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北荣团队两天验完五千检体 靠“Pooling”

楼主: wfelix (清云)   2021-06-18 08:37:25
1.新闻网址︰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73/5539906
2.新闻来源︰
UDN
3.完整新闻标题
北荣团队两天验完五千检体 靠“Pooling”首次在台建功
4.完整新闻内容︰
台北荣总日前获指挥中心交付任务,每天只花十二小时,两天就完成五千人检测,是国内
有史以来最大病毒核酸检验量,被医福会执行长王必胜认为是未来需要“大量、速度、精
准”筛检的最好模式。这次的成果,除了现场医护冒着中暑风险采检与实验室人员日以继
夜合作,更是“Pooling”检验模式首次在台建功。
“Pooling”称为池化检验模式,自去年疫情燃起,美国、韩国及以色列等许多国家已实
际运用于检验新冠病毒,可放大检验量能,大量快速筛检。过去一年国内疫情稳定,并无
需求,五月中疫情升温,台北荣总副院长陈威明负责督导病理检验部,担心院内检验量能
不足以因应院内外急速增加的检测需求,请主任周德盈和同仁开始测试池化检验。
简单说来,池化检验是将数个检体混合成一个一个群组测试,一旦某一群组检测出阳性,
再回头查验群组内谁是真正确诊。说来容易,但应该混合几个检体?该用那一种仪器?北
荣经过实验室反复测试,终于找到最佳模式。在接获京元电子任务前,已在院内实际应用
,曾一次处理八十几个检体,一个多小时就得知结果,安定人心。
台北荣总病理检验部一般检验科主任何祥龄说明,北荣目前执行核酸检测有两种仪器,分
别是“Cobas 6800”和“POCT Liat PCR”。由于池化过程中,需将数个检体混合在一起
,会造成检体稀释,进而影响检测的CT(Cycle Threshold)值,因此在实验室先前验证
过程,选择不同CT值的检体进行测试,发现“POCT Liat PCR”可同时检测五个检体,即
使CT值高过卅,也可以得到准确结果;“Cobas 6800”则可同时检测两~三个检体,即使
CT值高过卅,也不受影响。
“当时大家没有想过Liat这个即时检测的小机器可以做池化检验。”何祥龄表示,Liat
只要廿分钟就可以有报告,原本每台Liat一小时仅可检测三支检体,池化后一小时每台可
检测十五支,北荣病检部有十台,一小时即可检测一百五十个检体,胜过Cobas 6800每三
小时九十四个检体的量能。
接到京元电子大量筛检任务,北荣团队实质准备时间只有一天。周德盈回忆,六月九日下
班前得知,十日上午院方召开会议后,隔天就直接上阵。两天任务,北荣由陈威明带着医
护一一三人到苗栗现场,苗栗每一小时就有人飞车将检体送回,北荣病检部实验室则由十
五位医检师,轮三班处理检体,进行检测。
何祥龄解释,池化检验不适用感染盛行率高的地区,因为一旦有群组检测阳性,就必须回
头再检验是那一个检体确诊,若阳性案例太多,每一个群组内的检体都要再回溯确认,就
不可行,反而造成效率下降。由于京元电员工先前已做过抗原快筛,人员已分为低风险、
高风险,研判阳性率不高。
指挥中心公布,六月十一日和十二日,北荣共采检近五千人,其中四位阳性,阳性率为百
分之零点零八。北荣病检部除了处理京元电检体,同时还完成院内检体九百多件,可以说
是日以继夜。陈威明感谢指挥中心的信任,最近许多医院询问这次实战大规模快速PCR 筛
检的经验,北荣也提供细节与经验和各医院分享。
池化检验模式又可称为“群试(group testing)”,或基于“群试理论”的多样本混合
法,即将多个检体样本进行分群、混合后检测,再找出阳性检体,最早于一九四三年,由
学者Robert Dorfman提出,用来检测当时美军的梅毒感染。
5.附注、心得、想法︰
记得去年很多国家早就这样用,筛最多的中国用最凶
然后台湾反筛仔嘲笑说,PCR最好有那么快,肯定一堆伪阴阳或假数据
台湾浪费了好几周在搞校正回归后 终于跟上世界的脚步了
作者: win8719 (win8719)   2021-06-18 08:39:00
校正回归跟混筛的关系是?
