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彰化来的孩子一点也不输人”秀传医院

楼主: andrewkuo   2023-05-27 15:42:34
1.新闻网址︰
※ 请附上有效原文连结或短网址 ※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9/post/202305250029/
2.新闻来源︰
今周刊
3.完整新闻标题
※ 内文请完整转载标题 请勿修改与删减 ※
※ 注意发文标题 为原始新闻标题从头张贴 切勿修改与删减 ※
“彰化来的孩子一点也不输人”秀传医院创办人黄明和:为何当年我选择离开引以为傲的
台大医院
4.完整新闻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删减 ※
彰化,是孕育了黄明和一家世世代代的宝地,是他成长的地方、创业的开始,以及实现医
疗梦想的所在。黄明和在他的行医路上,秉持着“利他”的精神,就从彰化一路开拓医疗
志业到全台湾。而当初影响他回乡开起医疗事业的关键,必须从黄明和在台大的求学时期
谈起。
1958年,黄明和考进了台大医学院,在与他同届的这批学生中,有着后来人称“台大十三
太保”的菁英,而且这些同学在毕业后大多没选择出国深造,反而留在台湾继续耕耘。这
些人后来有些担任过台大医学院的院长、各科主任、副教授,乃至于台大校长。其中有两
位还成为立委,那就是黄明和与沈富雄。
当年要进入台大医学院的窄门,实属不易。据沈富雄的口述,当年一个班级100名学生,
扣除侨生、保送名额,实际考上台大医学院的台湾学生,只有42位,其中来自中南部的学
生更是凤毛麟角,黄明和就是其中一位。
谈起自己能跻身台大医学院学生之列,黄明和自谦地说:“我不是真的很会念书,当医生
也不是我从小的志愿。”然而,有感于身为家中么儿,又由兄姊带大,加上父亲对儿女教
诲甚严,黄明和为了不让父亲担心,于是在学习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凭著专注的苦读,从
初中A段班就保送到彰化高中,最后大学放榜时,以黑马之姿成为台大医学院学生。
初入台大医学院就读时,黄明和很快就发现,他的同学们大多是来自建中、北一女和台南
的名校,出身中部的学生是少数,而他与来自台中一中、后来成为台大校长的陈维昭,就
是其中两人。正因为是少数,所以“来自彰化”对黄明和来说,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
任。“我知道来到台大不容易,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向上,证明从彰化来的孩子
一点也不输人家!”黄明和说。
1965年, 黄明和从台大医学系毕业, 经过一年的实习后,展开了住院医师的训练。然而
,在担任住院医师的第3年,也正是他决定离开台大医院、回到家乡彰化服务的一年。让
他做出如此艰难且重大的决定,全是因为胃溃疡的宿疾复发,让他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台大
医院中,完成总医师训练。
住院医师,就是24小时都住在医院里,只允许每周外宿2次。当时,台大医院是一年10个
外科医生毕业,且只有一位才能晋升为总医师,因此同学间的关系再好,也存在着竞争关
系。台大医院的总医师筛选方式如同金字塔:第一年, 多数新人选择继续努力打拼,经
过第2、第3年的投票,加上第4年的筛选后,总住院医师除了外科有两位,其他每一科只
会留下一位。
不断朝金字塔顶端迈进的黄明和,即使在担任高压的住院医师时,也与同学、老师的关系
友好,不过却在研究计画进行得非常顺利时,胃出血又再次发作了。那次黄明和紧急进行
手术,虽然顺利切除部分的胃,但外露的缝线迟迟没有脱落,甚至勾到其他脏器,造成他
吐血的状况。那时身边的同学、亲友都相当心疼他,即使知道他好胜心强,也纷纷劝他离
开竞争激烈的台大医院,回彰化休养。
“台大外科史上,完成住院医师训练,但没有完成总医师训练的只有3人,我就是其中之
一。”黄明和说。当他面对如此困难的决定,曾经是同学的陈维昭也表示不舍。“因为我
们待的地方叫台大医院, 就是没有办法跟一般人一样, 可以有正常的休息、适度的放松
,所有的时间、竞争、压力,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
手术后没多久,黄明和曾在台北短暂休养一段时间,并陷入了人生最重大的抉择—以研究
计画申请出国学习肝脏移植,或返乡开业。
现任秀传医疗体系副总裁的廖国超先生,同时也是黄明和夫人陈雪芹的姪子,在黄明和于
台北沉潜休养的日子里,因为周间住校,周末会回台北的外祖父母家,有时候会看到开刀
后静养的黄明和(那时陈雪芹女士在东门的彰化银行上班,黄明和开刀后就在陈家台北的
