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联亚的专家会议

楼主: helba (网络贫民窟)   2021-08-30 13:37:21
时间:110年8月15日(星期日)10时00分
地点: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国家生技园区F栋3楼F327会议室
壹、 主席致词(略)
贰、 讨论事由:
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专案核准制造COVID-19疫苗“UB-612”(下称联亚疫苗)申
请案。
参、会议决议
在疾病管制署已认定我国疫情及疫苗确有紧急公共卫生情事需求,评估联亚疫苗之整体利
益与风险后显示,疫苗安全性可接受,具细胞免疫反应趋势,惟中和抗体数据与国人接种
AZ疫苗外部对照组相比,未能达到110年5月28日专家会议所订我国COVID-19疫苗疗效评估
基准。经投票表决,不同意通过专案制造。(出席专家共22人,主席不参与投票,补件再
议4人、不通过17人)。
肆、临时动议:无
伍、散会:16时00分
讨论议题与会人员意见摘要:
议题一、在疾病管制署认定我国疫情确有紧急公共卫生情事需求之前提下,联亚公司UB-6
12疫苗整体利益风险是否符合药事法第48-2条专案核准制造之条件。
疾病管制署:
疾病管制署(下称疾管署)疫苗采购分三种不同方式,分别向国际组织(COVAX)、国外厂商
及国内厂商购买,皆采预采购模式,采购的疫苗必须取得紧急使用授权(EUA)核准才会供
应民众施打。目前疫苗预采购总量为3,081万剂,加上友邦和国内单位捐赠,预计可达5,1
67万剂。但国际疫苗供应吃紧,目前总到货量约为1,073万剂,我国疫苗供应仍是需要,
认定我国目前仍有紧急公共卫生需求。
一、召集人:
(一) 请各位专家本于专业性及独立性提供建议并作成决议,本会议之决议将提供主管机
关参考,最终同意与否之决定权仍在主管机关。
(二) 为求慎重,本议题将采用投票方式作成决议,请各位专家审慎思考,在评估疫苗的
安全性,以及免疫原性是否能合理推估到临床的保护力,并判断目前公共卫生情况下,本
案是否利益大于风险,来决定是否建议通过核准专案制造。
二、专家 A:
(一) 根据新冠疫苗专案制造或输入技术性资料审查基准,UB-612疫苗的化学制造管制资
料可接受。
(二) 药毒理方面,依据申请者提供体外基因毒性试验及微核试验结果,以本案临床使用
剂量及疗程整体评估,CpG1造成基因毒性风险不高,资料可接受。
(三) 第二期临床试验之各项主要及次要免疫原性指标,UB-612优于安慰剂组,年轻成人
优于年长者,并具批次间一致性。
(四) 对抗病毒变异株方面,UB-612对alpha和delta变异株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效价下降
幅度不大,但目前各国对多少倍数增减以及具临床意义阈值数据,尚未有一致之看法,本
试验初步结果尚难推论具有alpha和delta变异株临床保护力。
(五) T细胞反应显示为Th1偏向或至少为Th1/Th2平衡,能诱发IFNγ、IL-2及CD8+细胞。
惟各试验受限于个体间差异,及不同的数据分析和试验条件,导致数据结果难以客观量化
,以供不同疫苗平台间相互比较,因此初步无法使用T细胞免疫反应推估或连结疫苗的临
床保护力。
(六) 安全性方面,无发生重大安全性事件,65岁以上成人接种试验疫苗发生grade 3以上
高血压比例较安慰剂组略高,针对高血压合并进行性蛋白尿个案须持续追踪并厘清原因。
(七) 整体而言,依据食药署5月28日专家会议决议,UB-612与AZ外部对照组GMTR及SRR两
项指标均未能达标,无法合理推估其临床保护力或疗效,故建议不准予专案核准制造。
三、 专家 B:
(一) 以大鼠实验观察UB-612之immunogenicity,两次注射(间隔两周或四周)可观察到不
同剂量UB-612成功诱导anti-S1-RBD抗体,30痢效果较好。Neutralization titers亦看到
30痢不错的效果,数据呈现UB-612诱导大鼠血清远优于康复者血清,惟两者比较的基准及
实验条件应更明确描述于报告。ELISpot 实验显示UB-612活化IFN-γ及IL-2之Th1偏向,A
DE的疑虑较低。S1-RBD protein plus Th/CTL peptide pool组之 cytokine (IFN-γ)并
无明显高于Th/CTL peptide pool,30痢的p5752及p5754在IFN-γ或IL-2的表现较低,可
