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录网址:
https://is.gd/neAOJw
2.转录来源︰
风传媒
3.转录内容︰
日,菸害防制法终于在卫环委员会审竣后,召开第一次党团协商。照理说,从行政院在今
年二月将草案送入立院后,历经八个多月的讨论,委员们应该都已经对争议点烂熟于胸,
可以快速进入状况,然而观看协商直播内容,却让人感觉大失所望,讨论品质直逼大学生
临时抱佛脚赶出来的期末报告。
立委诸公们光是针对电子烟与加热菸定义这种基本问题,就讨论了超过一个小时,仿佛完
全不知世事,在脸书上大力强调自己接受家长、教育团体陈情、作为“双禁大将军”的林
奕华委员首先发难,指出“他一直以为类菸品是指加热菸,因为菸是有菸草的”;然后陈
莹委员马上拿出大字报,强调自己也质询过这个问题,把“类菸品改成类烟品”就没问题
,令人哑然失笑。
紧接着赖惠员委员也赶紧出来刷存在感,提问“电子烟跟加热菸是不是外型相似?载具是
否可以共用?”直接在立院现场把官员当成Google使用,这些问题难道不是会议前应该准
备及了解的吗?无论是想开放或想禁止的具体项目是什么都一知半解,这样的立法品质能
够期待吗?面对各种奇葩问题,国健署长吴昭军只能耐心解释,“新兴菸品类型、名称众
多,针对某种类型规范恐挂一漏万”,但委员们似懂非懂,如陈椒华只是不断跳针强调“
为什么不定义清楚?可以闻的都算类菸品吗?电子菸的化学原料为何不直接写清楚?”,
对协商讨论的进度全无助益。
这类应该拿诺贝尔文学奖或化学奖的讨论让人 目结舌!当法律面对电子烟与加热菸定义
模糊,可能导致管制上的困难时,立委关心的居然是“我们应该用‘烟’还是‘菸’?”
只要把菸的草字头拿掉就能解决定义模糊的问题,照这个逻辑立法院不需要法律或公卫专
业的委员,应该找国文老师来参加协商。
相比之下,苏巧慧委员显得更高明,深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因此完全
不针对议题进行评论,从头到尾只是不断要求卫福部提供一个“提纲挈领”的资料,让大
家知道哪一个议题对应哪一个法条,把卫福部官员当成为中学生课后辅导的私人家教,问
题在于,主管机关真的没给资料吗?资料真的不够清楚完整吗?还是立委未曾认真在自身
的工作上?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全文共47条,上个会期逐条审查,仅通过11条,而朝野党团协商了一
个上午,对于纳管或禁止加热菸仍没有共识,最后在漫谈中只通过2条、保留4条,将安排
第二次党团协商,唯一的结论就是“卫福部要提供提纲挈领的资料。”这样的审查品质,
究竟有哪位公民愿意买单?委员如果只热衷选举、党争,不愿意认真理解政策议题,最后
的结果就是让民众对政治失望,甚至对民主失望。
4.附注、心得、想法︰
所以说经过8个月的讨论
连加热菸和电子烟的差别还搞不懂
还把重点放在
菸品要被定义为菸或烟
重点是要如何依法规管好吗
效率差真的不是没原因
随便找一个大学生做报告都会比这些人用心
满席的冗员看了真的头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