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对中战略长电报的认识论问题

楼主: KotoriCute (Lovelive!)   2021-02-06 19:46:45
1.转录网址︰
※ 网址超过一行 请缩网址 ※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21020202
2.转录来源︰
思想坦克 赖怡忠
3.转录内容︰
这几天网络广传一份由“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出版的对中战略报告
,〈The Longer Telegram, Toward a New American China Strategy〉。固然“大西洋
理事会”是华府重要智库,但过去的重点多关注于美国与欧洲的关系。这次会以中国为研
究主题,反映了跨大西洋两岸国家所感受到中国挑战的严峻,以及对此议题展开两岸合作
(大西洋)的必要,特别是拜登政府把结合欧洲盟邦以面对中国视为优先的政治议程之一

过去在欧巴马政府时代也曾存在所谓的D-10的战略讨论机制(与英国提议的D-10成员类似
,但专注议题不同),就是由“大西洋理事会”担任美方的智库承办人,这层历史使这篇
报告更引起政策圈的注目,即便这篇报告是已经退下的前川普政府官员以匿名方式主笔。
这篇报告仿照当年肯楠(George Kennan)有关苏联本质分析以及美国对苏战略建议的“
长电报”(The Long Telegram)写作,显见作者希望能比照当年冷战时代设计对苏战略
的方式,在今天建构一个对中战略。大西洋理事会总裁坎普(Fredrick Kempe)特别对此
提到,“大西洋理事会从未发表过匿名报告或是文章,但因为作者所展现与众不同的识见
而为此破例”(The Council has not taken such a measure before but it made the
decision to do so given the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of the author’s
insights and recommendation…),还说这篇报告是大西洋理事会有史以来所发布最重
要的报告之一。嗯,很少会有华府主流智库会对自家出版的报告给予这么高的评价。
这篇报告主张是美国对中战略要有长程规划,不会受到短期的任期限制,也要明确界定出
美国绝不允许中国跨越的红线、主要国安关切领域、次要但属于战略竞争性的议题区、与
中国可有战略合作的地带等。强调理念在对中竞争的必要性,与盟友在对中竞争的重要性
等。
这篇报告认为习近平将中国带回原先的马列主义国家,但认为中国吸取苏联解体教训,中
国也积极利用高新科技把自己打造为科技极权国家。中国的经济力量更是远非当年苏联可
比。因此这篇报告认为,当年肯楠主张苏联会因自己的意识形态而被自己压垮的内在逻辑
并不适用于中国,也因此认为如果将对中政策建构在促进中共垮台,会是个不切实际的危
险幻想。
进一步说,这篇报告希望美国对中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让中国的行为举止可以回到2013年
以前,在习近平上台前的思考与作为。报告提到美国(川普政府)将中共与中国分开,将
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分开的举动是不够的,认为美国需要更精准与细致的划分,应将区分
直接进入共党内部,切入习近平势力与反习力量的分歧,利用习近平所引发中共内部的不
满情绪,沿着这个轴线处理,以促进中共内部出现反习的自我路线修正。
不主张中共垮台,并希望让中国回到习近平上台前的状态,是这篇战略建议最主要的特色
。既然可与中共共存,华府就不需要做出中共不等于中国、中国政府不等于中国人民的区
分。如果希望中国的作为可以回到“前习”时代,华府就应该集中力量让习近平受到箝制
,不论这是否要导致习近平垮台,或是迫使习近平自我调整,基本上希望以美国的政策作
为,利用中共内部的权力对峙,促发其自我平衡以带来抑习的结果。认为舍此之外的其他
方式都不够务实。
这篇长电报基本承认美中出现结构性对峙,但也认为中共的适应能力较苏共更强,因此过
去分析共党那套对中共无法适用,不认为冷战时代的抗苏经验能够提供一个对中国挑战的
有效参照。这篇报告再度痛击了美国建制派过去对中国那套“以经促变”的论调,但也同
样批评川普政府的对中政策,认为提出正确问题,但没有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因为对共
党的分析不够细致,把中共视为铁板一块,无视于习近平对中共内部形成的重大分裂现象

