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书稿] 推背图𫍰‧台湾谂‧二二八事件后(4)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23-03-07 22:08:52
※ [本文转录自 historia 看板 #1a1qJ_lN ]
作者: amidha (东岐明) 看板: historia
标题: [书稿] 推背图𫍰‧台湾谂‧二二八事件后(4)
时间: Tue Mar 7 22:06:51 2023
◎此文乃是书稿试读,敬请指教文中疏误之处
推背图𫍰‧台湾谂‧二二八事件后(4) 东岐明
  一九八八年初,小蒋逝世,本省副总统李登辉依据宪法接任总统。李乃小蒋赏识而悉
心培养之本省杰出精英,一九七二年即随小蒋入阁为官,此后历任中央地方要职,行事敬
慎勤恳,广受民间好评。李之学识丰富而以敦厚开明形象从政,乃是小蒋逝后台湾民意众
望所归人物,就任总统而后下令解除孙立人之软禁,舆论多以寄望化解党国威权而推动自
由民主。当时李所面对国际情势已是共国改革开放而海峡两岸情势和缓,反而台湾岛内政
潮汹涌,党国保守传统与自由民主浪潮相互对峙冲突。李于党内高层多数共识与青壮改革
派支持下,同年再接国民党主席,法统上成为党国领袖,然而并未实质掌握党政军三足鼎
立大权。在野民进党与海外台独势力仍在不断挑战党国威权,高层政争暗涌,民间亦然抗
争迭起而曾爆发反对进口美国农产品之全台农民抗议运动,政策干预导致股市暴涨暴跌更
是引发许多民众不满。
  一九八九年春,主张台独之郑南榕因其言论遭到法院检调指控涉嫌叛乱,竟于拒捕时
自焚身亡,民间抗议党国威权而追求言论自由之声更盛。同年夏,李焕操控党权促退俞国
华,成为行政院长。不久中共镇压北京学运爆发六四天安门事件,台湾社会声援大陆学运
甚有登报要求反攻大陆;然而国府政局已然无力亦无心理会,激情不了了之。同年,许信
良偷渡回台,遭到逮捕入狱,引爆数万民众包围看守所之警民冲突事件,台湾社会更加滋
生政治躁动。
  一九九○年初,两蒋已然不在而中枢无主,此年总统选举于国民党内暗潮汹涌,形成
支持李登辉之主流派与反对李登辉之非主流派,隐然成为本省与外省派系之争,皆在运作
争取国大代表投票支持;两派争执最终在台湾民意支持李登辉下,非主流派知难而退而放
弃竞选总统。三月于选举总统前,迁台四十余年几未改选之老耄国民大会,自行扩权谋利
通过延长增额代表任期;引发全台民意不满,爆发野百合学运,要求民主改革国府迁台以
来之过时政治秩序;李登辉则于国大选举再任总统后,特赦政治犯,释放张学良,肯定学
运而促动政改。六月,李登辉拔升郝伯村为行政院长,军权压制党权而逼退李焕;随后广
召各界进行国是会议,商讨政治改革。十月,李登辉主持总统府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兹
以主导两岸统一之发展策略。
  一九九一年三月,李登辉主导建构之〈国家统一纲领〉宣布,涵涉一个中国而两个政
治实体之观点,默认中共存在而终止反共复国目标,希望未来两岸自由民主统一而言:
海峡两岸应在理性、和平、对等、互惠的前提下,经过适当时期的坦诚交流、合作、
协商,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共识,共同重建一个统一的中国。
同年五月,〈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废止,终结台湾长达四十多年反共复国之动员戡乱
;随之又有多人涉及台独活动被捕,再度引发学运社运抗议政治迫害,随即〈惩治叛乱条
例〉与〈检肃匪谍条例〉亦遭先后废除。十月,民进党修订党纲加入台独公投条款,内容
宣称“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的主张,应交由
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台湾独立或与中国统一”。年底选举二届国大代表