思考原因为何。
(二) CpG1为新佐剂,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Test (五种剂量) 显示:CpG1应非为
mutagen;CHO-K1细胞进行短期(3-6小时)及长期(18-22小时) Chromosomal Aberration T
est,结果应可接受; Mammalian Erythrocyte Micronucleus Test,以公鼠及母鼠进行C
pG1剂量探索性试验及主试验,低剂量应不具基因毒性。对于母鼠 erythropoiesis 的影
响,应该了解原因。
(三) 第一份小鼠攻毒实验(AAV/hACE2 BALB/c mice 及 AAV/hACE2 C57BL/6 mice),给予
不同剂量UB-612,BALB/c mice与 C57BL/6 mice均可观察到Anti-S1-RBD-IgG上升及Th1 r
esponse (IFN-γ and IL-2) ,但BALB/c mice较明显。Lung viral RNA实验可看到30痢
UB-612效力,但TCID50实验结果不具统计意义(N=3)。第二份小鼠攻毒实验(AAV/hACE2 C5
7BL/6 mice),在体重变化、Histopathology及viral RNA,虽约略可观察到UB-612效力,
但数据未达统计显著。TCID50呈现UB-612具统计意义之保护效力,但无dose-dependent。
Histopathology实验的非感染控制组score为2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应了解原
因。综合小鼠实验,资料广泛地评估UB-612对于cytokine and chemokine、T cell respo
nse及攻毒效力,结果虽能观察到趋势,但亦有多项数据未达统计显著。推测原因为:
1. AAV/hACE2 mice虽是常用动物模式,但表达ACE2的量不易掌握。
2. 小鼠与人类的MHC差异大,小鼠immune repertoire较小,动物不见得能呈现基于人类H
LA所设计的peptides,导致疫苗之T cell response不易被突显出来,这也可能低估疫苗
效力。若以humanized immune system mouse model,或许可得到更好的结果。
(四) 恒河猴实验部份,不同剂量UB-612 (10μg/30μg/100μg)进行三次注射(0天/28天/
70天) 均可成功诱发anti-S1-RBD抗体,100μg组可看到28天boost效果。恒河猴血清之in
vitro neutralizing activity实验,整体数据良好。在面对不同变异株病毒之中和抗体
效价方面,对于beta(南非)变异株的表现较差,但对delta变异株的表现并不逊于其他变
异株(WT/alpha/gamma),这是相当不错的结果。惟缺乏恒河猴攻毒试验,甚为可惜。申请
者当日报告恒河猴攻毒实验数据,初步结果显示UB-612具良好保护效力,惟数据仍不够完
整。
(五) Peptides antigen通常较弱的immunogenicity。Peptides vaccine的价值在于挑选
病毒的一小部分(避免使用all parts/large parts of virus),如果设计的巧妙,具专一
性的peptides足以诱发T cell responses。优点为安全性较高、chemical synthetic app
roach的效率高、制程稳定也比较不会有biological contamination,储存与运送条件又
不若RNA疫苗严格。peptide vaccine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预测及选择合适的peptide antig
en?建议以in vitro test验证peptides与HLA的结合 (tetramer assay)? 或是测试 pept
ides被呈现后是否与TCR 结合,如:以 sequencing分析T cell repertoire,以确认T ce
ll clone expansion。此外,台湾族群的 HLA-A allele以 11:01、24:02、33:03频率较
高,HLA-B allele以 40:01、58:01、46:01频率较高,由于HLA具族群多样性,如何设计P
eptides尽可能覆蓋全族群,这也值得思考。
