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湾地酒发展的法规绊脚石:假酒、工业

楼主: purue (purue)   2021-10-01 23:58:14
台湾地酒发展的法规绊脚石:假酒、工业区、公粮制度
台湾做“地酒”的资历不到20年,短短时间内,酿造商一边从农业原料开始培养酒米,一边
支派人力出国,前往日本、欧洲进修,造就酒厂虽然设备不新、人力不多,但产量、品质以
及加工技术却都相当进步的局面。在酿造商快马加鞭的同时,政府法规却一再成为绊脚石,
限制他们的发展空间。
假酒泛滥 地酒文化遭破坏
曾赴法国学习制酒的高雄餐旅大学餐饮管理系副教授陈千浩提到,法规问题包含层出不穷的
假酒,酒厂被限制在工业区,以及公粮制度等。当中最为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到地酒产业的假
酒问题。
Dan-Cristian P dure @ unsplash
陈千浩指出,现今市面上充斥100多块的红酒、威士忌等“三精一水酒”──即酒精、糖精
、香精混水制成的假酒,政府却没立法制止。假酒泛滥的现状让陈千浩感慨道:“放任这些
作假酒的人,真正有在做地酒,用农产品做酒的人呢?”甚至,政府不管制的情况下,消费
者只能自己判断酒的品质,因此容易买到假酒。消费者健康受到威胁的同时,地酒市场也被
抢占,而陈千浩的留学背景,更让他忧虑起地酒文化被破坏的问题。
法国牵起的地酒想像
陈千浩对地酒的想像是在留学法国期间受启发。刚到当地,他就震惊于酒杯有不同形状,有
各种名字,甚至每一种酒瓶都有它的身世。各种和他的成长经历截然不同的新知不断冲击他
,如今他开朗地回忆道:“没出过国前都只看过黑松汽水杯,喝葡萄酒还要加苹果西打。”
葡萄酒文化的习染亦让他发现,地酒不仅是酒,更乘载每个文化独特的风土气味,于是他做
出这般结论:“自然环境跟文化结合就变成风土,(而)风土的滋味是无法用任何科技复制
出来的味道。”文化能透过风土气味来传递、感知,继而改变了饮酒的内涵,和做地酒的本
质──不只是买卖酒类,而是传达整个文化的感动,以及促进文化交流。
Elle [email protected] unsplash
陈千浩还提到法国葡萄酒的一段历史,希望能引以为鉴。他说,20世纪初法国曾因为假酒层
出不穷,葡萄酒价格直接归零,引发了1907年的革命。后来政府才严格规范葡萄酒必须使用
新鲜葡萄制作,且需依照产区来标示。一个世纪过去,法国酒稳定的品质和多元风味在国际
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反观台湾,假酒掺和在市场上鱼目混珠,而好的地酒因为竞争力不够,甚至没办法广泛地在
通路上取得。“假产品”的负面影响,陈千浩以茶叶和稻米来说明。他说,例如市面上遍布
著从各地出产、却都标示为“冻顶茶”、“池上米”的商品,抢占了原产地商品的市场,参
差不一的品质更威胁到原产地的商誉──最关键的问题,如同陈千浩所说:“我们的政府有
在保护‘风土’吗?”
台湾酒厂触碰不到好山好水
第二个问题,则是酒厂位置被限定在工业区。陈千浩说,法规是为确保卫生品质;但他也质
疑,制酒的过程是微生物在工作,哪有什么污染?唯一的污染可能是蒸馏器的热水排放,但
也可以用水池冷却回收的方式处理。借鉴国外的经验,他反倒相信“自古好水出好酒”,例
如苏格兰有100多家威士忌的厂商,工厂通常都设在好山好水的地方。但即便找得到国际上
的实务例证,法规还是不轻易松动,逼得他直喊“很多法律只是用来参考的”。
好酒厂去哪儿寻土地?
最后一个问题是台湾农业的公粮制度,陈千浩指出,我国每年生产150万吨米,当中有近50
万吨统一政府收购给军队、学校、监狱等地方,其余则外销出口。但是用剩的米三年后就会
以贱价出售,加上台湾稻米成本高,每年约让政府亏损80亿元。
Jinomono Media @ unsplash
换算成土地面积,则有20万公顷的土地在种亏损严重的公粮;若转作任何农作物,又会因为
产量过多而崩盘,只好无奈地困在现状。但陈千浩表示,近年来小农转型酒庄的一大困境就
是土地取得不易,所以更是希望国家能改革不合宜的法律。
台湾地酒再生运动
面对法规的不完善,陈千浩的回应方式是以身作则,加深地酒的文化底蕴,遂发起“台湾地
酒再生运动”,寻找遗失的风土气味。
但他解释,“再生”意味着他们不是在复刻过去的东西,而是用现在的技术和思维,重新赋
予过去的酒生命。今年,他成功寻回“吉野一号”这支日治时期的酒,更找到台湾人的自我
认同。但他仍坦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必须有政府良好的法规来扶持,他跟团队才能帮
助更多酒商及农民。
研发新产品以及销售国际反而是他的次要目标,毕竟他对台湾地酒的自信溢于言表,能够骄
傲地说“愈本土就愈国际”。过去米其林三星级的餐厅亦用过台湾地酒,因此绝对不落于人
后。首要任务是得找方式让政府法规和酿造业者、农民等人站到同一阵线,以更多力量再生
地酒。
地酒小档案(三):红埔桃
详细资讯请见树生酒庄官网
出产酒厂:树生酒庄
原料:黑厚葡萄
葡萄好酒,看似不容于台湾潮湿多雨的环境中,但台中外埔的向阳与土质,温柔的酝酿了一
切。自然沉淀、发酵的葡萄汁与白兰地一起沉醉在橡木桶中,锁住了天然的鲜甜。穿上本土
味的酒标新衣,摇身一变,一举拿下法国奖项的殊荣。
https://npost.tw/archives/63356
在酿造商快马加鞭的同时,政府法规却一再成为绊脚石,限制他们的发展空间。法规问题包
含层出不穷的假酒,酒厂被限制在工业区,以及公粮制度等。当中最为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到
地酒产业的假酒问题。
作者: jetzake (加菲猫)   2021-10-02 00:11:00
台湾的农业是该找点出路 酿酒可以是其中一种没错不过要牵涉到法律... 这样说吧 金车酒厂就算做得不错啊
作者: chen740530 (chen740530)   2021-10-02 00:12:00
去东部设厂阿 东部没工业区而且还好山好水
作者: jetzake (加菲猫)   2021-10-02 00:13:00
这篇主张的限制"假酒"再放宽酒厂制度等等其实也就是一个劲的批评政府而已有没有另外的说法可以对照一下?
作者: sa080691 (帕森)   2021-10-02 10:55:00
身为威士忌爱好者,推这篇。
作者: GenghisKhan (朕乃成吉思汗 还不跪下)   2021-10-02 11:46:00
酒厂设工业区真的莫名奇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