,同样长达四十多年国府行宪首届中央民代(国大代表、立委、监委)全体退职,大陆迁
台国会完全结束。
  一九九二年五月,针对内乱刑罚之〈刑法一百条〉修正为对于“意图破坏国体、窃据
国土,或以非法之方法变更国宪、颠覆政府”需为“以强暴或胁迫”之“着手实行者”才
会处刑。从此台独、中共、或任何国内外颠覆势力在台发展,只要没有涉及强暴或胁迫,
一律无罪,旧有党国威权不再,台湾社会迎来完全政治自由。自此海外台独人士纷纷回台
发展,亲共党派亦然挺起。民进党已因主张台独而分裂,许多反对台独者因此退党;譬如
首倡创党之朱高正,便已离开而另创中华社会民主党。年底选举二届立委,民进党取得近
三分之一席位,国民党席位过半却已退失不少。李登辉以行政院需向立法院负责为由,要
求郝伯村辞去行政院长,郝则坚持必须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才愿辞职。李乃维护台独,自视
是在推动台湾自由民主;郝则反对台独,自认是在保卫中华民国命脉;双方势力僵持不下
。政争危机逐步恶化。
  一九九三年一月,海外高僧宣化上人来台弘法,开讲关于中国未来国运预言〈步虚谕
〉,宣示将来取代中共的势力注重青色而“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会领导世界”,劝慰来访党
国保守人士平心静气接受政局转变,又言将来主导中国前途之政党党名只有一个“新”字
,与郝面谈则以袁世凯警示,大为缓解当时政局紧张对峙局势。虽然宣化上人来台发言引
发朝野争议,此后台湾政坛却是隐索其语。其后郝于月底国大会场,遭到民进党与亲李国
民党国代群起羞辱大呼下台,郝则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消灭台独”而后宣布辞职。虽然
李登辉至此完全掌握国府党政军权柄,成为继小蒋之后党国强人,然而党国威权已然走向
消逝,台湾社会逐渐活力踊跃迈向自由开放,终而滋生中国历史首见公民社会,日后形成
社会强于政府之政治格局。
  李郝争端非唯二人权力之争,更是台独与中统的国家路线之争。其时国民党内路线斗
争已非民主与威权之争,而是隐涉统独之争。当时民进党早因统独之争而分裂,反对台独
路线者已经退党离去,国民党内统独之争却是隐晦不明。李登辉并未明确宣示台独,却以
自由民主路线袒护台独发展,而以威权压制党内其他不满意见;终而李之主流派操控政局
压倒反李之非主流派,致使党内以新国民党连线为主之青壮精英,不满李之专权打压而出
走成立新党。
  一九九三年八月,新党成立,标举秉持孙文思想,主张中国统一而反台独。新党最早
缘起可以追溯至于七○年代留美学生相关保钓运动而在美国成立之反共爱国联盟,简称“
爱盟”。保钓运动乃是起于一九六八年钓鱼台列屿海域发现巨大油田,一九七○年美日协
议美国代管琉球治权归还日本而钓鱼台在内,引发全球华人抗议风潮。海外保钓风潮随即
卷入左右派冲突而涉及国共海外斗争,爱盟即为支持国府之右派学生组织。爱盟成员学成
回国之后,许多投入政坛,成为国民党内青壮精英。一九八八年蒋经国过世后之党主席接
班争议,爱盟成员赵少康为首之青壮立委集体支持李登辉依程序接任党主席,以推动党内
外民主改革。次年,赵少康等青壮立委要求党内民主化,成立政团“新国民党连线”,倡
议革新威权而改造国民党。当时李登辉意欲独揽党权,痛恨党内挑战其权威,遂而加以打
压,政争冲突不止,而致党内青壮反李势力脱党另立新党。新党建立自称“小市民的代言
人”,于当时中产阶级形成风潮,起初形象清新脱俗,一时不少城市群众响应,纷纷自发
组织,形成国民党与民进党之外的第三大党,后于一九九四年底又合并朱高正之中华社民
党,俨然而有抗衡两大党气象。不过新党理念同于原国民党三民主义,创党乃因反对李登
辉而起,并无自身意识型态特色,一九九七年开始陷入党争内斗而人气逐渐涣散,二十一
世纪终在国民党为主之泛蓝政党竞争下走向没落。
