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强势中国与边界争议 印度外长怎么看

楼主: vikk33 (陈V)   2020-10-10 15:37:13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强势中国与边界争议 印度外长怎么看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9X6qGx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upmedia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9月初出版的《印度之道:给不确定
世界的战略》(The India Way: 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以下简称《印度
之道》)一书中描述印度与中国的互动是当今世代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两国的合作可以决
定亚洲的命运,但如果处得不佳,也可能毁掉一切。他认为,在当前美国疲弱不振及中国
羽翼未丰的国际背景下,纵使西方国家或俄罗斯仍是印度外交政策的重点区域,但对印度
而言,与美、中两国维持互动关系仍有利益可寻,况且中国在全球或亚洲与日俱增的力量
亦不容忽视。
《印度之道》一书中汇集了苏杰生过去几年来派驻中、日、新、美等国及担任印度外交部
秘书(2015-2018)期间的想法及演讲纪录。不论是派驻他地或是回部的历练,苏杰生总
结了他认为印度需要学习的三个要点:“定义战略目标”、“认清最理想结果”及“欣赏
政治与政策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并透过从中获得的启示来平衡当代国际秩序,实现印度
自己的利益及愿景。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作为更为强硬、果断,国际秩序的变迁似乎无可
避免,而就让中国导入“正轨”这点对印度的前景显然至关重要。
中国崛起对印度的启示
在《印度之道》中的第一章节第一段,苏杰生给予中国其应得的称赞。根据苏杰生的说法
,中国的崛起是开发中国家的首例,而这样的个案强化并刺激了同样身为是类国家的印度
,并催化了印度的竞争本能。印度可以从中国施展抱负及发展的路径中学到许多东西,其
中最先汲取的则是有关如何展现印度在全球性议题中的重要性角色。苏杰生认为中国同时
运用清晰的外交战略及冒险的行为,以因应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国际事件,从而拓展在区
域内的战略生存空间。据他所说,中国在(崛起的)最初几年中,便利用这样的外交手腕
在美国与苏联之间周旋,并自两方获得双重的利益。
本书章节【尼姆佐-印度防御】描述了苏杰生对于过去印中关系时而紧张又时而交好的处
境观点,并讨论在多极国际关系体系中如何建立双边友好的真挚关系。印度与中国是亚洲
古老且伟大的文明,然而两国却从以往的知识、商贸及宗教交流,转变成今日的互不信任
及权力博弈、竞争,对于这样的变化,确实需要透过双方进行深切的自省方能有所改善;
这不仅仅只是为了印中两国的双边关系,更应该是着眼未来的必要课题。
当前美国与中国的互动中,“接触胜于疏离”的启示或许对印度外交官员来说,需要一些
时间来理解、消化。过去20年来“中国似乎往往不战而胜”,根据这样的发展经验,当今
社会,科技、贸易及连结似也决定了国家通往的发展层次路径。就如同中国一般,金融性
工具、发展及连结计画等,势必成为印度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不过相反的,印度也应该
谨记守护国际公认的准则、透明性、平等性及对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尊重。
根据苏杰生的说法,中国的发展经验,印度是可以加以参考、比较的,不过单纯的“模仿
”对于拥抱多元社会的印度却未必是个解答。值得注意的是,苏杰生并未使用“民主”跟
“权威”这样的二分术语来区分印度或是中国,而是承认印度与中国是两个极为不同的政
体及社会,从而印度如果为了证明自己忠于上揭价值(守护国际公认的准则、透明性、平
等性及对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尊重),而与中国有别,则必须针对各种议题进行辩论,并努
力实现自己的远大志业。