(六) 申请资料提供丰富的T cell response数据,目前临床试验报告亦无严重不良反应。
虽然中和抗体数据未能达到与AZ疫苗相比之EUA标准,但疫苗保护力来自抗体免疫也来自T
细胞免疫,以抗体in vitro实验数据解释保护力仍须留意(可作为参考,但仍不是标准)。
单以抗体效价或以T cell response来评判疫苗保护力优劣,目前恐言之过早。
(七) 政府应增加疫苗开发经费,鼓励phase III study并取得国际认证。厂商表示规划于
印度进行11,000人之phase III study。未来俟有国际认可之biomarker(s)或于phase III
取得重大进展时,亦可再申请评估。
四、专家 C:
(一) UB-612进行了临床前动物实验,包括:天竺鼠、SD大鼠、小鼠及猴子之免疫原性试
验,均可产生中和性抗体。
(二) 在BALB/c及C57BL/6二种小鼠进行野生型病毒攻毒试验,只有30痢疫苗组可减少BALB
/c小鼠肺部病毒量,但在C57BL/6小鼠则无法减少肺部病毒量及肺部病理分数。
(三) 申请者近期委托美国在猴子进行野生型病毒攻毒试验,第三天可以减少肺泡清洗液
的病毒量,但试验尚未完成也未检附完整报告。
(四) 依据检送临床试验资料并没有严重副作用,但受试者的血清抗体GMT值低于AZ组,未
达到EUA标准。
五、专家 D:
(一) 在in vivo rat、mice研究,证实有诱发B细胞免疫反应并产生中和抗体,其效价需
进一步统计分析。
(二) 恒河猴试验,未提供确切的病理报告及组织病毒检出数据。动物攻毒试验,AAV h-A
CE2 B6 mice攻毒试验,没有提供病理报告,必须一并提供原始实验数据。
(三) CpG1基因毒性试验则显示致基因毒性可能性极低。重复剂量毒性试验的NOAEL值为30
0 g/animal。
(四) 总结在非临床之药毒理方面,攻毒试验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判断,其他部分则无特
殊议题。
六、专家 E:
(一) 疫苗中和抗体效价不是很高,反应时效也不是很快,但T细胞免疫反应为其特点。对
抗delta病毒株及longevity长的优点是未来的机会,期待能获得在猴子更完整的抗体及Th
1/2的反应数据。另除猴子外,能有B6或Hamster的数据会更完整。
(二) 虽临床试验数据不符合EUA要求,但设计peptide亮点及T细胞反应及后续功效有待再
研究。
七、专家 F:
(一) 已检附2000L三批次S1-RBD-sFc原料药检验成绩书、3个月长期及加速安定性试验结
果,均符合规格。建议有些放行及安定性试验规格标准,可持续参考批次试验结果确定之

(二) 疫苗原料药与成品的安定性试验仍需持续进行并更新。
八、专家 G:
(一) 根据CDE报告统计分析结果,没有达到EUA标准,CDE已针对相关特征进行各式敏感性
分析,另与外部对照组比较进行倾向分数分析,依据倾向分数加权后及各项敏感性分析与
分组分析结果,仍未达EUA标准。
(二) 原则上认同厂商的科学研究实力,惟本次EUA申请资料无法呈现稳健的不劣性。
九、专家 H:
(一) 第二期试验期中分析结果,试验疫苗免疫原性结果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安全性除注
射部位局部不良反应显著较高外,其他大致与安慰剂组相当,惟老年组之免疫原性效价较
年轻成人低,可能会影响老年组疗效。
(二) 试验疫苗与AZ组之GMT ratio及serum response rate差值,不论年轻受试者组、次
族群分析或敏感度分析,两项指标均未能达到今年5月专家会议所设定之疗效评估标准,
无法以免疫桥接方式连结AZ疫苗疗效,建议不予核准。
(三) 申请者提出预计在印度进行之一项phase II/III疗效验证评估计画,建议待该试验
结果提供更全面之免疫原性及疗效评估数据后,再行评估本试验疫苗之疗效。
十、 专家 I:
(一) 临床试验执行上无重大缺失,安全性证据也足够,但中和抗体几何效价等两项指标
皆未达标,故建议不通过。
(二) 厂商预计将在印度展开phase II/III试验,若能得到临床上有意义的预防感染结果
,届时不一定要用免疫桥接来证明有效性。
十一、专家 J:
(一) 第二期试验结果未能达到110年5月28日专家会议所设定之国产COVID-19疫苗紧急使
用授权评估标准,目前尚缺乏足够科学证据给予EUA。
(二) 动物试验部分资料呈现不够完整,建议应补齐资料。
(三) 厂商强调细胞免疫优点,建议应积极进行第三期试验以证明其科 学有效性。
十二、专家 K:
