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日本的战后民主主义,对当代台湾民主有

楼主: vikk33 (陈V)   2021-11-17 09:25:34
1.转录网址︰
※ 网址超过一行 请缩网址 ※
https://bit.ly/3njPC87
2.转录来源︰
※ FB公众人物、FB粉丝团名称、其他来源 ※
独立评论在天下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
在此专栏中,:现今台湾民众虽经常运用日本相关形象,作为促使消费行动的手段或寻找
台湾国族认同的线索,但却往往忽略“战后”因素。
台湾社会中充满的“日本”,除了武士道等刻板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外,大多由当代次文化
、观光资讯以及日据时代意象构成,但往往欠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视角,特别
是所谓“战后民主主义”。
其原因一半在于日方,因为二战后日本的左派、自由主义者大多忽略台湾。不过,绝非右
派以外的任何团体、人物,都不关心戒严下的台湾民众。例如二战后日本文坛的畅销作家
丸谷才一(1925~2012),就曾以长篇小说《假声低唱君之代》(1982)描写1970年代旅
日台独运动家和日方主角的交流。
国家是什么?战后民主主义的思考
《假声低唱君之代》这部小说内容大多由众多登场人物之间的思想对话构成。主角梨田雄
吉是个画商,幼时曾读过陆军士官学校,但对日本陆军的精神主义和不合理性感到失望,
因而转学到旧制高校文科,结果二战时作为一般士兵从军,饱尝辛酸。这样的人生经验使
他不仅彻底厌恶二战前极权的日本,连对“国家”本身也产生怀疑。他再三与朋友们说:
日本从未存在过奠基于公民社会的近代国家,且国家本来就是人类所营造出的虚构物。不
过,梨田并非单纯否定国家的存在,而是从心底同情倾尽全力创立“台湾民主共和国”的
挚友洪圭树,因为国民政府的独裁体制,使他想起他在日本亲自经历过的极权体制。
另一个主角洪圭树是个旅日台独运动家,他平常在日本经营超市,却成为首位从日本大学
毕业而就任台湾民主共和国总统的人。事实上,洪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旅日台独
运动家廖文毅(1910-1986),此部小说中的故事也基于1965年廖文毅返台投降的历史事
件。有趣的是,洪圭树虽然热心批判国民党镇压台湾人的自由独立,并解释台湾人本来就
是和中国人不同的民族,却对梨田坦白说出“国家其实是个虚构”。洪圭树认为,即使是
虚构,但国家却还是台湾民众渴望的,未来该建构出来的东西。
经过与众多登场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洪圭树返台事件的纠纷之后,梨田最后得到一个答案
:虽然国家是一种虚构,但既然无法勾勒出能取代近代国家的社会蓝图,目前只能依靠西
洋式的民主体制。从前日本帝国以“亚细亚盟主”、“八纮一宇”等特定的意识形态摆布
人民,但西洋式近代民主主义能容纳多元意见,也能够稍微约束国家暴力。梨田表示,国
家不应该表扬特定的“目的”,而必须“不过是存在着”。
关于《假声低唱君之代》,我曾在拙作《流转的亚洲细语:当代日本列岛作家如何书写台
湾、中国大陆》(台北:游击文化出版,2020)一书中探讨过。我之所以关注这部小说,
是因为丸谷才一书写台湾的理由,并非赞美日本统治台湾,也不是单纯“反省”殖民主义
,而是在于探讨“国家为何而存在”、“民主主义到底是什么”等普遍问题。更进一步说
,由于是在台湾问题的触动下书写出来的小说,我们也许能借此思考“现在的台湾该如何
运用战后日本的思想经验”。
这部小说中到处都可看见令人联想到战后民主主义的意象。各式各样的登场人物申论各自
不同的国家论,作品结构本身也反映出作者丸谷本人的国家理想,亦即国家不可以强迫民
众接受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应当提供一个能够让民众自由交换言论的中立平台。此理想
的背后,显然有着对二战时军国主义的痛恨和反省。
过往日本的超国家主义
如众人所知,除了丸谷才一和小说主角梨田雄吉外,二战后日本许多知识分子也以战争经
验和对极权体制的反省为背景探讨“民主”和“国家”。其代表人物无疑是丸山真男(
1914-1996)。他是个常被称为“战后民主主义冠军”的政治学者,若要谈日本战后民主
主义,那么必须提及他的思想。而且,我认为,丸山真男的政治思想,与《假声低唱君之
代》中丸谷才一所展开的国家论之间有着共通之处,亦即“国家就是被制作出来的”、“
近代国家应当是个中立平台,不应该强迫接受人民特定的道德价值”这种想法。
日本战败后不久,于1946年丸山真男发表了〈超国家主义的逻辑与心理〉一文,该文犀利
地分析军国日本的“超国家主义”(ultra nationalism)精神形态,让他一跃而成风云
人物。
