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是什么让学校成为一个不快乐的地方?

楼主: vikk33 (陈V)   2023-03-29 20:26:01
1.转录网址︰
※ 网址超过一行 请缩网址 ※
https://pse.is/4vfgph
2.转录来源︰
※ FB公众人物、FB粉丝团名称、其他来源 ※
voicetank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
是什么让学校成为一个不快乐的地方?
笔者所服务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于三月中旬传出学生坠楼的不幸事件。无独有偶,人本教
育基金会日前举发丰原高中一名学生因不堪学校教官和校安人员长期不当管教而轻生的不
幸消息,同时控诉校方和台中市教育局的处理方式。两个不幸事件性质不尽相同,共同点
在于它们都不应该被看成独立的偶发事件。
哀悼这样的不幸事件、如此年轻的生命的消逝使人无言,但笔者身为人父和教育工作者在
哀伤之余也想追问,学校作为一个知识陶冶和心灵成长的地方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
孩子又为何如此绝望。
学校不是军队和监狱
根据人本教育基金会的陈述,丰原高中校方和台中市教育局在不幸事件发生之后,企图掩
饰和混淆视听,把事件扭曲成学生行为不检和适应不良,过程中家长也因为学校传递的讯
息而被误导,错过与小孩的深入沟通并即时提供必要援助的机会。
仔细了解整个不幸事件发展的过程,不禁令人愤怒与感慨,学校竟成了一座“敞视监狱”
(the panopticon),不当的管教方式比之军队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官和校安人员的行径
更是无异于黑帮围事。
据报导该名学生曾在校喝啤酒,自此就成为被特别“照顾”的对象,三不五时就被搜身,
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被诬赖偷钱,被逼写自白书,一个学年下来被记了四支小过,被逼休
学……
关心这个不幸事件的读者们可自行参考人本教育基金会的记者会资讯。残害人性价值的不
当管教不该有任何借口,纵使学生曾有不当的行为,纵使轻生不是值得鼓励的选择,我们
更需要警惕的是到底学校体制有什么结构性的因素,造就了不当管教,成为不幸事件的诱
因。
学校不是军队和监狱,学校“理想上”该是陶冶知识与情感乃至照料灵魂的处所,但长久
以来台湾的教育体制甚至家庭都把行为管教无限上纲,甚至有许多人“不处罚就不会教”

自白书、悔过书、奖惩、各式各样的处罚仪式和检查,包括分数主义的教学与考试,都是
敞视监狱的权力监控,对于学生进行级别标记,甚至是种族化的区分。这样的敞视权力和
威权的心态不懂得也不需要尊重,那是一套将学生“客体化”和非人化的权力机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教育部宣布教育松绑的政策,例如学生可自行添加保暖衣物,学校不
得以服仪为由处罚学生,部分学校会反弹似乎并不令人意外。学生懂得据理力争,换来教
官“你去跟教育部说呀!”的反呛。
无所不在的冷暴力
笔者很好奇,学校里的其他老师、教官、校安和行政人员怎么看待整个霸凌过程,一无
所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冷漠以对。当我们企图理解霸凌乃至于对于人性价值的压迫
的结构性因素,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因为过于平凡,使得我们
失去觉察,甚至不以为意。
玛丽法兰丝·伊里戈扬(Marie-France Hirigoyen)著有《冷暴力:揭开日常生活中精神
虐待的真相》(La hartcèlement moral: La violence perverse au qutidien)一书,
探讨日常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冷暴力”。
简单来说,作者谈的“冷暴力”泛指长期贬损、打击他人自尊、使人身心受创的精神虐待
,包括语言暴力、骚扰、网络霸凌、拒绝沟通等等,常见于包括家庭、职场、社会关系之
中。这类的暴力不像身体虐待那样明显,甚至近乎隐形而不易举证,但形同对灵魂的实质
谋杀,因此让受害者更孤立无助。
笔者不想在这里覆述自己亲身经历和听闻的老师在课堂上如何责骂和羞辱学生,还有多少
教育工作者“不处罚就不会教”,无限上纲记过处分,纵容或合理化各种冷暴力。
也许我们不该天真地期待学校能够让所有伤痛都得得到安顿,毕竟每个学生都是复杂的个
体,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最低限度是不要让学校成为一个冷暴力
滋生的处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言语和行为的层次上都能够细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
生有更多喜欢上学的动机。
我们需要什么样辅导和咨商制度?
到底还要发生多少次令人悲伤的事件,我们才愿意或者才能够彻底检讨奖惩制度的存废、
教学和对待学生的方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辅导制度,才比较有可能接住更多的无助学生

