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台湾恐爆发反日暴动?”疫苗资讯落差给台湾的教训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563483
近日日本媒体人甘粕代三(本名高桥政阳,前朝日电视台驻台记者)接连在《日刊现代
》、《东洋经济Online》、《朝日新闻论座》刊登了数篇关于台湾疫苗议题“真相”的报
导。标题则相当吸睛,包括:“(日本送疫苗)形同下毒”、“台湾恐爆发反日暴动”等
等。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例如6月19日的〈震惊台湾!仅四天已有36人在接种AZ疫苗后死
亡〉一文,在日本雅虎就有近4,000则留言。
系列报导间虽因刊载媒体而有所差异,但仍能整理出论述之大致概要。首先是介绍台湾内
政,强调蔡英文未能超前部署买足疫苗,基于反中意识形态拒绝中国疫苗,又杯葛民间采
购,导致防疫破功。总统府周边抗争四起,台湾民怨沸腾。面对中央无能,郭台铭已经成
功买到500万剂BNT,柯文哲与侯友宜则努力自救。
而就外交面而言,报导中针对日本赠送AZ疫苗一事,则强调台湾人认为日本送AZ是在“下
毒”,纷纷逃往国外,并对日本政府感到愤怒,“恐发生反日暴动”。作者主张日本不应
“贬低中国的防疫成功,夸大台湾的防疫成就”、“日台的防疫失败,是都被反中政治蒙
蔽了双眼”。
站在台湾人的角度,特别是对日媒略有了解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或许《日刊现代》
本就以耸动著称,但怎么会连编审严谨的《东洋经济Online》与《朝日新闻论座》,也刊
登了这类文章?而日本读者又怎么会相信“反日暴动”、“下毒”的说法?
这是因为作者利用了台日双方的资讯落差,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论、比喻交织在一起,并
且精确地瞄准了日本社会各群体所抱持的不同意识形态。因此不仅能通过日本媒体的编辑
台,更能在网络社群中被广泛流传。
在“虚实交织”方面,例如文中刊出新党宣传车队行经凯道的照片,并以“宛如日本二战
战败前夕的饥民锋起”形容。凯道抗议在台湾虽是家常便饭,但日本街头抗争较少,在国
会周边抗争更非易事。先是“有图有真相”,再加上“战败前夕”的比喻,让日本人联想
到战争集体记忆,自然较容易感到事态严重。
文章中另外采访了数名匿名“台湾媒体人”表示:
“日本自己都不打AZ,送来台湾根本是下毒!”
“就算国产疫苗完成临床实验,也绝对不会打。”
“蔡英文防疫成功,只是因为刚好习近平不让陆客来台罢了。”
再加上“已有六万台人在中国接种”的中国官方资讯和“新党前主席郁慕明赴中打疫苗”
的报导,带给读者许多“台湾人正逃往中国”的印象。
在台湾如果看到“媒体人”,留意发言背景与言行一致性已是基本常识。例如公开痛批日
本送的AZ,但私下抢著接种的公众人物,亦不在少数。至于“六万台人赴中接种”,只要
对照出境人数,就知道应多是现居中国的台湾人,而非“逃难潮”。
日本于6月4日向台湾赠送124万剂的AZ疫苗,由JAL班机空运来台。当时驻日大使...
日本于6月4日向台湾赠送124万剂的AZ疫苗,由JAL班机空运来台。当时驻日大使谢长廷,
也亲自到机场致谢。 图/谢长廷FB
在民调数字方面,文中引用了“主流电视台TVBS”的“社群媒体民调”,指蔡英文的支持
率“暴跌至18%”。但根据TVBS民调中心同时期按照正规抽样方法进行的民调,蔡英文的
支持率则在四成上下。读者很可能会将高度偏颇又缺乏效度、信度的网络民调,误以为是
正式民调。
但要日本读者具备前述的媒体识读能力,实在是强人所难。即便是日媒编辑,看到已写出
具体采访内容与数字,也不易察觉问题。而文中符应了不同日本读者的意识形态,更是相
关报导被广传的关键。
首先不只是肺炎疫苗,日本社会长期对各种疫苗抱持高度怀疑,官方对推广接种也普遍消
极。而这次因疫情严重,不得不大力推动接种,但民间对疫苗副作用遭“盖牌”的怀疑也
随之而起。因此这些不安的日本读者,也较容易相信宣称揭露“疫苗灾情真相”的报导。
此外,无论是着眼于国防需求或民主人权诉求,支持台湾虽是目前日本跨党派的共识,但
仍有反对声音。今年日本大选在即,目前自民党内部出现了“半导体连线”与“自由印太
连线”两派对立。后者虽以“印太”为名,领导者却是长年从经济角度出发,主张重视对
中关系的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文中反复强调的“台湾不可信”,符合了其不乐见日台
关系进一步强化的立场。
另一方面,日本人对中国的反感,固然有不少是因为反对中国的军事霸权与独裁统治,但
也有部分人是出于不理性的排外种族主义。在日本,即便只是支持性别平权、保障劳工、
原住民权利等社会议题,也可能会被指责为“反日”、“中/韩间谍”。例如在2017年,
就有网友以“反日份子”为由,大规模对参与反仇恨言论及种族歧视案件的人权律师发动
检举,结果2017年全日本各地律师公会收到的检举件数约13万件,为历年的数十倍之多。