  二十世纪末台湾之统独对立政争及海峡两岸局势,逐渐生成台湾政治团体之党派色谱
,成为二十一世纪台湾特色之色彩政治。原本蓝底国民党旗与红底共产党旗,加上绿底民
进党旗而有三色对立;台湾统独政争也就形成俗称之泛蓝阵营与泛绿阵营,以及边缘极少
数之泛红阵营,随着台湾政局演变催生种种色调,乃而涌现政坛,譬如以下显著案例。泛
红阵营有一九八七年工党、一九八九年劳动党、二○○五年统促党。泛蓝阵营有一九九一
年中华社会民主党、一九九三年新党为黄色,二○○○年亲民党为橘色,二○○四年无党
团结联盟为洋红色,二○一五年民国党为金色。泛绿阵营有一九九六年建国党,一九九六
年绿党为草绿色,二○○一年台湾团结联盟为土色,二○一五年有时代力量橙黄色、社会
民主党玫红色,二○一六年基进党为砖红色,二○一九年有喜乐岛联盟蓝绿色、台澎建国
党青绿色。另外还有号称超脱前述阵营之政团或政党,二○○三年社福社运团体共组公平
正义联盟为紫色,二○○七年第三社会党与二○一九年台湾民众党为青色。其他尚有二○
一三年公民自发社会运动之白衫军为白色,二○一六年基督教会推动之安定力量为靛色。
台湾至二○二○年已然登场七彩色调,登记政党三百多个,更有种种政治团体,起落纷纷
,蔚为大观。诸多政党虽然此起彼落,政局主要还是沿袭二二八事件以来之统独对立,主
要是在代表统派之国民党与代表独派之民进党之间相互抗衡。然而党派虽多却是欠缺新意
,主要潮流是在反共之下的统独对立,附带引进欧美左右及进步思潮的种种主张。实际国
际情势却是不容台湾自主决定统独前途,徒然只是岛内政争题材。
  一九九四年,李登辉主导党国通过总统改为直选,任期也由六年改为四年;从此国民
大会唯余修宪功能,一九九七年修宪冻结省政府及取消立法院之阁揆(行政院长)同意权
而使总统扩权凌驾国会,二○○○年修宪变更国民大会任期限于复决立法院提案之任务集
会。二○○四年民进党主导立法院修宪废除国民大会,次年任务集会之国民大会复决赞同
;至此国民大会完全废除,监察院早于一九九二年不再选举而改为总统提名,立法院成为
唯一国会。
  一九九四年四月,李登辉接受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访问,谈及台湾人的悲哀,指出“
国民党也是外来政权。只是来统治台湾人的一个党,所以必须成为台湾人的国民党”,引
发朝野争议,更而激化国民党内中国与台湾的路线之争。李登辉早在一九七二年台独人士
辜宽敏回台与小蒋对话国是之后,于小蒋委任蒋彦士召集几位党内青壮学者精英与辜秘密
聚会商讨台湾前途时,便已发言声称台湾独立才有将来。辜宽敏乃是辜振甫之弟,当年蒋
辜秘密对话,小蒋与辜乃有争论反攻大陆与保卫台湾孰轻孰重。小蒋密访高僧广钦和尚亦
然得语建设台湾,终而决定中止反攻复国而全力经营台湾。小蒋逝后,李登辉希冀之台湾
路线并不同于以往台独之建立台湾共和国,而是承认共国已然独立脱离中华民国成为“共
独”,故而确认两岸互不隶属以成就中华民国在台湾之国家独立。此一台湾前途路线,尔
后被称为“独台”或“华独”。
  一九九四年底台湾首次省市长选举,台湾省长由李登辉支持之国民党宋楚瑜当选;台
北市长选举,新党赵少康标举反李而号召“中华民国保卫战”,彰显统独认同下之族群对
立,国民党与新党互争泛蓝选票下而由宣传“走出悲情,迎向希望”“快乐市民、希望城
市”之民进党陈水扁当选;高雄市长则由国民党吴敦义当选。宋楚瑜担任省长,勤政惠民
,滥发补助收买人心而广获支持,屡屡挑战中央施政;引起李登辉忌惮而于一九九七年修
宪冻省,一九九八年底台湾省结束自治而宋遭冷冻。陈水扁担任台北市长,政绩杰出,尤
以推动革新公务人员服务型态而影响尔后全台官僚风气改善亲民,然于下届泛蓝联合共识
支持马英九下,未能连任而言“对进步团队的无情,是伟大城市的象征”。吴敦义担任高
雄市长,任内施政牴触高雄地方派系利益,又遭民进党诬蔑假造丑闻亦于次任落选。三位
地方首长皆未连任至二十一世纪。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八日,李登辉以兼任总统与党主席之党国元首身份,向二二八事件
