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国民党为何被冠以“亲中政党”之名?

楼主: NewYAWARA (朝霞之前奏)   2023-05-22 14:12:01
1.转录网址︰
https://tinyurl.com/y3jtkuhw
2.转录来源︰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
3.转录内容
【小笠原欣幸观点】曾经反共的国民党为何被冠以“亲中政党”之名?
文:小笠原欣幸
译:张进逸
2024年1月,台湾将举行总统选举。各主要政党的候选人已尘埃落定,选战正式
开跑。搭配这样的节奏,日本媒体关于总统选举的报导也逐渐增多。
在各路报导中,提及台湾最大在野党国民党时,经常伴随着“亲中”或“对中融
和路线”的描述。由于如何划线与中国关系的分寸是争议焦点,因此“亲中”、
“反中”的分类方式确实较容易让日本读者理解。
然而,对于了解过国共内战历史的读者来说,这种将国民党冠以“亲中”的说法
或许会产生一些困惑。毕竟,在蒋介石统治台湾时期,一旦主张“应与中国大陆
对话”,绝对会被逮捕,甚至有被处决的风险。那么,国民党为何会被冠以“亲
中”之名呢?这似乎令日人费解,但答案其实显而易见。
与共产党的深仇大恨
20世纪初期,在中国大陆诞生了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个近代政党。这两党
在对立与合作间反复轮回,在二战结束后,众多人们被卷入国共内战当中。1949
年,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战败的蒋介石
则带领国民党撤退至台湾,使中华民国这个国家得以延续。由于国民党组织受到
重创,许多人员因此伤亡,又失去了中国大陆的江山,对共产党的恨意可谓深入
骨髓。
而且事情并未就此完结。毛泽东提出将“解放台湾”,意味着将以武力征服台湾
,俘虏蒋介石等人,并让台湾施行社会主义。共产党派遣间谍渗透台湾,并在金
门岛发起猛烈的砲战。在外交方面,则试图让台湾陷入孤立,对国民党政权施予
强大压力。
在蒋介石的积极自卫和美国的军事支援下,成功抵挡住毛泽东的军事侵略。为了
推翻共产党政权,蒋介石高举“反攻大陆”大旗,并在台湾社会灌输反共意识形
态。国民党政权完全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两岸往来与联系。蒋经国接
任后,也采取了“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方针。另一方面,国民党基于中
国民族主义的立场,主张中华民国才是正统中国,赞扬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
民主化与经济活动
两岸之间透过香港的间接贸易以及台湾海峡上的走私交易使得互动日益频繁。在
追认现状下,从蒋经国时期末期至李登辉时期,两岸间的直接通商、通航、通邮
和投资开始逐步松绑。
在推动民主化的过程中,李登辉政府废止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台湾虽然不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也转换方针不将其视为敌对势力。两岸分别建立了作为
窗口的机构,展开对话、谈判。1992年,双方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九二共识)。
20世纪90年代,两岸间物流、金流、人流的往来有了飞跃性的成长,然而李登辉
领导的国民党始终保持对共产党的高度警惕,并未回应江泽民的统一谈判提案。
何时开始被称为“亲中”?