作者: neverfly (neverfly)   2021-06-18 08:40:00
CF:吼,又创造新名词
作者: flyboring (红鼻子)   2021-06-18 08:40:00
弱弱的问一下,中国是不是最早用这招?
作者: iamsocool (焚琴煮鹤杀风景)   2021-06-18 08:41:00
陈时中:试验后才发现快速PCR效果好
作者: runacat (猫尾巴)   2021-06-18 08:41:00
靠混筛可以提高筛检量,减少校正回归的量干这他妈不就校正回归出现的那一周在讨论的那时候还一堆绿粉黑混筛
作者: win8719 (win8719)   2021-06-18 08:42:00
但是校正回归哪时后讨论到后来不是筛检量的问题阿
作者: amovie ( )   2021-06-18 08:42:00
一九四三年,由学者Robert Dorfman提出
作者: neverfly (neverfly)   2021-06-18 08:43:00
一份一份做PCR ,量大会来不及跑完资料,所以有校正回归的情形。这个是一次多个做,例如一次做十个,没阴性就十个all pass,阳性再从十个里挑看看是谁。
作者: runacat (猫尾巴)   2021-06-18 08:43:00
这招历史悠久了,德国发明但是COVID疫情是中国有先用没错
作者: amovie ( )   2021-06-18 08:43:00
姓罗 就是中国人 XDDDD
作者: win8719 (win8719)   2021-06-18 08:43:00
所以就是说不是筛检量的问题~一样是上传的问题
作者: taipoo (要成功要积极)   2021-06-18 08:44:00
有用就好,筛检可以快,打疫苗不用快,懂吗
作者: neverfly (neverfly)   2021-06-18 08:44:00
混筛还要仪器够力啊,本来就不容易大规模推动
作者: pupu20317 (庆宝)   2021-06-18 08:44:00
奇怪 校正回归到底惹到谁?就台湾在那边发神经
作者: goldfishert   2021-06-18 08:44:00
校正回归问题不是出在通报系统还要手KEY没自动化吗?
作者: win8719 (win8719)   2021-06-18 08:45:00
美军最早使用如何变成德国发明..对了美国有些地方还校正回归到去年
作者: yamitis (神已飞跃起来了)   2021-06-18 08:46:00
量大时用啊,有阳性就把那批抓来再验
作者: runacat (猫尾巴)   2021-06-18 08:46:00
那就我记错,我道歉
作者: win8719 (win8719)   2021-06-18 08:48:00
对了台湾现在一日最高到8万7月底要到10万筛检量应该很难用到混筛了~
作者: runacat (猫尾巴)   2021-06-18 08:50:00
你广范围来看那是行政问题我认同当时登报程序复杂,南北筛检量能未能分配妥当当初疫情爆发的时候,常有北部筛检站要加班赶工南部检验科可以准时下班,你把范围放到全国,筛检量能够但是范围放在北部,筛检量能不够所以那时候才有人讨论是不是能用混筛但那时候混筛被黑
作者: linceass (ギリギリ爱 ~キリキリ舞~)   2021-06-18 08:51:00
超...超前部署
作者: win8719 (win8719)   2021-06-18 08:52:00
所以当初的问题不是筛检量不足~尔是行政作业的问题当然你集中在一个区看啥办法最有效囉不要死脑精
作者: runacat (猫尾巴)   2021-06-18 08:54:00
我也没说不是行政问题了吧,我不是认同你说的话吗怎么就变成死脑筋了,我在干当时乱嘴的绿粉与你无关吧
作者: hellogym (ㄎㄎㄎ)   2021-06-18 08:58:00
笑死 不就混筛 智障绿共不是很靠北中国混筛吗?现在要学啦? 妈的 一群智障绿共人咧?