边界争议与印中的未来紧密相关
苏杰生断言,面对与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争议并确保自身主权边界,印度需要更为现实的
现实主义思维。维持边界上的安宁与和平是过去30年印中边界避免更进一步冲突,同时也
是未来两国互动的基本底线。“印中关系如同亚洲的兄弟情谊”,这样的政治理想化论述
程度上模糊了印度过去对于毛泽东及其对中国影响力的评估与认知,在评估可能出现错误
的前提下,“贸然躁进将意味着风险,同时也应谨记避免将冒充胆怯作为战略手段或将优
柔寡断的决策当作智慧的决定。”
当年的尼赫鲁为了避免与中国发生立即性的边界冲突,而未遵循副总理萨达尔.巴尔特(
Sardar Patel)的警告,即“中国势力进入西藏后将对印度构成长期威胁”,这也使得中
国在1950年“迁入”西藏后确定了印度与中国的大致边界。尼赫鲁试图避免做出艰难决策
的心态,不仅导致作出了对边界情势的瑕疵分析,甚者进一步地侷限住印度军队领导阶层
在1962年边境战争中的决策。1962年的战败者的不仅是印度而已,而是陪葬了整个两国关
系。
虽然印度与中国在推动边界对话方面的制度化过程有深刻的进展,迩来中国对中段(锡金
)与西段(阿克赛钦)争议地区的主张似与过去似有所不同,边界的入侵、另纸签证及军
事接触等种种举动都显示一个有别于以往且更具有胆识的中国,避免采取躁进举措或已不
再是种决策上的选择。
是时候正视被忽视的问题
2009年的金融危机是中国在区域或全球地位的转捩点。苏杰生回忆起当时中国日益增强的
自信心,身为印度的邻国,这样的影响力转变在相互比较下也尤然可见。苏杰生表示,
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是印度外交史上的沈重负担,不过这样的事件机遇,却也提
供了中国介入南亚地区及战略事务的突破点。后续有关巴基斯坦与美国的互动关系、中国
与巴基斯坦在核设施的建设及阿富汗和平进程的合作等,都凸显中国在南亚地区或印度的
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
1962年印中战争爆发后,作为与印度传统上的宿敌而言,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变的更为
密切,这十足地展示了所谓“现实政治”的本质。中巴之间的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对中
国而言具有双重意义: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及限缩印度在南亚地区的重要
性。这些历史现势及中巴经济走廊的提出,皆公然地忽视印度的主权,这样的举措实然不
利于印中关系的建立,而北京方面持续打发对印度的承认也并非是一个有助于建立两国关
系的作法。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交往互动自然存在“声誉成本”,亦即对于国际社会制裁伊
斯兰恐怖主义的态度,将程度上施压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但印度不应该等待中国
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存在才有所行动,反而应该在与中国的互动过程中直接并明述地表达自
身立场。
恪守互惠原则
苏杰生强调,近代中国在处理有关印中关系的进程上缺乏互惠精神是不争且令人感到不甚
愉快的事实。某种程度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俗谚似乎不适用于中国,新德里与
北京的外交互动上有诸多相关的案例可以回顾。印度独立后,基于同为开发中国家及泛社
会主义的立场,使印度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取得在联合国中代表中国席次的代
表权,然而中国并未在印度嗣后争取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席次上给与相当
的支持。
在另一方面,中国制的商品在印度经济市场泛滥成灾,破坏印度原有的相关产业,甚至中
国政府也从未认真考虑印度长期所呼吁、期盼的,对印度制药或IT服务产业进行市场开放
。这样的情境,不禁令人联想到,中国并未实质反对部分友中国家持续拥有核子武器,甚
至有论点指出中国私下提供相关核技术给这些国家,但中国却用印度为签署《核不扩散条