而就如台湾流传着“陈时中其实是日本人南云忠一”的谣言般,在日本“某人其实是韩国
人/中国人”、“某媒体/公司已被韩国人/中国人渗透掌握”的谣言也不少见。日前日
本药妆大厂DHC的董事长吉田嘉明,甚至公开在自家官网上发表:“三得利(DHC的竞争对
手)的代言艺人其实全部都是韩国人”。
笔者并非主张对中国的批判都是出于排外种族主义,而是要指出:当对日本不理性的“反
中嫌韩”感到忧心的读者,看到甘粕代三的系列报导被指责为“中国间谍”、“反日报导
”时,反而可能不明究理地抱持同情。进而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简化逻辑,轻
易买单。
而对一般日本大众而言,来自311大震灾与疫情以来,台日间互相援助与致谢的正面循环
,是他们支持疫苗赠台的重要情感基础。但正是因为在意台湾,当读到“疫苗赠台恐导致
反日暴动”的报导时,也容易被激起情绪反应。无论是“恩将仇报”的愤怒、“真抱歉,
以后不送了”的内疚、或是“住台湾的亲友会不会有事?”的担心,这些情绪都可能会助
长相关报导的进一步传播。
选择性引用众说纷纭的台湾媒体,虚实交织的写作手法,加上同时击中疫苗怀疑论、经济
亲中论、反种族主义论与引发常民情感的内容,使得这些报导一方面被社群媒体疯传,一
方面又得以刊登在具公信力的媒体上。
台湾流传着“陈时中其实是日本人南云忠一(图右)”的谣言,说“陈时中本名南云忠一
,因接受人体实验而存活至今,化名陈时中。”不过谣言附上的照片,则是另外一位与陈
时中外形神似的海军将领山口多闻。 图/报系资历料图库、维基共享
对于高桥政阳的系列报导,除了网络上有许多台日网友即时反驳之外,《东洋经济Online
》也向旅台日籍作家栖来光邀稿,正面回应相关报导,到6月27日为止,阅览数已达约120
万。目前笔者也已接到朝日新闻《论座》的邀稿,预计在高桥政阳的系列报导全数刊出后
,在相同版面撰写回应。
但除了在日语世界尽力澄清之外,这次的风波,还留给了台湾更多不得不正视的教训。
许多人可能会很直觉地将相关作者、报导或媒体,指为中国在日本对台湾发动的“认知作
战”,这种做法看似能轻松驳倒对方,但长期来说恐非上策。
毕竟台日之间仍有如福岛等五县食品进口等议题有待协商,而日本大选在即,各方对台湾
议题也可能浮现不同立场,来自海外的刺耳批评有可能是忠言逆耳,也有可能只是因为出
发点不同,未必都对台湾怀有恶意。非友即敌的逻辑,正如美国大选时风行的“拜登卖台
论”一般,反而可能压缩了沟通说服与争取不同立场盟友的空间。
笔者也同意“认知作战”的问题非常严重,但所谓“国与国”之间的“认知作战”,必须
要有讯息、组织、金流等相关的证据佐证,或至少是一国的官方公开主张,才能进行有意
义的应对,而不会过度扼杀公共讨论空间。
台日之间仍有许多议题需要协商,日本大选在即,各方对台湾议题也可能浮现不同立场。
...
而就高桥政阳的系列报导,笔者在此无从也无意揣测其动机,但至少尚未有与认知作战相
关的证据。当所有人的头上都被黏上“认知作战”的标签时,失去互信对话基础,充斥阴
谋论的公共言论空间,反而是最有利于真正的“认知作战”的环境。局势越是严峻,越须
谨慎以对。
在当今“台日友好”的氛围下,大多数人可能忘记了,在1972年断交后,“台湾”长期在
日本的教育与媒体中被消音,至今仍未恢复该有的一席之地,日本人普遍缺乏接触台湾相
关资讯的机会。近十年虽渐渐好转。但长达四十年的空白,并非短时间能补上。而另一方
面则是就算是喜爱台湾饮食、旅游的日本朋友,也不代表就会对台湾的政经社背景有所了
解。
简言之,这次的事件提醒我们,情感上的“友好”固然是促进交流的重要基础,但“友好
”本身其实距离“理解”还有很长的距离。栖来光就在前述回应文章中提醒日本人,经过
这次事件,日本不应仅将台湾化约为“亲日国”,而应该了解台湾社会有着不同声音,进
而深化彼此间平等、多元的交流与理解。
我想对台湾来说亦是如此,比起急着划分外国的“亲中/亲台”立场,我们更应敞开心胸
,设身处地地深入理解外国社会的复杂性,并基于台湾主体性积极地进行平等对话。
就此,作为台湾人也须扪心自问,当我们高喊“看好了世界!”,而世界也确实终于开始
关注台湾时,我们的媒体对世界传达出了什么样的台湾?想了解台湾的外国朋友,该如何
取得具有公信力的充分资讯?别忘了这波报导,仍是在引用台湾媒体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功课了。
===========================================================================
这是哪个平行世界的台湾?
主笔的资料到底是哪来的
连新党那种小猫两三只的闹场 都可以写成总统府天天被围攻
台湾人都骂陈时中是台湾的南云忠一????
这又是哪个世界线啊?
知道南云忠一 又知道他干过什么的人 在台湾不知道有没有3%
台湾人对日本感到愤怒??
最后结论是台湾会爆发反日运动 ???? 黑人问号
该不会是收钱来挑拨台日关系的写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