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师父真的陷在这议题的泥沼里面的了,想想也是好笑,是都没别的政绩可以打了,只好
死鸡撑饭盖,硬撑下去?
我对柯师父最常的批评就是柯市府一直搞一些不知政策目标为何的方案出来,或是这个方
案跟最终政策目标是没关联或是相矛盾的。
举一个我最爱讲的例子,政策目标是鼓励大众使用公众运输,减少开车、骑机车;柯市府
的作法却是把捷运常态折扣优惠取消,改成累积制,另外大量跟长程使用者则是1280月票
。这不知所谓的作法,实际的效果就是拿钱去补贴住新北市的经常性使用者,对于拓展新
使用者帮助非常有限,而且老实说台湾公众运输票价真的不贵了,这时候又可以不考虑自
偿性?总之就是一个动态标准随时喊爽的。
回到社宅议题也是一样,应该想清楚最终政策目标为何?
一、是要让经济相对弱势者(包括穷人、初出社会者),有个暂时性但又优质的居住环境
,但这些人最终是要买房或离开的?
二、还是要非常大量的普建社宅,彻底改变民众拥有房屋的观念,达成平抑房价、租金的
终极目标?
以台湾的民情、住宅自有率、社宅供给量,台湾怎么看政策目标应该都是前者,如果是前
者的时候,你的政策工具租金就要吃掉这些经济弱势者的高比例月收入时,它根本达不成
你的目标。
另外讨论虽然集中在3房,但其他房型老实说也没有多便宜,要我看这个定价跟内容有机
会受益的是学历不差,虽然初出社会收入不高,但薪资增长机会大的中产阶级或是准中产
阶级,愿意负担相对来说中间价格的租金成本(因为舍弃屋龄、多花一点通勤时间或是舍
弃品质绝对能有更便宜的选择),来换取一些居住上的便利,然后你会发现这个客群刚好
跟很多4%仔的样貌是重叠的。
结论来看,柯师父执行政策到最后往往都已经偏离最终政策目标,照顾的是他政治上欲讨
好的受众罢了,从1280月票到社宅都是一样,而且没有什么一致性的标准,常常这个政策
讲一套、另一个政策讲一套;更可悲的是,支持者无论如何师父转都能有更诡异的逻辑来
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