成为转折点的是2004年的总统选举。2000年选举中,民进党的陈水扁获得胜选,
国民党自从迁台后首度失去政权。接替李登辉出任党主席的连战,力求在2004年
选举中夺回政权。但由于陈水扁巧妙的选举策略以及选前一日的枪击事件,陈水
扁以些微差距连任成功。
这对国民党而言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国民党在确定会失去八年的政权下,过去依靠预算和执政优势所建立的选票基础
将逐步瓦解。不仅如此,陈水扁的当选反映了台湾意识的扩张,这意味着国民党
可能会逐渐走向衰退。
中国的胡锦涛政权敏锐察觉了国民党的困境。在连战的领导下,国民党为了与民
进党相抗衡,开始考虑与曾经的对手共产党寻求合作的可能性。胡锦涛方面,亦
迫切需要压制陈水扁的民进党政府。将“陈水扁、民进党、台独”视为共同敌人
,成为国共两党握手言和的绝佳契机。
胡锦涛抓住时机,迎合国民党重视的政策理念,并开始拢络国民党。2005年4月
,连战访问中国,与胡锦涛进行会谈。这是自蒋介石与毛泽东会谈以来,国共领
导人睽违60年后再度会晤。
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合作关系从此展开,两党绕过陈水扁政府,达成了一系列
扩大两岸经济关系的协议。在此期间,中国还宣布将对台湾生产的凤梨等水果进
口关税降至零,并增加进口数量的惠台政策。
“亲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国共合作确立之后,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经常访问中国,并在会晤地方共产党
干部时要求妥善解决台商所面临的问题。在中国经商需要应对土地取得、劳工招
聘、原材料采购、本地销售管道竞争、符合环境法规和税收等诸多障碍。这些都
能随地方共产党干部的意向而有所变动。
在中国的不透明市场结构下,获取暴利的台商、掌控一切的共产党,以及掌握两
岸商业桥梁的国民党相结合,很快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尽管民进党批评“国民党
亲中”,但当时台湾社会的氛围并未认为政党支持台商存在问题。
国民党具有与中国的沟通管道,并能维持良好关系的形象成为其竞选优势,帮助
马英九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胜选。然而马英九在选战中强调广泛意义的台湾认同
,以求取平衡。
在马英九政府的第一任期中,两岸关系迅速改善,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协议,促使
两岸经济走向一体化。江丙坤出任海峡交流基金会的董事长,处理台商的大量陈
情并提供协助。
国民党相关人士纷纷投身两岸商业活动,其中包括他们的家族企业和亲朋好友所
经营的公司。两岸商业利益被部分政商关系人士所把持,他们也被称作“两岸权
贵”。然而,普通民众未能从中获得多少好处。在这过程中,国民党与共产党的
关系也变得密不可分。
民意反扑与选战失利
在马英九政府的第二任期中,国共双方合作更为深化,引发民间对该关系的担忧
与反弹,导致2014年爆发了“太阳花学运”。学生们占领了立法院,要求撤回正
在审议的两岸服贸协议。多数派民意对占领立法院的年轻人抱持声援态度,国民
党的亲中形象在同年的地方选举中反倒成为其劣势。
后续马英九于2015年与坚决推动统一台湾的习近平会谈,而进一步坐实了国民党
的亲中形象。国民党和共产党内部普遍认为马习会能在选举中产生正面效果,但
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台湾民意变化而导致误判,国民党也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惨败
而失去政权。
选后国民党内部虽对亲中形象问题进行检讨,但并未提出具体解决方案。2019年
1月,习近平表达了统一台湾的强烈意志,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政策,意
图在实质上并吞中华民国,然而国民党对此却反应迟缓,此后仍与共产党持续合
作,使得国民党在2020年总统选举中再次败选。
国民党内的问题意识
在连续两次总统选举失利后,国民党内更多人认为被定位为亲中是导致败选的原
因。由于党内一级以上主管总辞,而在2020年3月举行了党主席选举,由青壮派
的江启臣对上老将郝龙斌。郝龙斌被认为立场上与抱持大中国意识的深蓝群体较
为接近。
而正是这样的郝龙斌表示,“国民党之所以给人亲中印象,是因为党内有许多人
为了私利,在对岸姿态很软、卑躬屈膝”。他主张自己若出任党主席,未来将推
行“某一层级以上的党内政治人物,都不可以与对岸有经济上的往来或做生意”
的方针。
郝龙斌虽然最终未能当选党主席,但他在政见发表中对于亲中问题的深度探讨,
进一步突显了此一问题的严重性。胜选的江启臣虽然也希望摆脱亲中形象,但路
线修正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随后接任党主席的朱立伦则提出“亲美、友日、和陆
”的口号,试图改变既有形象。
如今,尽管国民党虽提出了“推动与中国对话”的政策,但并非对共产党的要求
照单全收。他们反对“一国两制”,并对针对台湾的军事演习表示谴责。国民党
正面临如何处理亲中形象的困难抉择,是该淡化亲中立场,还是横下心来主张亲
中无可非议。
党内许多人认为“能够与共产党交流对话就能安定和平”的主张将能开拓新的出
路。国民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侯友宜将提出何种对中政策,势必成为关注焦点。
5.附注、心得、想法︰
小笠原欣幸教授这篇梳理了为何过去被认为是反共的国民党,
近年来却给人亲中的形象。重大分水岭出现在2004年的国民党败选,
后续随着连战登陆后,国共间出现了许多难以划清的利益关系,
但这样的形象也对国民党后续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还要观察侯友宜会提出怎样的政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