受难人士公开道歉,尔后当天定为二二八和平纪念日;六月,外交游说成功以私人行程访
美,回到博士母校康乃尔大学以〈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为题公开演说,强调台湾政治已
然主权在民;同年国庆依然以党国元首身份代表国府宣示“四十多年来我们之所以奋斗不
懈,就是要为将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立下可供遵循的典范”。中共此时已然敌视李之独
台政治企图及台湾民主发展,遂而逐步对台展开文攻武吓。一九九六年台湾举行首次中华
民国总统直选,国民党再度分裂而共国试射飞弹恐吓台湾选情,导致美国派遣航母舰队来
到台海外围监护;最终李登辉以过半数票胜选,连任成为台湾首任本土选出国家元首,就
任演说〈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宣示此次直选总统是台湾同胞正式迈进“主权在民”
而中华民族充满希望:
 中华民族能历五千年而不坠,端赖优秀文化的维系。然而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华
文化在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备经危疑震撼,致使部分国人的信心动摇,国势低落
。所以,登辉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文化的重建与新生。希望在台湾地区的同胞,能建立
新的生活文化,培养长远宏大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我国浩瀚的文化传统为基础,汲取
西方文化精髓,融合而成新的中华文化,以适应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国内外新环境。
这也就是“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的理念所在。环顾世界文明史上的几个重要文
化,大都发源于一个小的地域,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也起源于中原一隅之地,
台湾位于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汇集点,近数十年来,因时局变化机缘,不但充分保
存固有文化传统,并且广泛接触西方民主、科学及现代工商业社会文化。再加上台湾
的教育水准与发展程度,远超越中国其他地区,势必逐渐发挥文化主导功能,进而担
负起文化“新中原”的重任。
  李登辉于二二八事件后,在台曾经加入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因此中共原本怀有合作期
望,早在一九八八年小蒋逝后,即透过当时旅居香港之南怀瑾试探可否接触国府。一九九
○年两岸高层曾由南怀瑾管道开始秘密接触。尔后缘因两岸官方互不承认,台湾成立海基
会,大陆成立海协会,作为民间形式之官方交流窗口,开始正式沟通。一九九三年两岸官
方以民间形式于新加坡举行会谈,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分别代表两岸
,史称“辜汪会谈”。然而中共寄望乃是李以党国元首身份推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党国协
商两岸合作,李却于一九九四年开始推动总统直选并逐渐显露独台倾向,又于一九九五年
访美打破外交限制,引发中共邓小平等保守高层不满,取消二次辜汪会谈而于一九九六年
总统选举时发动演习武力威吓。李则于当选总统后,强调中华民国本是主权国家,两岸对
立乃是制度与生活方式之争,表面推行“戒急用忍”反击中共借由经济手段吸并台湾之工