丸山在文中表示,日本军国主义者们几乎欠缺有意志地发动战争的主体性和责任意识,在
战犯法庭中,与充满自信地哄笑的德国纳粹战犯不同,他们呈现出十分懦弱的模样,有的
人脸色苍白,有的人哭泣。丸山表示,这种情形的原因在于明治时代以后日本的国家体制
。近代欧洲的“中性国家”对于真理、道德等内容价值采取中立立场,但在日本,国家不
仅拥有政治权力,也充当一切真善美价值的来源,而都忽略了人民的内心和自由主体。
在这种体制下,军国主义者们的权力支配,乃是基于作为终极价值的天皇及对他的“近接
”意识,而非他们自身的主体性,因此一旦从此种权威系统中被放逐,他们就变成十分懦
弱的存在。并且,由于自由的主体意识不存在,在军队里士兵们无法以个人良心限制自己
的行动,总是端视上级的约束,于是发生“压迫的转移”现象,亦即将由上而来的压迫感
,任意向下发泄,层递转移。
丸山表示,二战时日本军人在亚洲各地的残暴行为之背后,有着这种原理。在国内虽只不
过是卑贱的百姓,但一旦变成皇军,就能与最高价值接相连,得到无限优越地位。不仅如
此,昭和天皇本人也不算自由主体。天皇所体现的最高价值都来自于“万世一系之皇统”
,他只不过是以“皇祖皇宗之遗训”统治国家而已。
此“不负责任结构”论述,明显是来自于丸山自身的战争经验。他借由批判且反省从前日
本的超国家主义,摸索未来日本社会该前进的方向。为此,他经常提及近代欧洲的中性国
家、公民社会、自由的个人主体等等概念,将它视为战后日本民主社会理应具备的条件。
不仅丸山真男,当时日本许多知识分子也重视“近代”、“个人”等概念,呼吁日本应摆
脱从前的军国主义和极权体制,实现富有自由主体性的近代民主社会。
丸山并非日本战败后突然开展这种论述,早在二战时他书写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1952年出版)一书中,就可看到暗中批判日本极权主义的逻辑。此书中,丸山详细探讨江
户时代日本学者们的思想,寻找其中暗藏的“近代”因素,并探索前近代封建体制如何逐
渐解体。丸山表示,作为江户幕府官学的朱子学,本来就将儒学的道德价值和以它为基础
的社会秩序视作一种无法改变的“自然”,但17~18世纪的儒学者荻生徂徕,却将儒学思
想中的“道”视为古代圣人所制作的“作为”(刻意营造出来的事物),此想法算是近代
性政治思想的滥觞。
也就是说,二战时丸山在军国体制下暗中主张,即使极权体制看来多么坚固,但既然是人
类所制作的人工制度,本来就暗藏着能改变的可能性。丸山暗示著,日本军国主义并非自
然存在的永续性体制,而是总有一天能以有意志的近代性政治主体使之解体,并且重新建
构出借由公民不断选择和参与所经营的近代民主国家。
官僚的“不负责任结构”:没有人以个人主体承担责任
现在看来,丸山的论述中西欧中心主义十分明显,将西欧近代国家和个人主义太过理想化
,甚至“美化”纳粹,我们无法全面赞成他。近代西欧的“中性国家”和毫不受束缚的个
人主体,可能也算是只在理念中才能存在的抽象概念,就如后来后现代主义者们所述。“
压迫的转移”也不一定是日本独特的现象,而可能是许多国家中普遍存在着的。
但,发生了311大地震、福岛核灾以及新冠病毒疫情后,许多日本人认为,虽然现在天皇
已经不再是一切权威的来源,但日本社会似乎仍留下某种“不负责任结构”。因为,即便
政治和官僚系统的失败造成了莫大灾害,但没有人负责任,前世纪末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相
关政策持续散漫地存在着。
〈超国家主义的逻辑与心理〉发表的3年后,丸山真男在〈军国统治者的精神状态〉(
1949)此一论文中分析,日本军国统治者们非常在意官僚机构中的“权限”,战犯审判时
都解释自己只是实行职责而已,几乎欠缺发动战争的主体性责任意识。连昭和天皇也坚守
“拟似”立宪制君主的“权限”,一直到战败前夕,都不敢以主体意志下政治判断。因此
,没有人以个人主体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丸山表示,一般而言,只有强大的君主、政治
家以及以足够强大的民主主义为背景的议会才能控制这种官僚机构的“不负责任结构”,
但日本帝国却欠缺这种因素。
而现在日本社会中,执政党政客已变成了政界、官僚、大企业互相勾结的系统零件,而且
许多日本民众也对政治毫不关心,几乎放弃了作为主权者的主体性,因此没有人能牵制行
政官僚的“不负责任结构”,最近日本统治机构经常产生严重失误的原因很可能在于此。
不仅如此,近年来日本自民党一直企图放弃“中性国家”,想要恢复大日本帝国。例如
2012年自民党所提出的修宪草案中,复古主义和极权主义色彩十分明显。由于规定国家优
先于人民,因此不少学者们指出,此宪法草案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相似。关于
此草案,将另找机会详细探讨。
为反思近年来许多民众的政治意识明显降低且民主主义面临危机的日本社会中,丸山的问
题意识尚未失去实际的生命力。
日本战后民主主义,是思考“国家”、“民主”的参照
不仅如此,藉丸山的理论探讨台湾历史可能也有贡献。二战前,在日本“内地”总是被压
