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选举人团制度不公平?这正是美国避免分裂

楼主: FoRTuNaTeR   2020-09-20 19:51:05
王者出国深造淬砺后载誉归来 大家晚安 我是阿曌她老公啦 好不容易回来了 特发表U文
┌─────────────────────────────────────┐
│                                     │
│   选举人团制度不公平?  这正是美国避免分裂而成为伟大国家的基础   │
│                                     │
└─────────────────────────────────────┘
https://upload.cc/i1/2020/09/20/EjfSiI.jpg
(预示有朝一日全美五十州皆由我大台湾民主进步党执政之启示录,本人点评)
Photo Credit: Reuters/达志影像
┌─────────────────────────────────────┐
│                                     │
│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
│                                     │
│ 我们从美国开国的历史、《联邦论》的讨论与南北战争,           │
│ 可以暸解“选举人团”出现的原因。                    │
│ 也说明了为何“选举人团”制度这么奇怪,美国还是不太有人敢去动他。    │
│                                     │
└─────────────────────────────────────┘
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相信大家都发现一个奇妙的状况。
那就是希拉蕊 (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的总得票数
明明比川普(Donald John Trump)多出20万票左右,
但却因“选举人票”比川普少了51票,硬生生地输了这场选举。
以台湾的民主经验来看,民主不是应该票票等值吗?
为什么会发生总票数明明赢过对手,选举结果反而输给对手的怪事?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稍微简介一下美国总统选举的
“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制度。
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是一种“间接选举”。
也就是民众先投票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投票选出“总统”。
过去台湾有一段时间也是由人民先选举“国大代表”,再由国大代表选出总统。
但美国的选举人制与台湾过去国大代表的不同之处在于,
美国的选举人“惟一功能”就是投票选总统。
而选举人产生的方式,就是由各党提名,
再由“各州”(这是重点,请各位牢记这个单位)州民投票选举出该州的选举人,
而每一个州是采“赢者全拿”(Winner-take-all)的原则(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
。这个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以“州”为单位,整州选出来的选举人都要采取“同一立场”
。这个奇妙的原则,就是美国选举人团制度最特别的地方。
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美国干嘛要设计一个这么奇怪的选举制度?
更精确地问,美国干嘛要设计一个以“州”为单位的选举制度?
(虽然各州所持有的选举人票总数会依据人口调整,算法的沿革请参考
〈从美国大选“胜者全取”的选举人票制,回顾“计票”的演变〉)
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说得夸张一点,关系到——
┌─────────────────────────────────────┐
│                                     │
│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国家             │
│                                     │
└─────────────────────────────────────┘
美国是一个国家,这句话在现在来看根本是一句废话。
但我们回到美国开国的年代,这句话可是既严肃又严重的问题。
在北美十三州仍在与英军交战时,这十三州都有“各自的成文宪法”,
所以从国际法来看,各州其实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而在一开始,这十三州基于同盟需要,
在1781年订立了“邦联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但根据邦联条例所组织的邦联国会,因为并非民众直选,而是由各州政府指派。
所以大家可以想像是类似十三个不同国家的代表聚在一起开会,共同讨论合作议题。