商优势与资金,实则借由官方宣传对立管制政策而使台商投资大陆更加得到中共统战支持
。一九九七年中共收回香港,大力宣传一国两制统一台湾,策动台湾最后重大邦交国南非
于次年与台断交,咄咄逼人压制台湾发展。李则潜默整军经武备战,决心于任期内摊牌两
岸问题,于一九九八年开始成立法政小组研议强化中华民国主权而以维护台湾主权,次年
更以蔡英文召集“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研究,准备确立中华民国(民国)台湾与中华人民
共和国(共国)大陆如东西德、南北韩之对等国际关系。
  一九九八年国民党内有意促进两岸关系,十月海基会辜振甫率团访问大陆,与中共高
层会晤达成恢复协商、加强对话之共识,约定于一九九九年再次正式辜汪会谈,中共党国
领导江泽民有意趁机宣告两岸对于一国两制展开政治谈判。一九九九年五月于陈水扁策动
修改独派国家认同下,民进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声明台湾乃为主权独立国家,国
名是为中华民国而宣称“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
之领海与邻接水域”。七月,李登辉开始试探独台政略,由国内外分别推进。国内唆弄放
任国民大会议长苏南成以宪政改革名义企图冻结宪法而制定基本法,鼓动两大党国大代表
发动总统、国代、立委之延任至二○○二年,以作探测民意风向。台湾民意激烈反对延任
,李见形势不利而拟态反对延任。其后国大撤回总统延任,秘商制宪需要而乃通过国代、
立委延任,暗计于次年李卸任总统前一举召开会议制定新宪再交由全民表决。然而引发全
台民意群起抨击非法延任,终而李正式约见要求苏辞职,苏乃请辞议长,而后延任案遭到
大法官会议宣判违宪无效。
  李面对国外则以接受德国之声访问,公开指称国统纲领与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乃是一厢
情愿想法而非历史事实,一九九一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
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此番说词史称“两国论”,乃在力求两岸国际地位平等。其时中共认
定李在推进台独,遂而取消海协会汪道涵访台行程并停止两会交流,中止辜汪再次会谈。
共军大量出动军机逼近海峡中线,准备制造事端发动战事,其后造成美国出面介入要求国
军放弃海峡中线以西之制空权。就在海峡两岸剑拔弩张之际,九二一大地震爆发,台湾中
部灾情死伤惨重而两岸对峙缓解,海峡战祸危机遂而不了了之。尔后辜汪未再见面,而皆
老殁于二○○五年。
  二○○○年总统大选,国民党内大多属意民气最旺之宋楚瑜参选必胜,李登辉却独排
众议推出连战参选,再度引发党内分裂,造成宋楚瑜脱党竞选。宋楚瑜原本声势领先,李
以兴票案将其扳下,连战仍是形象不佳,最终导致民进党陈水扁当选。选后许多国民党支
持者愤怒遭到李登辉欺骗,群聚包围中央党部抗议,暴力冲突迫使李辞去党主席。五月,
李登辉交接总统予民进党陈水扁,国民党失去二战后在台持续政权,两蒋在台建构党国体
制至此完全终结。
  李登辉于两蒋逝后十余年解构党国体制,外媒号称民主先生之宁静革命,得以使台湾
转型建立自由民主。然而台湾民主乃是两蒋时代即已透过地方自治逐步建立社会基础,来
台国府政治宗旨本就是在建立西式自由民主,两蒋是以团结反共复国为名而限缩民权,故
而李之推动自由民主乃以获得国府上下多数支持。李之推动台湾自由民主,乃以合法形式
进行,解构党国过程具备合理法统基础,巧妙承接国府来台政统,直至最后暗图制定新宪
终遭民意阻止。国府在台之党国威权体制于二○○○年走入终结,台湾从此自由社会日益
崛起凌驾政府统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