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录网址︰
※ 网址超过一行 请缩网址 ※
https://reurl.cc/8yKGq4
2.转录来源︰
※ FB公众人物、FB粉丝团名称、其他来源 ※
thenewslens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
文:张俊华(德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
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马克思(Karl Marx)1835年10月就读于波昂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他的政治生涯始于
1842年,担任新成立的激进民主的《莱茵报》的编辑,在普鲁士国家的审查条例下,该报
不得不在第二年停止出版。然后他搬到了巴黎,1845年被驱逐到那里。1848年,他被驱逐
出了他在比利时的新住所。
回到德国后,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并参与了莱茵地区的革命-民主潮流。虽然他在
1849年“煽动叛乱”的审判中被宣告无罪,但随后他被作为无国籍人驱逐出境。他与家人
在伦敦度过了最后的流亡生活,直到他去世。
由于马克思创造了百科全书式的理论,尤其是系统性地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因而被后人
捧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创始人,他长期以来受到了许多人各个方面的赞美和非议。
非议者大多把马克思的理论,与后来俄罗斯十月革命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等同起来
。 笔者以为,把两者混淆在一起,这有点过分地冤枉了他。当然,马克思的理论远非十
全十美,而且确实漏洞不少,但仍有很多值得思考回味之处。所以至今,他的思想火花不
时被人提及,也是正常的。
记得笔者在80年代上海大学期间,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同龄人成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
小组”,那时专门请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导师们来讲课,同时一起讨论马克思的文献和时政
。可以说,那时是我比较紧密地接触马克思思想的阶段。
86年后,我特地去了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念哲学专业,因为那里有以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为主的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学到了不
少东西,而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正是因为对马克思的敬仰,还在当初的东德
特意购买了43卷的德语版的《马恩全集》。
柏林墙倒塌后,西欧的几个国家的学者继续努力编辑出版《马恩全集》。在“国际马克思
恩格斯基金会”(Internationale Marx-Engels-Stiftung,IMES)带领下,准备在2025
年之前编辑出版114卷的《马恩全集》。目前已出版了65卷。
在当今的中国,尽管当局依然把马克思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并时常强调学习马克
思主义。但事实是,即便在共产党高级干部内,真正去认真地探索马克思思想、看马克思
原著的已是寥寥无几。至于在百姓的眼中,“马克思主义”无疑已成了说教或是讽嘲。
“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把工人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看成是解决资本主义矛盾唯一的途径,这也许是他的
理论中一大败笔。由于他认定了资产阶级与劳工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所以他默认了残酷
的、血迹斑斑的革命运动的合法性。这似乎也违背他把人的生命、人的价值置于最高的原
则。
而且,他的革命论似乎为后来列宁(Vladimir Lenin)领导的俄罗斯革命和中国革命,提
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同时,应该承认,马克思当初聚焦的是西欧,特别是英国的资本
主义,换言之,他是个欧洲中心主义者,他对欧洲以外(包括俄罗斯和亚洲)的地区并非
感兴趣,更谈不上深入的研究了。
在1881年写给维・伊・查苏利奇(Vera Zasulich)的信中,就俄罗斯的现象,尽管他声
称“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
成果。”但并没有提供像他对于西欧资本主义研究那种系统性的论据。
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了后来的政治领袖们(列宁、史达林〔Joseph Stalin〕以至于毛泽东
)有很大空间“发展马克思主义”。实际上,马克思也许已经意料到他的理论会被后人“
继承发展”后,走上教条化,甚至可能歪曲他的本意,所以他跟自己朋友多次说过,他不
是马克思主义者。
如果马克思活到今天,可能有一个对他来说很大的困惑:即那些自称“社会主义”的国家
,照理是应该已经消灭资本、消灭了私有制,杜绝了人类不平等,政治比传统的资本主义
更自由的社会。
但现实确实,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保留了资本主义的一切,而且拜金主义、商品拜物主义比
比皆是,好多公司996如同正常,试图维护劳工利益的律师、记者被镇压。至于言论自由
,可能还比不上马克思后期居住的英国。这样的社会主义,马克思能接受吗?
