腥的旗子”,这是台湾新
世代无法了解的认知和感情。8当时盟员做出很多努力,如在入场开车必经的转角墙上安
放“台湾独立万岁”和“Taiwanese for Independence”字样,无法不被看见。18 日决
赛时,大家拿出绿色底衬托橘色台字“台湾旗”挥舞,场面很热烈,参与者说那天是这面
旗子“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在公开场合出现”。更壮观的是,到了半场,台独联盟这边
看台后面突然竖起两面台独大旗(台字旗),大家热血沸腾。更引人注目的是,有四名男
士突然站起来,他们的 T 恤分别写着“台”、“独”、“万”、“岁”大字样,此时气
氛昂扬到最高点。(图23、24、25)当时规定不能持标语进场,衣服上的字不是标语,没
违反规定。若用台语来讲,就是“tshuē-khang-tshuē-phāng”(揣孔揣缝∕费尽心机
)也要宣传台独。也有人衣服背后印有台字图样。台字手旗、大旗,以及“台独万岁”是
这场决赛最吸睛的亮点。当时台独联盟这边一定称台湾的选手“台湾队”,半世纪过后在
台湾还在“中华队”!
在这次台字旗大亮相之后,在之后的比赛就会看到升空的气球绑着台字旗(图26,1975
年)。我们上面看到的 1973 年的决赛,是在晚上举行,1976 年在白天举行,观众手持
台字手旗挥舞的景象很清楚(图27),由于是彩色照片,可以清楚看出是白底红色台字旗
。目前看得到在华盛顿 DC 竖起的台字旗,是深灰蓝为底,橙三角红圆圈;如上段所述,
1973 年的大旗是绿底橙色台字。(图28)由于台字旗没有订制,配色很自由,是很可以
发挥创意的台湾旗。
前面提到,台字的三角形代表“头戴草笠,长年经受压迫的台湾人民”,简单来讲,也可
以说Δ代表斗笠。KMT/ROC 党国真的很害怕台湾人的斗笠。1980 年代画家李梅树的《清
溪浣衣》(图29 1981)画一群妇女在三峡溪边洗衣服,几乎人人都戴斗笠。这幅画原本
被考虑作为邮票蓝本,但最后未获准,李梅树的儿子李景光回忆说,通不过警备总部那一
关,因为“画中的妇女戴着斗笠,斗笠好似一个台湾的‘台’字,加上斗笠被读为‘独立
’,有着台湾独立的意涵,所以不能做为邮票。”9在台湾从来没看过台独记号的人,应
该会觉得莫名其妙,但对警备总部来说,就一点也不奇怪,审查人员很可能直接联想起台
独记号。它是不是“像满弓上的箭头,要射向蒋家统治集团的要害!”呢?党国极端忌讳
,因为“它是蒋家的摧命符”!
严格来讲,不管盟旗或台字旗,都不是台湾共和国的国旗,但这两面旗和台湾独立建国运
动紧密相关,有着台独运动三代参与者的感情和人生岁月在里面,因此,要说是台湾共和
国的准国旗,也在情理之中。
三、台湾同心旗、世台会台湾旗、台字翠青旗、奥运“新国旗”
真正在设计时就是要作为台湾共和国国旗的旗子,出现在 1991 年,1994 年由“第二次
台湾人民制宪会议”正式通过,一般称为“台湾同心旗”,由于社会认同度不高,在此不
特别予以讨论。
另外一面比较晚出现,原意也是要作为代表台湾的“台湾旗”,2000 年由世界台湾人大
会(World Taiwanese Congress ∕ WTC)所倡议提出的,它是双绿边,中白底绿台湾,
其实和盟旗设计上有相似的地方,只是颜色差太远、三区块宽度比例不同,不容易联想在
一起。
最后,我们附带要提两面旗。其一是,2016 年陈陈致豪(老丹)设计的“台字翠青旗”
(图30)用意当然是要作为台湾的国旗,它若用来配不少人心目中的准国歌《台湾翠青》
,还真“四配 ∕ sù-phuè”(合适),从颜色到意境都能相互辉映。其二是,2021 年
东京奥运期间出现的绿底白 T 字羽球黑色落点旗,那是因为李洋、王齐麟击败中国勇夺
羽球男双金牌,中国队在决胜点提出鹰眼挑战,网友因而制作的旗子,一时引发热潮,网
友直呼为台湾“新国旗”。这虽是玩笑性质,但也值得记上一笔。
结语:我们需要一面台湾旗 引领我们前进
这篇文章花很大的篇幅在讲海外台独运动及其旗帜,那是因为这段历史比较不为人知。其
实,台湾岛内的历史,大家真的知道很多吗?我也很怀疑。不管怎样,海外建国运动是台
湾年轻人用青春,甚至生命,以及一生最宝贵的岁月共同付出、奉献的运动,从 1947 年
二二八之后到 1992 年黑名单解除,长达 45 年。1992 年到现在,30 年就这样过去了,
很多前辈(他们曾经是热血青年)都已离开人世,他们没看到台湾摆脱 KMT/ROC 的殖民
统治,建造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国家,有自己的宪法、国歌、国旗;有自己的国格,在国际
上被承认。反之,他们看到什么?“中正庙”(“中正纪念堂”)依然耸立在台北精华区
,号称有蒋介石血统的第四代竟然是这座城市的市长!
