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笔阵:傅高义的“中国观”与“香港观”

楼主: vikk33 (陈V)   2020-12-29 11:42:20
1.转录网址︰
※ 网址超过一行 请缩网址 ※
https://www.facebook.com/john.lim.3154/posts/10158840317367071
2.转录来源︰
※ FB公众人物、FB粉丝团名称、其他来源 ※
林泉忠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
【笔阵:傅高义的“中国观”与“香港观”】(全文)
作者:林泉忠 《明报》2020年12月28日
堪称美国一代东亚研究大师的傅高义教授日前猝逝,引发欧美、亚洲学界以及各地社会舆
论普遍的哀思、怀念。与此同时,相关讨论也扩大至对傅高义教授的评价,包括其贡献、
研究特征、方法、观点,乃至如何周旋在美、日、中之间并得以一一“通吃”的能量与本
领。在华人世界里,相关议论的一大焦点,是其对新中国包括“改革开放”之后乃至当下
以及对香港社会变迁的认知。在现代东亚研究领域的世界影响力几乎无人能出其右的傅高
义,究竟拥有如何的“中国观”与“香港观”的?
实证与温情 “前无古人”的影响力
傅高义教授的东亚研究,至少有一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他将日本与中国的社会结
构与面貌,相对客观地介绍给美国、欧洲等西方社会,对世界理解日本以及中国影响深远
,这是他在亚洲扬名之前已经拥有的成就。1963年傅高义在美国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书—
—《日本的新兴中产阶级:东京郊区的工薪阶层及其家庭》( Japan’s New Middle
Class),该书奠定了他作为西方日本研究专家的地位。十六年后他的另一本日本研究专
著《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席卷日
本、风靡全球。傅高义作为世界日本研究的权威地位从此牢不可破。
受到当时炙手可热的汉学家费正清教授的鼓励和熏陶,傅高义其实很快就开始了他的另一
个身份——美国的新中国研究者。不过,由于当时仍是冷战气氛森严的年代,西方很难踏
足新中国的土地,使傅高义选择并来到了离“新中国”最近的香港,那是1963年。在香港
一年期间,傅高义一方面利用蜂拥而至的“逃港潮”,对来自广东的越境者进行访谈调查
,以了解新中国体制下广东的社会结构变迁,后来写成了对早期西方了解社会主义中国助
益颇多的《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Canton Under Communism)(1969)。
另一方面,傅高义在香港期间与多位西方学者共同创设了“大学服务中心”(后更名为“
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致力于健s中国的研究资料。该中心后来发展成冷战时期西方
观察新中国(China Watching)的重镇,乃至被称为“当代中国研究的麦加”,吸引了几
代来自世界的中国问题研究者前来“朝圣”。1988年傅高义还参与推动将中心纳入香港中
文大学,其本人还自1992年至2015年一直担任该中心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长达23年,
足见傅高义与香港渊源之深。
对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观察经验,也使得傅高义成为西方最早关注中国启动“改革开放
”的观察家之一。1987年傅高义前来广东进行为期7个月的田野调查,最终写成他另一本
受到欧美高度关注的名著《先行一步:改革开放中的广东》(One Step Ahead in
China: Guangdong Under Reform)(1989)。这本著作也成为他后来深入追寻被称为“
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中国现代化的推手——邓小平的思想和历程,并在2011年出
版了后来在中国畅销超过一百万册的巨著《邓小平时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的动力。尽管该书内容涉及部分敏感议题,却无碍傅高义成
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极受肯定乃至推崇的美国学者。
中国长治久安“需建立约束权力的制度”
作为一位西方学者,傅高义在中国及日本所获得的堪称“前无古人”的空前影响力,与其
研究的风格与手法不无关系。
其一,以社会学的手法,通过勤奋认真的田野调查,来窥视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变迁。
1960年代傅高义在日本的“初体验”,是以东京郊区的六个家庭为个案研究对象,每周进
行采访,持续了一年;1980年代他在广东进行调研时,走遍了70个县;此外,为了研究邓
小平,他的访谈人数多达300人,其中不仅包括一些中共党史专家、高干子女,以及曾在