住处静养)。“那时电视只有两台,华视、中视,别人在看电视的时候,他都不看。只要
他遇到什么医学上的问题,就会马上查文献,一低头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这是廖国超
对这位未来姨丈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后来,因为奖学金次年才发放,最终黄明和选择离开了他曾经打拼过、也引以为傲的台大
医院,他像被宣告失败、因伤提早退役的军官,被迫离开属于他的战场,回到资源相对缺
乏、技术落后、环境贫瘠的彰化重新开始。只是黄明和没想到的是,在彰化,有更多等待
医疗机会的民众,他也将在这里开启他全新的医疗志业。
开启医疗的第二人生
黄明和在台大医院训练的后期,虽然仍在病中,却仍持续做研究,尤其是他参与李俊仁教
授领导的换肾小组,完成了亚洲第一例肾脏移植的成功案例,让他后来被派去做“免疫学
”的研究检查。因为换肾最怕排斥性,因此能够成功免疫才是致胜关键。后来,他还跟着
潘以宏教授做当时非常先进的抗淋巴血清研究。“他那时就算不走临床,走研究方面一定
也是非常成功的。”身为十三太保之首的陈维昭肯定地表示。
回到彰化后,黄明和先到了省立彰化医院外科服务,看起来似乎离开台大这个众所瞩目的
擂台,就此无人闻问。然而,当年留下来的同学们却不是如此看他的。陈维昭表示:“其
实我们(台大十三太保)的人数不只13人,很多没有留在台大的人也发展得很好,像黄明
和就是,只是每次我们一聚会,外界还是会称我们是十三太保。”
如今回头看黄明和当时的选择,沈富雄认为,当时台大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若没有出国而
是留在台湾,不是在台北就是返乡。他说:“回到家乡,先在省立医院做事,等当上主任
,人脉时机成熟了,再开一间有规模的医院,这条路非常符合父母的期待,也让人很羡慕
。像黄明和就是,还有敏盛医院的杨敏盛。”
回家乡服务的黄明和,与同学们各自在不同医疗体系里打拼著,而据沈富雄、陈维昭与王
正一等人的说法,当时有些同学从国外回来台湾重新谋职,却无法顺利衔接工作时,黄明
和只要听说了,就会邀请他们到自己医院的体系里工作,不论是哪一科,都会给予最优渥
的待遇。像这样的同学情谊,也让黄明和在后来从事立委期间,与王正一共同研究出“健
保草案”与“爱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议题,而陈维昭至今仍是秀传医疗体系的荣誉总裁
。在同学眼中,黄明和重情,也重才,人脉通畅、与人为善,就像他名字里的“和”一样

或许人生的路无法重来,在每个人生的决断点,都会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使内心感到惶
恐。但黄明和在人生最艰难的当下,秉持着事事用心、追求卓越、与人为善和利泽他人的
精神,默默在每条路上种下良善的种子,也因此,即便时间更迭,仍让许多人敬佩他的胸
怀与感念他的付出。
作者简介_黄明和/口述;谢淑靖、陈岱华/撰述;李尚洁/校订
黄明和/口述
1940年3月1日生于彰化,现任秀传医疗体系总裁。
1965年,台大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其后并取得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71年,离开任职4年的台大外科,回到故乡担任省立彰化医院外科主任两年。1973年自
行创业开设黄明和外科医院,广受乡亲爱戴与佳评。
1980年为扩大服务,以父之名,开设现代化的秀传纪念医院,招募优秀人才、购置尖端仪
器,以“用心、创新、视病犹亲”的宗旨来回报乡亲。之后,数十年间,相继开设了彰滨
、台北、竹山、台南、冈山各院区,成为颇具规模的秀传医疗体系。
其间于1987年为改革医疗政策投入选举,担任了3届9年的立法委员,号召成立“厚生会”
,群策群力推动全民医疗保险及社会福利政策。
2008年开设亚洲最大、水准最高的微创手术训练中心,汇集全球超过800名微创手术权威
,每年培训海内外逾2000名外科医师,迄今将近两万名。
2021年,高雄路竹秀传院区动工,亲自运筹帷幄,首期工程斥资30亿,在人工、物资飞涨
中顺利进展。
5.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黄明和,彰化县立委,前线西乡长黄秀传之子,老婆的父亲是前彰化县县长陈锡卿,可谓是政治世家
出身,陈锡卿是南投竹山人,所以才有竹山秀传的设立.跟苏南成熟识所以接办台南市立医院.
※ “Live”、“新闻”、“转录”此类文章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
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