中共不是铁板一块,但操作策略是什么呢?
可是这篇报告还是呈现了两个问题。首先,假设我们同意这篇报告的假设,即前习时代的
中共比较理性,而且中国也可以回到前习时代的作为,我们也同意可以把中共沿着拥习与
反习的轴线区分,但我们要透过什么政策工具来运用这个对立轴,达到促使中共行为回到
前习时代的水准呢?很可惜的,这篇报告并没有提出与此相应的策略目标与政策工具。
举例来说,如何区别党内的拥习与反习势力?他们是那些人?与太子党的关系是什么?这
两造在对外政策、经济改革、以及对内政施为、及其对民主人权的立场与手段有无歧异?
有何作为可以诱导出拥习与反习的对抗?
此外,固然这篇报告提到习近平还没上来前的胡锦涛时代,美中关系也并非一帆风顺,问
题依旧多多,是因为习近平实在太糟,因此回到前习时代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回到前习时
代是表示要运用党内力量倒习,还是在权力平衡上形成对习近平的有效箝制迫使习近平改
变既有作为。如果是前者,为何反习势力上台之后就会比习近平更“理性”,如果是后者
,可以有效箝制习近平的权力平衡关系是什么,这篇报告对这些问题都没有触及。
中共问题是习近平一个人吗?
这篇报告最大的弱点,是“近乎”假定(因为它没明说)中国问题是习近平一个人造成的
。第二个,但也同样巨大的弱点,是以为中国可以回到“前习时代”的行为模式。联系这
两个弱点的共通之处,是对于权力的结构面估计过轻,且缺乏对中国社会的分析。
回顾习近平的崛起过程,直到2012年底习上台的前一天,相信包括中共内部,没有人会认
为习近平可以集权到今天的程度。当时习近平多被认为是个过渡性人物,主流观点还有所
谓“胡规习随”的讲法,认为正是其资质平庸以及从政历程缺乏个人色彩,才会让习近平
在派系的倾轧下,作为各派系均可接受,不具威胁性的人物来异军突起,在没有人看好下
先是取得“皇储”宝座,接着再成功登上总书记一职。
习近平既不属于江泽民势力,也不是共青团出身,在太子党内的地位更不如身陷囹圄的薄
熙来。他固然利用派系力量一拉一打,先是透过胡锦涛解决薄熙来,之后再全面对军方施
压清除其内的江系势力,再来对共青团开火。但也因为过程所产生的巨大分歧,也使习近
平更仰赖民族主义与对外的冒进作为。如同共产主义正当性在冷战结束初期瓦解,使中共
更仰赖民族主义的现象一样。
这篇报告看到习近平清算异己时所带来党内的重大分歧,但没提到习近平的这些作为也受
到党内相当程度的支持,不是他一个人的“圣裁”。事实上,在胡锦涛时代“九龙治水”
已经普受诟病,当时透过利益分配息争止乱的党内后果,连胡锦涛自己在卸任前都承认贪
腐问题已在从根瓦解中共的生存基础。这篇报告没解释毫无个人班底的习平却能干掉百万
党公职,其背后所存在的结构与支持力量。换句话说,就算当时不是习近平接班,其他人
在今天是否也会做同样的事呢?
此外,虽然胡锦涛相对于习近平在国际事务上似乎比较“理性”,可是两者的社会基础非
常不同。胡锦涛时代的中国正处于上升阶段,经济是以两位数的态势快速成长,中国投入
四兆人民币搞货币宽松固然使其国际威望在金融海啸结束后水涨船高,但也带来巨大后遗
症,搞到习近平必须提出“新常态”,不仅要放弃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目标,还要面对通膨
问题。
这还连带影响到共党官员升迁的生态。但经济成长引擎减速又危及共党的正当性,迫使其
在对外作为上更强调民族主义,也在对内更强调社会控制。面对一个已经习惯于高速经济
成长,深信中国已经强大的千禧年新世代,习近平更有动机透过言词与行动使这些人的注
意力向外,而不是向内造成对习近平统治权威的挑战。除非中国出现民主改革,可以透过
定期的选举与政权轮替,让人群的不满有个抒发的出口,并因此带来共同承担责任的社会
共识,否则换了其他人来,可能其作为还是会与习近平大同小异。
但偏偏这份报告强调要与宣称一党专制的中共共存,更认为要透过党内的权力斗争达到美
国期待的目的。这样做刚好扼杀了可以让习近平有理性作为的制度因素,并强化了迫使习
近平会诉诸对外侵略性的民族主义与对内具控制性的极权体制的因素,很可能注定要失败

以为中国的决策行为与思维基础可以回到习近平上台前的状态,其不可能的程度不输于这
篇报告攻击,所谓中国会出现政权轮替的期待。就算习近平得罪再多人,他代表的永远不
是自己,而是一股力量,一个结构,以及某种社会关系及认知的网络。我们还没提文革经
验对习近平这个世代的烙印。以为现在的中国问题是来自习近平一个人的因素,是这篇战
略分析最致命的弱点。
在克里姆林宫学的基础上建构中共学之必要
虽然这篇“更长的电报”有将中国问题习近平个人化的分析弱点,但强调要精准掌握党内
沿着习与反习势力的鸿沟,而不只是看到“中共VS.中国”、“中国共产党VS.中国人民”
,把中共当成铁板一块的识见,也是这篇报告的重要贡献。
但如果要能精准做出这样的区分,以习近平日渐将中共带回马列主义的方向及决策方式来
看,冷战时代为了分析苏共内部权力递嬗而建构的整套“克里姆林宫学”方法论就不能弃
如敝屣。固然我们无法将这一套方法照章全收,但在这个基础上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克林
姆林宫学”之中共权力学,不失为一条具可实验性的方法学。
但就如同当年大家没注意到苏联社会经济面的警钟,而错失了预测冷战结束一样,专注于
高层菁英权力竞争关系的克林姆林宫学没有关照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这个错误,更不能在
今日出现。如要建立现代版“中共学”,这是重要教训。
至于美国(或其他国家)对中策略的endgame/最终目标,是要与中共共存但希望中共的
行为可以回到2013以前,或是其他更具野心的期望,都要奠基在坚实的“中共学”基础上
才会有可能被提出。台湾的经验与教训,对此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补充,也显示与台湾对话
的必要性。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最近有两篇美国智库报告
一篇这篇提到太西洋理事会,另外一篇则是兰德
两篇对中立场刚好完全相反
不过理论上很在意美国对中政策的政黑版竟然完全没有讨论?
※ “Live”、“新闻”、“转录”此类文章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
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作者: shirman (幼稚小鬼)   2021-02-06 20:22:00
台湾太过幸福,大家都认为还有内斗的余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