迫的民众,一旦渡台,就能变成较接近最高价值的支配阶级,将从上而来的压迫感转移到
台湾民众身上。戒严时期国民党的极权体制与军国日本无法相提并论,但当时台湾确实不
算是所谓的“中性国家”,在反共大中华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下,民众的内心领域不断被干
涉,个人主体和自由思想也受控制。
我并非台湾史专家,不晓得戒严时期台湾有无类似于“压迫的转移”、“不负责任结构”
的情形,但日本总体战(total war)体制中的各种因素,必定影响到二战后东亚各国的
极权体制,因此也许需要从东亚史或世界史的角度比较、探讨军国日本和戒严时期的台湾

虽然如此,从台湾民众的角度而言,丸山真男的思想确实有着很大的问题。因为,他几乎
没提及台湾。丸山曾解释过:“帝国主义是国族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其否定”,这一句
话确实富有启发性,现在不少台湾史学者也在探讨近代殖民主义时提及此看法。然而,丸
山未曾具体探讨台湾、朝鲜、满州、南太平洋诸岛等的问题。可以说,与当时日本的许多
知识分子一样,丸山确实也较为忽略前殖民地的问题。
从此角度来看,《假声低唱君之代》这部小说的历史意义较为明显。因为,丸谷才一以二
战后国民党独裁下的台湾为思想媒介,展开与丸山真男相似的民主主义思想。如前所述,
丸山真男和丸谷才一这两位战后民主主义者的共通思想就是:国家并非自然存在,而是该
以自己的主体意志打造出来的“虚构”(大约等同于“作为”),并且国家应当是种中立
平台,不可以强迫民众拥有单一思想。他们都认为,国家必须保证自由且多元的思想言论
,这才是民主社会的基本条件。丸山真男通过自己的战争体验思考此问题;丸谷才一则是
除了战争体验外,也将戒严时期台湾作为思想资源,反思类似的问题。
事实上,来台湾以后,我个人时常感受到丸山、丸谷的思想带有某种浓郁的真实感。
现在日本,许多民众笼统以为“日本”这个国家是和空气一样理所当然地存在的,也很少
意识到,“民主主义”就是平时人民不断主动参与才能维持的,十分易坏的制度。其原因
很可能是,现在国际社会中日本国的地位较为稳定,并且人们大多欠缺“民主主义是日本
民众靠自己所争取的宝物”这种自觉。但是,从客观而言,战后民主主义并非只不过是美
军“赐下”的被动性礼物。战后民主主义并非美军单方面强迫日方的,而是当时日本民众
热烈欢迎的,且其源流其实也能溯流而上到明治时代自由民权运动、大正时代护宪运动、
民本主义、国际协调主义等等。因此,虽然战败后不久时日本民众的政治意识较为旺盛,
但随着对战争和军国主义的记忆风化,民主意识也逐渐降低,如今平常生活中人们也总是
回避触及政治相关话题。
反观台湾,由于现在国际地位十分不稳,因此民众不得不强烈意识到,“国家”并非自然
而然存在的,而是得靠自己主动打造出的建筑物,“民主主义”也并非和空气、水一样存
在的环境,而是须靠自己不断保护下去的作品。与日本比起来,台湾民众对政治、民主的
意识确实更加强烈,公民社会中各式各样的族群、政治思想公然交错,生活空间中自由讨
论政治相关议题是到处可见的日常风景。从此角度而言,和现在的日本比起来,现在台湾
社会也许较接近战后民主主义者们所勾勒的近代公民社会之理想。
由于亲自经历过军国主义和极权体制,于1940年代末至50年代,对日本民众而言,民主主
义就是何时被夺去也不令人感到意外的,十分脆弱的珍宝。而且,由于战败后日本处于美
国和联合国的占领之下,因此如何实现真正的独立且重建新的日本,就是一个带有浓厚真
实感的重要议题。而直到1970年代末,经过高度经济成长,许多日本民众已经淡忘了“国
家”、“民主”并非自然而然存在的,在这种时代下,丸谷才一尝试借由以处于戒严下的
台湾为题材,重新思考国家和民主,以提醒日本读者们。
而现在的台湾,对戒严时期极权体制的记忆还相当鲜明,也不断受到北京政府的露骨压力
,如何保护且维持民主主义是燃眉之急的课题。我认为,在这种环境下,日本战后民主主
义的思想遗产对思考台湾民主,必定能做出某种贡献。我不敢说不要玩弄“武士道精神”
、“职人魂”,也不会否定怀念日据时代的事物,但还是认为,若台湾民众愿意为保卫民
主参照日本文化,那么丸山真男、丸谷才一等人的思想,确实值得关注。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其实在台湾
问题不是向日本相同误以为和空气、水一样
而是不用外力
内部就有一群人忙着污染破坏
在社会各层面中
只能断然除之
※ “Live”、“新闻”、“转录”此类文章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
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作者: cohungogogo (柯夯)   2021-11-17 09:39:00
日本战后民主意识 是老美硬帮日本修宪法 掌控文化审核硬洗二三十年 洗出来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