(一) 本案系依药事法第48-2条、特定药物专案核准制造及输入办法第3条进行审议,而5
月所制定审查基准也明确公布审查标准及疗效指标。
(二) 如未能达到上述该标准,仍须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方能佐证其效果。
十三、专家 L:
本次联亚期中分析的中和抗体数据在两项指标统计皆未达成,不通过EUA申请。
十三、专家 M:
(一) UB-612设计是尝试在抗体反应与T细胞反应取得一个良好的组合,但在第二期试验结
果,中和抗体效价偏低,未达公告标准。
(二) 申请者虽提出其中和抗体持续性久,并有许多T细胞反应评估结果,但疫苗注射两剂
后的中和抗体效价仍有一定重要性。参考以色列研究结果,在真实世界资料中,中和抗体
在预防突破性感染上有一定重要性,若未产生足够之中和抗体仍可能造成感染。
(三) 由于联亚疫苗的中和抗体效价未达理想,目前不宜予以专案制造。
十三、专家 N:
(一) 厂商建立良好的平台,且量产能力很强,并强调有好的T细胞反应,但免疫桥接比较
结果显示两项皆未达标,建议不通过EUA。
(二) 厂商已规划执行第三期临床试验,若结果可以证实有足够的保护力,仍有机会提供
给民众使用。
十四、专家 O:
(一) UB-612第二期试验包含ANA自体免疫安全性评估,尚可接受。
(二) 动物攻毒试验在肺部对病毒之清除率,在老鼠部分以经鼻投药,可看到viral load
降低,病理报告injury score在疫苗组亦显示有降低,然此一判读对应到临床保护力之标
准为何仍须进一步说明。所附报告未见有猴子攻毒试验。
(三) 依据5月专家会议所订定EUA两项标准,经CDE分析显示,UB612免疫原性与部桃AZ资
料相比,未达免疫桥接设定指标。
(四) 厂商强调T细胞免疫反应之优异性,然未提出可据以评估衡量T细胞免疫转换评估疫
苗保护力之进一步资讯,建议仍需收集更进一步资料或者研究结果后再评估。
十五、专家 P:
(一) 联亚第二期试验临床查核部分,整体执行情形符合GCP规范。
(二) 安全性方面,Solicited AE与其他COVID-19疫苗类似,没有重大安全性事件,但应
加上有引起Herpes zoster可能性的警语。
(三) 依据联亚EUA审查补充资料,其强调除中和抗体效价外,亦应考量抗体续时间、对病
毒变异株保护力(如delta变异株)、T细胞免疫等,惟目前T细胞功能没有客观的量化标准
以进行各疫苗比较。另对于变异病毒株如delta与wild type相比,虽抗体降低幅度不大,
但若wild type抗体保护力已不足,则虽对变异株降低幅度不大,保护力仍然不足。
(四) UB-612在老年(65 岁以上) 受试者seroconversion rate只有89%,代表每9位接受联
亚疫苗者就有一位达不到基本的免疫反应,加上老年受试者中和抗体效价GMT比整体受试
者为更低,联亚疫苗对65岁以上族群的保护力恐怕是不足的。
(五) UB-612在两个co-primary endpoint皆未达标,且各种次族群分析及敏感度分析皆呈
现一致的结果,建议不通过EUA,待厂商提出第三期试验结果后再行审查。
十六、专家 Q:
(一) 疫苗安全性及副作用方面大致可接受。
(二) 第一、二期试验呈现一致性的中和抗体效价数据,然整体中和抗体效价数据均较AZ
疫苗低,即使进行次族群或敏感度分析,均未达标,难以免疫桥接方式连结AZ疫苗疗效。
(三) B6老鼠是最常用的免疫研究动物实验模式,若B6实验没看到结果,可能也反应一种
像人类一样,看起来有一些人反应好,有一些人反应差的现象。动物实验有很多资料不完
整或偏向选择性呈现数据,应提供完整资料。
(四) 在T细胞免疫反应部分,大致显示UB-612疫苗可引发具有病毒特异性之T细胞免疫反
应。申请者强调peptide能产生T细胞免疫反应,但疫苗保护力最重要还是依赖中和抗体在
第一时间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内,T细胞反应则是辅助免疫作用清除受病毒感染的细胞。
(五) 虽疫苗可产生中和抗体,另可引发具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但中和抗体效价数
据偏低,未能达到专家会议所设定的评估标准,无法以免疫桥接连结 AZ 疫苗,保护力仍
无法确定。
十七、专家 R:
(一) UB-612在动物实验中对D614G变异株、英国变异株(alpha)、南非变异株(beta)、巴
西变异株(gamma)及印度变异株(delta)的中和抗体titer,到77天施打第三剂后有明显上