作者: amovie ( )   2021-06-18 09:01:00
又脑补绿共靠北支那混筛了?? 怎么到处都有绿共到底是谁靠北混筛
作者: hellogym (ㄎㄎㄎ)   2021-06-18 09:03:00
谁靠北混筛喔 自己板上搜啦 笑死
作者: Zuiho (瑞凤)   2021-06-18 09:04:00
就说1953年美国提出怎么还有人跳针中国发明?而且细看内文就是五个或2~3个检体一起测 跟先前某些人讲的几十个甚至更多混一起也差很多
作者: hellogym (ㄎㄎㄎ)   2021-06-18 09:04:00
当初讨论台湾PCR为什么那么塞车 说要学国际用混筛做 一对智障绿共就跳出来啦
作者: redlance (红~)   2021-06-18 09:04:00
校正涉及许多因素,主要是key资料问题,但是使用混筛整体速度应该也有提升10%吧
作者: hellogym (ㄎㄎㄎ)   2021-06-18 09:05:00
对啊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智障绿共看到中国用混筛做 就不做 明明全世界都在做
作者: amovie ( )   2021-06-18 09:05:00
笑屎 你自己讲的找不出来 还要我帮你找
作者: hellogym (ㄎㄎㄎ)   2021-06-18 09:06:00
好了 智障绿共乖乖滚一边去 不知道被打脸几次了
作者: redlance (红~)   2021-06-18 09:06:00
收集检体,送检体,检体处理,整理资料都要时间,单纯一环变快10倍,整体还是需要很多时间
作者: virginleo   2021-06-18 09:09:00
我也有印象之前新闻提到中国混筛提高效率 下面好多推文在酸 什么骨灰都可以混在一起了之类
作者: zyic   2021-06-18 09:10:00
不是阿这跟中国的方法又不一样,中国是10个检体棒直接塞一管,跟台湾10个检体后端再混筛又不一样,你阳性率高于1%这混筛方法一样是废物,校正回归不是就4小时时间造成检体塞车,
作者: runacat (猫尾巴)   2021-06-18 09:11:00
不用靠印象啦,截图出来比较快https://imgur.com/gcCufQ2https://imgur.com/HN7t6TAhttps://imgur.com/e8vE6J3https://imgur.com/a/e8vE6J3黑过还不认帐哦?绿粉水准就这样吗?
作者: virginleo   2021-06-18 09:13:00
哈哈楼上GJ
作者: zyic   2021-06-18 09:15:00
公卫课本就有写混筛,就时代的产物,现在PCR精度高,台制机器的时间又缩短,自然混筛的效益就很差,方法一直都有,但就适用度极低阿,他这是筛完发现阳性率低,所以没爆量,再高个0.5%他一天就要再多筛1000次,没比较好
作者: runacat (猫尾巴)   2021-06-18 09:17:00
V大点名的骨灰混在一起https://i.imgur.com/WbLllqy.jpg
楼主: wfelix (清云)   2021-06-18 09:17:00
混筛在疫情初期很有用好吗
作者: zyic   2021-06-18 09:18:00
检体塞车要做的是加机器加人力,加开实验室,而不是搞这种很炫跑但适用度很差的方法阿
作者: runacat (猫尾巴)   2021-06-18 09:21:00
干,看到加人力加机器就哭了,PCR机这个月才加购医检人力荒的新闻报导去年就有了,超前部署到底超前在哪
作者: zyic   2021-06-18 09:23:00
一堆数学狠差,公卫又凭直觉,别闹了,你要大规模筛,就表示阳性率很高,混筛就不适用,如果阳性率低于1%做疫调再来筛,那个量也不会破万,那这混筛的意义就没了中研院开发的最近才好阿还有重点是快速PCR这新闻只讲pooling那台,实际上是20分钟那台才比较有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