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各州的代表因为只对自己所属的州政府负责,
所以都只关心自己州的利益,导致整个议会像是一盘散沙。
https://upload.cc/i1/2020/09/20/Aut5r6.jpg
红色区域是革命之前的十三个殖民地,
粉红色区域为法印战争之后大英帝国主张的地区,
橘色区域为西班牙主张的地区。
而后虽然打赢了独立战争,但“十三州邦联”仍是面临相当险峻的形势。
我们若是看一下当时的地图:在邦联的西边是面积不输他们的“法属路易斯安那”;
在邦联北边是仍被英国控制的“加拿大”;
在邦联南边则是西班牙控制的“佛罗里达”。
除了东面是大西洋以外,新生邦联的“三面”都被强权的殖民地给包围。
而就算是大西洋那一面,也必须提防来自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攻击。
在外在压力以及土地共同开发问题的驱使下,
美国的开国元勋认真讨论,要让各州进行更紧密的联合。
我们如果看《联邦论》(Federalist Papers)的记载,
就可以看到汉弥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第十五篇对纽约州民的呼吁,
就提到了建立更紧密的联邦,是为了迫在眉睫的:
外债问题、外国势力非法占领十三州领土问题、密西西比河航行权问题
、土地炒作问题、没有共同货币造成的信贷问题。
因此在1786年由维吉尼亚州提议召开“安纳波利斯会议”(Annapolis Convention),
希望修改“邦联条例”,将邦联改组成更紧密的“联邦”。
“联邦”是影响美国产生“选举人团”制度的第一个背景。
美国的立国过程是由“十三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
这与欧亚许多民族国家是“由帝国传承而来”或是“由帝国独立出来”
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史经验。因为美国的各州原本都是“国家”,
所以他们建国经历的不是由中央分权给地方的历史经验。
而是倒过来,由地方“授权”给中央建立政府。
所以“州”在美国宪政制度里的地位不祇是一个“行政区”,
而是美国这个国家统治正当性的基础。
而建立选举人团的第二个背景来自《联邦论》。
台湾学者萧高彦在《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史论》中提到:
在这本由美国几位开国元勋(主要是麦迪逊(James Madison)跟汉弥尔顿)
共同以“普布利乌斯”(Publius)为笔名发表的文集中,
阐述了很多他们对宪政设计的想法。
在规划“联邦”的制度时,他们参考了法国孟德斯鸠(Montesquieu)
所写的《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
孟德斯鸠提出了一个在现代台湾也很常见的观点:“民主祇适合小国寡民。”
但孟德斯鸠接下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祇要先让比较小疆域的国家实行民主,
再透过“协约”(Convention)来建立“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lic),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些理论,又刚好符合美国在立国时期的邦联结构。
而孟德斯鸠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我们从小就从课本上学过的“三权分立”。
因此“联邦共和国”跟“三权分立”就成为美国在设计宪政体制时的两个主要原则。
目前许多讨论“选举人团”的文章都有谈过在1787年讨论总统应该如何选举时,
有下列四种方案:
 ⑴ 由国会中选出一人
 ⑵ 由各州州长中选出一人
 ⑶ 全国人民直选
 ⑷ 选举人团制度
但比较少提到的是,为什么最后选择了选举人团。
其实理由就来自于我们谈到的“联邦共和国”跟“三权分立”两个原则。
首先,如果选的是“由国会中选出一人”,这牴触了三权分立。
他让立法权掌握了行政权,变得过分强大。
当时开国元勋甚至认为立法权本身都太强,
所以把它拆成“参议院”“众议院”,所以根本不可能让议会能产生总统。
而由州长中选出一人,这牴触的是联邦共和国原则。
他让某一州权力过大,这会让那州能掌控全国的行政权。
而且也容易让州跟州之间形成派系,最后让国家瓦解。
而由人民直选,这同时牴触了联邦共和国原则跟三权分立原则。
因为当“行政机关”“立法机关”都完全反映了同一批人的意志时,
其实就跟行政立法结合无异。
因此两者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选出,才能让行政跟立法真正达到分立的价值。
而配合联邦共和国原则,最好就是让直接民意反应在以“州”为单位的意见上,
再由各州的代表间接选出总统。
这又能顾及让人口少的州,不会因为总票数少就被边缘化。
而因为上述两个背景,才让美国选择了选举人团制度,并且终于成为一个国家。
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就。
例如在稍晚的1819年,在南美洲的英雄玻利瓦尔(Simón Bolívar)
从西班牙殖民独立后,就想仿傚美国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但因为搞不定各地的利益跟派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1831年解体。
