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卢斯达:艺人小S对“课纲”的批语很适合

楼主: vikk33 (陈V)   2020-09-12 12:05:03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卢斯达:艺人小S对“课纲”的批语很适合作为探讨注脚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avGYzD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upmedia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台课纲“略古详今”争议——历史课是为了建立“情感连接”吗?
台湾最近又出现历史科争议,“课纲”被指“略过详今”,上古和中古历史“太浓缩”,
春秋战国、刘邦、黄巾之乱、三国、魏晋都简略;也没有《史记》、《汉书》等等;“中
国史”也早被定义为“东亚史”一部份。亲中者说这是教育“去中国化”。新闻传到中国
,中国网民十分愤怒,批台湾课纲一看就知道“是为了削弱台湾青少年与大陆的情感连接
”。天龙艺人小S也来嘴:“这三国志为什么要抽掉啊,我觉得小朋友多读一些历史,不
是很好吗?”、“我多么爱武则天那个戏剧……一代女皇武则天~~~”。
关于如何教历史的争议,小S的娱乐批语就十分适合作为探讨的注脚。这里有两个问题,
就是“多读一些历史”(一) 以及“为什么 XXX 不教”(二) 的问题。是否多读一些历史
就好呢?
(一) 肯定不是“读得越多就越好”,在哪个国家和地方都不是。因为我们不是在谈“多
涉猎知识好不好”这个泛论问题,而是讨论在学生、老师、考试机关在有限空间之下,对
历史烟海如何筛选的具体问题。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这类时间跨度,随便一段深入研
读,都是一世功夫;然而抽离来看,很多时期,如果在中学程度呈现,只能是不断换朝换
代、皇帝臣子争权夺位的支离过程,甚至会令人产生“历史不断按照一个规律重复”的错
觉。在具体问题下,绝对不是“多读一些历史”就好,否则我们为什么不教国中生读皇帝
起居注?
起居注当然有人研究,主要是专门学者。有时被学界视为异端和“不正统研究”的《万历
十五年》就大量研究过明神宗的起居注,推敲其心理状态。然而我们在谈国中生高中生,
那就肯定不是越详细越好,而是能否呈现出大致框架的问题。如果不能呈现出框架,你知
道武则天有多少个面首,也培养不到具体的历史观,只是在一些极小的问题钻研,只是屠
龙之技。你只是“知道”了,但大量而没有方向的“知道”并不是知识。
(二) 为什么三国不教?作为在香港读过所有阶段、也读过所有阶段的历史课、中史课的
过来人,我就记得,香港中学的中史科,确实跳过了三国时期,原因就是“考试不考”;
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都略过不教,同样是因为考试不考。
那个年代香港中史的考试 + 教学范围,记忆中是这样:西周至春秋战国就超简略,很快
就到秦始皇才讲得多;楚汉也是简略,之后就到汉,再到出题热门的武汉帝;之后又开始
简略,到了隋唐,甚至武则天也是略去,重点是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安史之乱,之后又
略,到了宋朝,掠去同期存在的辽朝和金朝;之后蒙古称霸、元朝建立,略去;之后就是
“明太祖的政策”,之后整个明朝略去,最多是制度史谈过继续中央集权、仗打朝臣和厂
卫制度;
然后就到“满清初年的统治、民族政策”,大清也不是一个一个皇帝去看,顶多就是“康
雍乾”提一提,之后就到了大清后期的危机时代;国民党、共产党、军阀、各个外国势力
的混战,也像十六国南北朝一样省略,之后就到中华民国抗日,再到国民党后期如何腐化
,共产党取而代之;新中国建立,之后也省略,一跳就跳到改革开放;最后顶多是香港前
途问题讲一讲。
为什么 XXX 就不教——这个问题亦极为有趣。小 S 的话听来很“傻逼”,但也是其他社
会贤达的进路。喜欢三国的人,就觉得三国一定要教;喜欢武则天的人,就觉得武周一定
要教。台湾本土派可能觉得大肚王国、荷治日治一定要多教;国粉可能觉得这些可以简略
,但要多讲郑成功和清治时期,而 228 可以简略。因为大家都认为“历史”是一个统一
的情感本体,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复制自己的情感和世界观,历史当然是各方争夺的场所
,也必然是政治的伸延。
“历史”变成“思想 DNA 复制工具”久矣,有问“为什么三国不教”,就是一些人认为
三国是“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重要节点。因为刘关张赤壁孙家曹脍炙人口操,所以一定
要有,没有就“大逆不道”,不知自己是谁了;但其实香港就没有教三国 (至少在我的经
验)。“为什么不教 XX”,就是习惯将历史锁死在汉民族帝国在观念上的传宗接代;因为
他们很少问“异族征服王朝和混战时期”为什么不教。
这种暗藏倾向的反问,暗示出历史教育一向作为“情感教育”的操作习惯。就像香港的新
儒学者钱穆写《国史大纲》,就直接自报家门,不隐藏这是中华民族主义的作品,是为了
抗日而写。历史在现实往往是为了宣扬“你的源头是什么”,即告诉下一代“你是什么人
”,从而为现实的统治者嫁接“统治合法性”。然而如果过度强调,就会令历史课变成情
感教育课,即国民教育。历史课有情感和国民教育成份,不代表它就是情感课和国民教育
课。如果要强调爱国、敬祖、中国中心 (或台湾独立),或者应该另设新科,而不是纯粹
靠历史科偷渡。虽然一个体面的国家或政府,是否应该设立一科强调血统民族式
(folklore) 世界观的情感教育科,又是另一个问题。
总之,下一代为了他们自己而学历史,而不是为我们而学历史;今日学历史是为了应对今
天,而不是应对昨日;不是为了保卫某种政权或意识形态而存在,而是为了令人慎思明辨
、启发每个人对历史、史料、叙述、史观都保持质疑。问“为什么 XXX 不教”,就是在
说“某些事情一定要教”。近代、切身的大概就“应该尽量教”,这应该没人会争议;而
不近代不切身而学生学校没有时间都要教的主张,究竟是在谈历史科和教育本身,还是在
说要维系一个神话 (myth) 呢?
诚然当中的分寸并不是有标准答案的对错问题。然而“为什么 XXX 不教”,似乎就是在
暗示“XXX 一定要教”,有一个“正统”、柏拉图意义下的“理型”的历史。然而司马迁
的《史记》,也是说自己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也只说自己是
“一家”,并非“独家”。既然司马迁也不过是一家之言,那么每个地方每个国家的课纲
,也可以有它们在具体脉络下产生的“一家之言”。问“为什么 XXX 不教”,仿佛是说
“成一家之言”就是错。这是对历史的天真和误解。
※作者为香港青年评论者/作家
4.附注、心得、想法︰
一百多年来
建构中华民族或者中国
所生产出
的那种近乎法西斯或根本就是
的历史文化
产出
一具具
比巴夫洛夫反应还不如
僵尸一般的狗屎民族主义者
作者: peterturtle (peter_turtle2000)   2020-09-12 12:22:00
讲的像是教了美国史就会变成美国人一样 O3o
作者: okgod (!)   2020-09-12 12:47:00
好喔,把国英数都抽掉一堂来学历史
作者: athome1 (居家)   2020-09-12 12:56:00
反正怎么改那些外省人舔共的都有意见
作者: angelstephen (山风岚)   2020-09-12 13:51:00
以前的历史课,就是中国人制造工厂
作者: ppc ( )   2020-09-12 14:37:00
推这篇
作者: chihweicheng (cwcheng)   2020-09-12 14:48:00
变成美国公民,要懂美国史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