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演变至今早已不是选贤,
或是说一般人对于“贤”的认知是什么?
过往多半是以政治裙带观之,
或许还可解释做过议员助理会比较熟悉议员业务,
乃至余天等老牌艺人,可解释人面广容易协调,
又或是柯P或郭董这种管理顶层的素人适合来选首长。
但逐渐大家发现搏版面,拼声量才是王道,
包括网红、社运人士积极地制造话题也有很高当选机会,
政治人物也开始有样学样,呛吞曲棍球啦、跳海啦,
要不然就是制作道具或是在议事殿堂打架啦,
现在不特别估狗你知道曲棍球是为什么要吞?
王世坚跳海是为了什么议题?
陈玉珍手是争论什么被夹到吗?
不是说作秀就一定是不好的民代,毕竟时势所趋,
质询议题是正确的话,夸张点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反而在于民众习惯把政治当八点档看,
不在乎议题的实质内容,只在乎议题对政党间的攻防胜败,
我对于台湾民选制度的民智很堪忧啦。
哪个政治族群最喜欢非我族类就跳针开骂的大家都清楚,
以下开放对号入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