升,特别是对印度变异株(delta)产生中和抗体,只是对南非变异株(beta)的中和抗体表
现比较明显较差。此现象在第一期人体试验在第56天的血清也呈现类似结果。
(二) T细胞试验结果显示,IFN-γ、IL-1、Granzyme B有上升趋势,只是在IL-4 的Th2细
胞数量,疫苗组比安慰剂组也有上升,是否意味仍有潜在的疫苗依赖疾病增强风险,应进
一步厘清。
(三) 整体评估,联亚UB-612疫苗在细胞免疫与病毒抗原专一细胞毒杀的反应有其特色表
现,只是中和抗体效价虽有上升,但上升数据低,另有较长的半衰期,也许与引发Th效应
有关,可能增强memory T淋巴细胞作用,但仍需加以证实。
(四) 猴子攻毒实验不够完整,目前亦未有文献发表,且最主要的GMTR、Sero-Response R
ate(SRR)皆未达EUA成功条件,暂时不予以通过EUA,期待UB-612 在猴子的完整实验及正
式文献发表第三期试验结果。
十八、专家 S:
(一) 疫苗安全性无问题。
(二) 对武汉原始株中和抗体数据比AZ疫苗组差。虽其抗体半衰期长且对delta变异株抗体
效果下降不多,但是对beta变异株较差。
(三) T细胞反应虽不差,但难以判断是否加分。Sero-coversion rate不理想是隐忧,建
议phase III结果出来才进行判断。
十九、专家 T:
(一) 安全性方面没有严重不良事件。
(二) 采用免疫原性(中和抗体)做为替代性疗效指标,在国际间已逐渐被讨论。虽UB-612
在主要及次要免疫原性指标均优于安慰组,但在目前WHO尚未释出中和抗体保护力的阈值
之前,根据5月公布国产COVID-19疫苗疗效评估标准,需与65岁以下成人施打两剂AZ疫苗2
8天后的血清中和抗体值比较,UB-612两项指标均未达我国 EUA 审查标准。
二十、专家 U:
(一) 无第三期有效性临床试验,依据现有第二期的临床试验,其呈现的副作用或不良反
应尚可接受。
(二) 疗效评估采用免疫桥接之方式评估,统计结果无法符合标准。
(三) 厂商规划在印度作Phase III临床试验,待试验结果完成再议。
二十一、专家 V:
(一) UB-612已完成第一、二期临床研究,整体执行尚无明显缺失之处。
(二) 根据EUA通过之两项必要条件为GMTR与SRR,研究未达到标准,不通过EUA申请。
(三) Protein/peptide疫苗安全性比较好,目前现有的mRNA疫苗副作用都不小,建议鼓励
厂商完成第三期研究。
————-
主要还是两个标准都没过
卖点比起中和抗体更难证明有用
鼓励第三期希望政府补助
作者: jorden (William)   2021-08-30 13:39:00
加油了 联亚
作者: adagiox (adagio)   2021-08-30 13:41:00
中和抗体这么低 很难期待三期做完有好结果但现在还没跑的也只能留下来洗碗了
作者: pupu20317 (庆宝)   2021-08-30 13:45:00
联亚加油呗
作者: whitefox (八十萬定存宅男)   2021-08-30 13:48:00
上星期跌一半,1小时就拉起,抢上车的好多
作者: adagiox (adagio)   2021-08-30 13:50:00
套牢量太大惹 data又没什么好前景近日收盘破底117应该就云霄飞车向下说再见了8
作者: s891510 (星空之眼)   2021-08-30 13:51:00
看专家R的说法 也许联亚真的要第三剂才有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 Amewakahiko (天若日子)   2021-08-30 13:57:00
专家B专业 但扯到HLA就扯不完了...
作者: askacis (ASKA)   2021-08-30 14:38:00
意外他们没做完动物攻毒实验
作者: driftingjong (长空浪子雁)   2021-08-30 15:25:00
这个除了有字号的以外板上应该没人看得懂XD
作者: youpo (po)   2021-08-30 16:42:00
联亚疫苗不通过原因之一是,对于印度变种病毒没有足够效力,反观高端疫苗。17人不给过!联亚审查纪录出炉 难推论Delta保护力(2021/8/30的新闻)
作者: Hanss   2021-08-30 20:56:00
高端专家会议记录公布后,很多出来批评的专家,对联亚的会议纪录都没表示什么意见,是不是双标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