约》(NPT, Non-Proliferation Treaty)为由反对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
Nuclear Suppliers Group)而影响印度在国际上的权利 。
苏杰生认为“印度政策圈、工商业界及社会大众,对于中国利用廉价产品破坏印度经济市
场的倾销行为已有普遍的认知。”,这尤其置印中经济合作处于一个更为复杂的状态,这
些中国制商品的倾销也正逐渐蚕食、侵害印度国内的生产能力。现今,武汉肺炎(或称新
型冠状肺炎、COVID-19)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后,印度除了将重新思考自身的经济政策外,
料将加强“自我生产”与“自给自足”的能力,亦即反应在印度政府将更加重视“在印度
制造”的政策推动。
在全球及区域间学习如何宽以待人
苏杰生的思想清楚地描绘出印度的放眼全球的野心及表现出印度有意愿与周边国家甚至区
域外邻国进行更为积极的互动,因此“印中之间的平衡均势不会仅只发生在两国之间,而
是在更大的范围内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印度与中国在全球或区域的融合或和解将不会是
意料外之事,纵使在双边合作议题上仍存在挑战,但依旧能够利用多边的契机加以合作,
这类平台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峰会、俄印中三国机制集团、上海合作组
织或有关气候变迁议题、贸易或非洲地区的合作关系等都将有利于让双边存在的歧异露出
和解的曙光。
当中国表现出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时,印度也将展现出对东南亚或东亚地区的企图心。观察
过去印度在90年代推动的“东望政策”及当前莫迪政府推动的“东望政策”,印度确实已
经深入日本、韩国或远东地区的其他国家。印度-东协关系促使印度与亚洲邻国间的互动
与接触,这样的氛围活络了印度的过往僵固的外交政策,是以印度与中国必在更广大的国
际舞台上面对彼此。
有趣的是,尽管苏杰生在书中多次地倡导印度应与亚洲重要经济体进行互动,然而身为亚
洲四小龙的台湾仍被排除在外。在这之前,有些相关的主题研究或著名的国际关系著作早
已经意识到台湾在中国和亚洲崛起间所扮演的作用与角色,例如前印度外交部常务次长希
亚姆.萨兰(Shyam Saran)在2017年的著作《印度如何看世界》(How India Sees the
World)中便将台湾归类为东亚的“实质经济体”;另一为前外交部秘书拉吉夫.斯克里
(Rajiv Sikri)在他2009年《挑战与战略:重新思考印度的外交政策》(Challenge
and Strategy: Rethinking India’s Foreign Policy)书中亦称“台湾是东亚地区充满
活力的经济体”,他赞许印度自1995年以来与台湾一直保持积极的互动关系,同时也指出
两岸关系的动态对于印中边界的军事平衡亦有深远的影响。
苏杰生反复强调印度必须尽可能地向外触及以获得最大程度之利益。印度政府是否准备好
与台湾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并承担有关风险将是件值得观察的事,而呼应苏杰生的说法,“
并非所有的风险都是无法承担的,有些只需要经过信心计算及日益渐进的政策管理决心”
即足矣。印度身为一个有抱负心的大国,必须将视野投入更大的蓝图、愿景当中,藉以平
衡不断崛起的邻国势力,同时并保持亚洲地区的稳定发展。
展望未来的道路
缓慢的经济改革和延迟面对极端选项是印度崛起的严重阻碍,在前进的道路上,大多数的
改革推动者会遇到根深蒂固的观念或经验影响,以致于造成两极化的讨论结果,印度势必
得舍弃这类保守或防御性的心态,不过印度的历史及更迭的权力统治所形成的不连续性或
许对化解这样坚持传统的僵局将有所助益,更重要的是印度自己毋须屈服于施压或因说服
而自限期选择。不论是对于过去中国共产革命及民族主义,或是70年代后叶改革开放后的
中国崛起,印度对中国的了解都付之阙如。当前印度需要的是国内各大社群诚实且坦承的
沟通、对话,同心协力地实现更好的平衡与利益融合。最后也谨记,与其与邻国维持长期
紧张的关系,务实地解决问题或许更为上策。
4.附注、心得、想法︰
不用说那么多
早日打爆
跟日本2062未来人说的依样
兼并中国
中国从此不存在
一切问题就都搞定
作者: kepf (被宠坏的猫奴)   2020-10-10 15:40:00
吞掉中国不就解决他的问题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