KMT/ROC 党国统治,本质上不同于一般的专制独裁体制。它以党领国、领军、领政,并控
制教育,是党、政、军、警、特务、教育、媒体七合一,力量庞大无比,铺天盖地,直接
将党国思想注入受教育的学生中,入脑入心。这不是韩国三度独裁统治所能比的;韩国再
怎样独裁,国会照常定期改选,反观 KMT/ROC 第一届立法委员和第二届(1948、1993)
,相隔 45 年!!像 KMT/ROC 这样的党国体制,往前有苏联,现在是中国,如果你能这
样看,才能比较了解它的“厉害”,以及它所打造的结构之牢固,以及所造就的生态之难
以改变。
台湾岛内党外运动,加上海外建国运动,在 1980 年代末期至 1992 年能大大松动党国体
制,为台湾带来自由与民主,但三十年后,我们看到党国结构力量仍大,在各行各业(如
教育界、学界、文化界、科技界)党国打造出来的生态依然盎然繁殖不息。这是台湾面对
的最大困境,以及危机。“反战”诸言论必须放在这个脉络来予以掌握,不然真的令人困
惑到极点。
党国控制教育,尤其是外来的统治集团,所以台湾人被剥夺了解自己的历史的机会(权力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 KMT/ROC 党国的中国历史,以及中华民国史。它教你当中国人,
将“大陆”当成故乡,同时鄙视台湾的语言和文化,这样的教育持续非常久,从 1945
到 1997 年,超过半世纪,国民党政权统治台湾 52 年后国中生才有“认识台湾”的课程
;再 9 年,到了 2006 年,高中才有一学期的台湾史,这已经是 61 年后、一甲子了。
这期间党国教育已经培养至少三个教育世代,教育界的高层(包括学校校长)都是党国训
练出来的,你说,要如何推台湾史教育,真的很难,不受阻挠就已经万幸了。
我很清楚,我们这些受党外运动影响、肯认党外信念的人,仍然是社会的少数。但既然台
湾社会现在大家口口声声都说要多元、要尊重不同看法的人(据说“中正庙”在那里也必
得尊重耶!),那么,让我来说说我们的心情。对我们而言,这面 ROC 国旗就是 KMT 党
旗变国旗,它染满了台湾人的鲜血,满地红再怎么看,就是满地血。至于那首“三民主
义 吾党所宗”的 KMT/ROC 国歌,认同党外运动的人很少乐意唱,嘴巴不得不跟着张合当
然是有。最近和一位党外运动参与者谈话,他小我一岁,我们都很担心台湾。世界有名的
刊物《经济学人》指出台湾是现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但台湾人普遍没有危机感,好像只
有台派在那边“穷”紧张。总之,不管别人紧不紧张,我们都有决心如果中国来侵略台湾
,我们都会起而抵抗。我的这位朋友还去参加“黑熊学院”的训练课程。
但是,问题来了。当我们在战地匍匐前进时,看到那面满地血的旗子,我们一定会犹疑一
下。战争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我们不能有所犹疑,因此,我们深刻感受到:我们需要一
面代表台湾的旗子,我们看到它,会义无反顾、奋力匍匐前进。时间不容许我们蹉跎,大
家要来推台湾旗,它不一定就是“国旗”,而是大家会想跟着前进的旗子。
我个人觉得台字旗是很好的选项,一方面,它具有历史深度,另一方面,它非常简单,容
易制作,在战地尤其重要,撕块布就可做。又由于它的颜色并没有定下来,充满各种可能

如果你害怕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一翻转会变成五星旗;有如常见的呈现:撕开白光芒那一角
露出黄星。那么,让我们先在心中、在实际场合,高举我们的台湾旗吧!台湾旗,不一定
只有一面。它可以是我喜爱的台字旗,也可以是演员.歌手余佩真小姐(杏子)喜欢的彩
虹旗。10但就是要一看,确定无疑,就是代表我们台湾,它召唤我们捍卫这个岛屿──因
为我们只存在于存在的台湾。
注解
1. 黄昭堂著、廖为智译,《台湾民主国之研究》(台北:现代学术研究基金会,1993)
,页 238。
2. 黄纪男口述,黄玲珠纪录,《《老牌台独》黄纪男泣血梦回录》(台北县:独家出版
社,1991),页 146-147。
3. 张炎宪、胡慧玲、曾秋美采访记录,《台湾独立运动的先声:台湾共和国》(台北市
: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2000),页 93-94。
4. 廖文毅原著,龚昭勲、叶亭葶翻译,《台湾民本主义》(台北:国史馆、政大出版社
,2023),页 255。
5. 侯荣邦,〈黄昭堂主席与我〉〔序一〕,张炎宪、陈美蓉采访整理,《建国舵手黄昭
堂》(台北市: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2012),页 3。
6. 张炎宪、陈美蓉采访整理,《建国舵手黄昭堂》,页 93。
7. 〈庄秋雄先生访问纪录〉,收于陈仪深访问,简佳慧、周维明、郑毓娴、林东璟、潘
彦蓉、吴佩谦纪录,《海外台独运动相关人物口述史》(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2009),页 342。
8. 《台湾青年》155(1973年10月),页 7-12。
9. 李盈佳,〈战后台湾的邮票与党国认同之形塑(1945-1992)〉(台湾大学历史学系
硕士论文,2017),页36。
10. 见余佩真 JenJen 脸书 2023/03/28 贴文:https://waa.tw/JqktfU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不过跟充斥党国遗孽的社会
有时难以共鸣
不如把他们的党国一起送回唯一合法领土金门马祖
比较实在
※ “Live”、“新闻”、“转录”、“旧闻”及 转录他方内容之文章
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