马克思也许没有预料到传统资本主义的自我转型,即从残酷的原始资本主义到今天的“社
会资本主义”(social capitalism),当然也没预料到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
并非是说,今天的资本主义完全人道化了,也不是说,当今的西方民主制度到达了完美的
地步,相反,问题依然很多。
但是,相比较,如果从马克思对人类的异化的批判角度来看,当今哪个社会制度更异化,
应该是一目了然的。至于一个与世界资本主义共存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同样地存在着资本
、劳动者、管理者的冲突和矛盾,但执政者大多明显地站在资本的一方。为工人阶级服务
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
如果马克思活到今天,想必肯定不会沉默。
马克思著名的异化理论
在此,笔者并不想细谈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倒是想特别介绍一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
另一个视角,这就是他著名的异化理论。所谓异化,即本来事物或人类有其自然的发展轨
道,但是由于外界的作用,改变其发展的正常性。
马克思揭示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基础性的、普遍的表现形式,即“物化”(
Verdinglichung)或“商品拜物教”(der Fetischismus der Ware)现象。物化与商品
拜物教这两个概念是有差别的。就物化概念来说,它本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因为任何性
质的劳动,包括马克思所肯定的作为自由自觉活动的劳动,都会把人的精力物化在劳动的
产品中。马克思这里所批判的物化同时也是异化的物化。
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
。商品拜物教还有两个衍生物:一是货币拜物教。二是资本拜物教。
不管物化还是商品拜物教,其根源是私有制。马克思说,私有制使人愚蠢而片面,“以致
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
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
,才是我们的。”
马克思认为,跟私有制相辅相成的,就是分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由于马克思认
识到分工是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即“分工,分工的阶段依赖于当时生产力
的发展水准”,即马克思理论中,工人感到自己失去对自己从事的劳动的控制的状况。随
著流水线作业和分工的细化,劳动异化作为结果之一在现代社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总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主要体现在劳动的异化,进而也体现在人的本身的
异化。那么什么样的劳动才是正常的劳动呢?“我的劳动将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
活的乐趣。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它是生命的外化,因为我劳动是为了生存,为了得到生活
资源。”
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共产主义是私
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
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实现人类劳动从谋生劳动向乐生劳动的转变,才能彻底扬弃异化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努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时,人类才有可能使其劳动超越谋生的
水准,进而成为乐生的需要。
笔者以为,尽管共产主义作为一个全球的图像,也许是一种美好的憧憬,但仅仅从实现这
个美好社会需要的几乎是无限制的资源来看,难以想像是否能成真。但马克思描述的共产
主义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提供了如下的一个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
在共产主义的社会,“……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
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
或批判者。”
换言之,共产主义的社会由于物资资源相当丰富,谋生劳动也成为多余,所有的劳动都是
乐生劳动。只有这样,人的价值才体现出来。而在当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情况下,马克
思想像的那种物质丰富的情景大概永远不会出现。但是,如果强调,如果一个人能把谋生
劳动与乐生劳动化为一体,那岂不是也体现了马克思倡导的生活方式?
同时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关心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实实在在的自我实
现。而不是徒有虚名的集体。
从马克思的描述中看,一个人有选择权是一个很重要的实现人的价值的前提。一个社会给
个人提供的选择(工作、爱好等)越多,异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另外,从马克思的描述来看,在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保证情况下,一个社会提供给社会成员
的有闲时间越多,个人的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关心社会的投入也会越大。
马克思在他的描述中提到“批判者”,也就是有政治评论或艺术批评能力的人,这并非随
意。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批判者”。而批判是需要自由的。这就意味着,有充
分的政治自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然,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隐含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严重忽视了专业分
工的积极意义。要知道,做一个高品质的猎人、牧人、批判者,都需要专业的训练,更不
用说一个牙医、建筑设计师了。但总体来说,他想像的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确实是人“正
常化”而非“异化”的体现。
马克思与当今世界
很难说,当今世界的左派们在那些所谓“社会主义国家”里,能找到马克思想像的共产主
义社会,哪怕是一点的痕迹。
如果马克思活到今天,那他会说,今天的国际政治矛盾的主体依然是现代的资本主义,但
是,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主义的竞争,即市场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打着社会
主义名义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劳动以及人类异化方面不比市场资本主义更弱。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也许会很欣慰,因为正是有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的存在,
他的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想火花将不断被后人传接。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本行是记者的马克思
在为太平天国之乱的新闻写的评论
对中国评价是"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他活在今天会被批成辱华
※ “Live”、“新闻”、“转录”此类文章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
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