事实上,笔者所服务的学校在过去几年里接连发生过数起学生轻生的不幸事件,甚至在各
大学校园也都时有所闻。更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这样的现象是否会(或者已经?)向下延
伸到国高中。
心理辅导和咨商乃至于整个精神医疗体系千头万绪,不是本文有能力处理的议题。但笔者
必须沈痛地指出,若要抓住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绝对不能只是在不幸发生之后,行礼如
仪地发布类似“校长给全校师生的一封信”。
事后的关怀和安抚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专业咨商和支援系统的建置和运作,这不是谈
一谈就可以,而是需要充分的人力物力,要做很多实际的工作。
试问,如在类似师大校方引以为傲的“专责导师”制度下,一位专责导师要负责一整个系
所有时动辄上百位学生的辅导工作,是要如何接住需要帮助的学生?健康中心提供了哪些
资源,专业咨商好预约吗?和家庭的联系沟通充足吗?学校治理是否都还是成本获利导向
,不愿意在这些事情上多挹注资金和资源?
学校需要建制的辅导和咨商体系不只需要充足的人物力,更需要具备更高的便利性和机动
性,为个别学生不同的学业、情绪和生活状况提供不同的协助,进行个人化的咨商和疗程
,不论是谈话、瑜伽、音乐、艺术、哲学与文学咨商都可以是选项,到必要的转诊就医,
都可以是学校辅导和咨商体系应该提供的协助。
是什么让学校成为一个不快乐的地方?
根据笔者侧面的了解,师大这位学生饱受忧郁症所苦,对英语系课程的兴趣不及于音乐系
,但碍于缺少专业的音乐训练,而无法实现就读音乐系的梦想。
笔者无意在此妄加揣测任何原因,也无意诉诸任何简化的因果关联。笔者身为一个教育工
作者,面对这样的不幸有着深深的愧疚,深自反省个人和整个学校是否还能怎么做,才比
较能够接收到学生的求救讯号,提供必要的援助。
不快乐的老师大概也很难教出快乐的学生,甚至会把自己的不快乐投射到学生身上。即使
快乐不必然是唯一的教育和生活目标,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一方的情
绪状态必然会牵动另一方。老师在专业养成过程和实际教职里,也都必须要有这方面的技
能,甚至也需要专业的协助。
“是什么让学校成为一个不快乐的地方?”这样的提问也牵涉到学校的劳动条件。现行的
教职(特别是中小学)钱少事多,教育工作者长期处在身心紧绷的状态,特别是非正式职
缺的教师,过劳、抑郁与焦虑几乎已是常态,行为怪异者、无理、不尊重学生、不人道的
不适任教师大有人在,而且都是一教就一辈子……
追问“是什么让学校成为一个不快乐的地方?”也是要反思与警醒还有多少压迫和屈辱隐
藏在校园的角落里。要做的事千头万绪,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起
,努力把不均等的权力关系降到最低程度。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事实是
从解严没多久就有一堆论述
(林玉体、黄金麟、周婉窈...)提出台湾校园就是党国法西斯
连苏联东欧都难想像
而今依然
而这又是最好转型正义的场域
政风或警察进去盯一盯退休金砍一砍就龟缩了
因为书教久了通常不容易改行
不做就只等崩溃
※ “Live”、“新闻”、“转录”此类文章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
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