邓手下工作过的干部,还专访了包括李光耀、卡特、基辛格等其他国家的政要。换言之,
透过扎实的田野调查与实证研究,形成了他赢得了超越学术界而受到社会广泛肯定的治学
风格。
其二,尽管身为西方学者,傅高义却从未戴上欧美现代文明先驱者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
乃至亚洲。如果说他的社会学研究手法奠定了他在欧美学术界的地位,那麽对研究客体,
譬如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敬意、接触中国人时的温情,以及观察中国社会的平实态度,使他
得以征服中国人的心,也使为政者对他另眼相看。换言之,傅高义的“中国观”是基于实
际调查的科学分析而形成,并由于裹上一层厚厚的温情而使得如此的“中国观”更具广泛
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至于傅高义“中国观”所包含的各种观点,不胜枚举。其中引发笔者近期进一步思考的,
包括两点洞见。
首先,傅高义并未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及其所引进的制度视为完全与传统中国社会格格不
入的特定政治体制,而是具一定程度的有机结合,因此其运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
此的理解与余英时教授等学术名家的观点截然不同。同时,傅高义也看透该体制的脆弱性
,因此指出国家的长治久安无可避免地必须依靠法治,而建立约束权力的制度则是关键。
“理解香港年轻人 不宜搬国内那套”
其次,傅高义在比较习近平与邓小平相异之处时,指出前者的国际经验比邓少。根据其分
析,邓小平曾经留学法国五年,也曾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负责过三年的外交工作,世界观
与习明显不同。邓小平正是基于对国际社会有较到位的理解,因此制定了“韬光养晦”的
外交战略,使中国在和平的外部环境下成功崛起。傅高义基于此观点,进一步批评如今的
北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性理解不足。环视如今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之严峻,当与傅
高义的洞见有符节之处。
如前所述,傅高义形成自己对中国的认识,是在香港开始的。去年8月笔者最后一次拜访
位于哈佛大学旁边的傅教授寓所时,香港的“反修例运动”正在兴起,恩师还问及笔者对
此事态的看法。其后傅教授本人于去年底及今年初二度亲自造访香港,亲历了触目惊心的
香港“乱象”,因与过去和平的“自由香港”相去甚远而感触良多。
诚然,傅高义并非所有观点都获得广泛的认同,包括他的“香港观”。譬如他就将香港的
“深层次问题”解读为经济问题而非政治问题。有些批评者也强调“傅高义观点”已经过
时,无法用来透析急剧变迁下的社会特征。不过熟知“自由香港”的傅高义对去年以来的
香港问题却也提出了对当下的为政者而言颇为逆耳的建言,包括政府应该好好理解年轻人
的所思所想,以及呼吁不应沿用国内那套强硬手段等观点。
就在傅高义辞世三天后,香港就传出傅教授等当年用心创立的“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将在
2021年面临裁撤的消息,一些舆论以及众多国内外曾经受益于该中心的学者纷纷表达对一
些“敏感”库藏可能被封存的担忧。香港的走向似乎并未朝傅高义所期待的方向迈进。笔
者心想,倘傅教授手术成功,多活一些日子,听到如此消息,会作何想?
没有“智者傅高义”的世界,包括中国与香港当下所面临的对外环境,以及中美关系的前
景似乎一片黯淡。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新傅高义”来为即将来临的2021年乃至未来数十
年把脉,需要更多坦率的直言者,以及更多睿智与具前瞻性的时代建言。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勿忘此位Ezra Vogel
出版了日本第一
不到二十年
日本就遭美国捧杀跌到谷底
此时再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立传
下一部美国将是?
※ “Live”、“新闻”、“转录”此类文章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
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作者: lbowlbow (沉睡的小猫)   2020-12-29 11:43:00
排版能不能改一下,至少段落之间要有空行,可读性有够糟
作者: genheit (genheit)   2020-12-29 11:43:00
傅高义也死了???接下来应该换季辛吉了吧这家伙很舔共喔
作者: vilevirgin (双簧之美)   2020-12-29 13:50:00
矢板明夫有在年代向前看评论他 评论很严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