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台湾要几个科学园区?

楼主: sciss1 (无)   2021-01-22 11:38:16
※ 引述《superRKO (挖洗RKO)》之铭言:
: 标题: [讨论] 台湾要几个科学园区?
: 时间: Thu Jan 14 18:34:09 2021
:
: 我们苏院长霸气宣布嘉义也要搞一个科学园区,跟每个县市都要轨道设施一样瞎鸡巴乱喊
:
: 想问一下台湾到底要几个科学园区? 刚刚看了一下高雄那几个好像根本没塞满吧
:
: 台湾需要这么多科学园区、工业区要干嘛?
其实这个问题很重要,以前也常常讨论,但是这次媒体几篇文章都不如苏焕智
从中央与地方分权、政府委外节省支出的角度来谈,比较创新。
果然当过县长有经验的人不一样啊。
虽然....苏焕智的方法,正好也是常常出错的两种单位:地方政府与BOT委外。
要确保成功,还要其他条件配合
而且,从新闻稿看,地方立委、行政院不同部会、工商大老、在野党、台经院研究员
所想像的屏东与嘉义科学园区,看起来产业就不太一样,各说各话啊....这讨论个鬼?
以下摘录苏焕智FB
https://www.facebook.com/SuHuanChih/
1月14日上午1:57
....前略...
台湾目前科学园区是大量生产型为主,需要大面积的厂房机器设备;而研发祇是依附在制
造量产上而言。科学园区的历史使命应该已经告一段落了。现在应该发展的是前端的知识
技术系统化、智慧化、AI及问题的界定。
台湾政府领导人似乎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竹科刚成立时的思维!
2002年台南县政府自己决定开办柳营科技工业区时,即体认到县政府如果自己能够开发工
业区,那为什么还需要经济部工业局的工业区开发管理局呢?为什么需要科学园区管理局
呢?
台南县政府为了推动大新营工业区(后来正名为柳营科技工业区)在2002年自己成立工业
区开发及管理中心。后来我们不但自行规划开发工业区,而且有的工业开发甚至完全委外
规划开发,连出资也是由民间自行出资。
我们的开发模式有三种:
1、县府自筹资金自己开发。如柳科第一期。
2、完全委外开发,政府完全不出资,例如树谷园区。
3、县府出资征收土地,再委托厂商出资开发。例如永康科、柳科二期。
到2010年我任期内这三个工业区的总开发面积约640公顷。(这还不包括台湾兰花生技园
区)
不祇是开发委外,我们连工业区管理维护也都采取委外模式,大幅节省政府的开支。目前
三个工业区有树谷园区、永康科技工业区这二个委外。
到底是中央政府来开发比较好吗?或者是地方政府来开发比较好呢?或者是由政府委外来
开发比较好呢?
其实地方政府有能力做,当然应该鼓励地方政府来做。如果民间可以做,当然应该委托民
间做,如此可以大幅减少政府的财政及人力负担,而且可以比较专注扮演监督者角色。而
且政府以类似BOT的模式,委托民间出资、规划、开发、招商,不但开发期程缩短,而且
民间也会认真帮忙招商。达成招商进驻振兴在地经济,提高就业机会的目标。
当然如果连管理维护也是委托民间自行管理,不但政府减少财政人力负担,更能活化整个
科技园区的功能,当然更好。
至于政府的角色,应该集中在防止炒工业区地皮,所以买了未如期开发生产,政府可以采
取加征地价税及照价收回的制度,彻底杜绝工业区土地炒作。
所以一个完全可以由地方政府执行的工业区开发(无论是否委托民间开发),甚至政府可
以完全不花一毛钱可以开发的科技工业区,却由科技部编列预算来开发,我认为这就是杀
鸡用牛刀。
中央政府科技部及经济部应该做的事,是如何协助产业的技术升级?无论是产业的研发、
产学研的合作发及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如何鼓励研发、协助创业,这才是中央政府应该更
着力的工作。
科学园区成长模式已经过时了,现在应该是一个如何打造产业聚落,研发聚落,如何集中
在几个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提升人才密集度,提供创新创业更好的生活环境及支援环境
。尤其在全球化数位环境大变迁的时代,现在这种停留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制造业的思
惟,到处散弹打鸟的策略,祇是虚耗国家的底子。
作者: k1k1832002 (Matoriel)   2021-01-22 12:37:00
像屏东那个案子,大概不用明讲都知道只是特殊目的开发,连要说配合高铁案都办不到,而且就算要说配合高铁案,高铁案本身起头就是错误,在弄个计画让你们感觉比较有用,实际上更差劲
作者: madduxH (正本良心)   2021-01-22 12:43:00
推一堆科学园区出来代表这个行政院长没有长期规划国土与经济的能力,差不多要下台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