分解成今日的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
而美国也在19世纪差点分裂。
一般对南北战争的诠释,都聚焦在“自由”与“奴隶制”的对抗。
但从更深层的角度,南北战争反映的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差异。
根据富勒(J.F.C.Fuller)的《战争指导》与《西洋世界军事史》,
奴隶制度的争执来自于美国南北不同的“产业结构”。
对南方的农业州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大量、廉价、教育程度低的劳工
来发展棉花种植跟热带栽培业;
但对北方的工业州而言,需要的是受过教育的技术工人或是商业人才。
因此双方的产业发展方向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造成了对黑人解放的政策差异。
这时火上加油的,是被美国买下的法属路易斯安那,与更西方新加入州的态度。
他们偏向哪一边,就能决定美国最后会成为“农业国家”还是“工业国家”。
而东部的南北各州,在争取中西部各州的支持时爆发更多摩擦,最终终于演变成战争。
而到了战时,南方各州的态度,已经不是要林肯(Abraham Lincoln)接受黑奴制度,
而是要求“独立”。
所以他们直接在1861年成立“美利坚联盟国”(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
最后在薛曼(William Tecumseh Sherman)与格兰特(Ulysses S. Grant)的攻击下,
终于消灭了美利坚联盟国。在战后,北方的联邦政府为了避免南方成为分离主义的温床,
尽量以宽大政策希望不刺激南方各州。
但仍让南方各州对北方仇视,这导致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
林肯所属的“共和党”祇能拿到北方的票,而南方都支持“民主党”。
这个南北分裂的投票倾向,一直延续到小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靠“新政”一口气翻转了南北板块,才渐渐形成今天美国选举的两党板块。
而这段历史或许也说明了,为何选举人团制度这么奇怪,美国还是不太有人敢去动他。
因为这套制度对小州声音的保障,正是美国避免分裂而成为伟大国家的基础。
核稿编辑:翁世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3951
作者: kisaraki1976 (老月)   2020-09-20 19:57:00
人民直选那段,就是避免总统制完全执政,真有即视感。
楼主: FoRTuNaTeR   2020-09-20 19:58:00
欢迎如同释字第419号解释副总统得否兼任阁揆各取所需
作者: dlija7814 (谯(‵皿ˊ)谯)   2020-09-20 20:03:00
好文推推
作者: yoshilin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   2020-09-20 20:07:00
但是现在川普也跟完全执政没两样共和党整个被川普绑架根本少了制衡行政的力量
楼主: FoRTuNaTeR   2020-09-20 20:08:00
谢谢!另新增‘延伸月读’: [讨论] 美国选举人制合众国的明天:简介美国“选举人制度”与两党政治生态
作者: genheit (genheit)   2020-09-20 20:09:00
楼主: FoRTuNaTeR   2020-09-20 20:09:00
 ↑非残体字,我祇是看到笔划比较多的那个字会极度不爽
作者: rwhung (画一只鸡)   2020-09-20 20:10:00
他们谈的制衡又不是只从党的角度去看,在野党制衡执政党行政、立法、司法互相制衡 才是当初的原因
楼主: FoRTuNaTeR   2020-09-20 20:12:00
#1VDxJhZR (HatePolitics)文中亦有论及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作者: rwhung (画一只鸡)   2020-09-20 20:13:00
州和联邦,参众二院 也是不同考量
作者: angellll (長尾巴的天使)   2020-09-20 20:39:00
左胶的支持者 谈政党被绑架先撒泡尿照照镜子吧说绑架 比有谁挺强奸犯 毒犯 当人国民英雄强呢?
楼主: FoRTuNaTeR   2020-09-20 21:08:00
我和天使你一样川粉啦!不会在秦城一个月就被掰弯转性
作者: SoftPig (SoftPig)   2020-09-20 21:13:00
被绑架?你当裴洛西是塑胶?
楼主: FoRTuNaTeR   2020-09-20 21:20:00
裴洛西在我在秦城这段时间怎么了?
作者: chiguang (完美工具人)   2020-09-20 22:06:00
你出桶了喔?真快XD
楼主: FoRTuNaTeR   2020-09-20 22:22:00
噗~还记得我喔?D大调D大调._.感恩您 承蒙您
作者: SoftPig (SoftPig)   2020-09-21 01:39:00
我是要回五楼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