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VMtNbCm ]
作者: DCHC (纯爱基本教义派♥)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1949外省人484救了台湾饮食?
时间: Fri Sep 11 21:04:34 2020
※ 引述《illmatic (我爪我骄傲)》之铭言:
[de.]
: 展更细料理。真正登上国际的美食几乎都是外省食物。
: 1949年的外省人484救了台湾的美食界?
神创造宇宙万物,赐给我们食物。
民国38年的错误,偶然将外省食物带来台湾省。
虽然外省菜的美食,俗称为功夫菜,但是不一定可以保护身体健康。
福建省、广东省的移民,带来他们的家乡食物,
但是这些食物,很少是好吃又保护身体健康的食物,可以说是美食的,
是阉鸡、梅子醃肉、与桔子酱(水煮肉的沾酱)。
对许多外国人来说,最有名的中国美食,不是中华炒饭,不是糖醋排骨,
而是不加味精,熬煮高汤超过六小时的清炖或麻辣牛肉面。
对于常吃稻米的我们来说,中华炒饭没有扬名国际,有点惭愧。
但是中华炒饭必须改成少油少盐,不加味精。
而原住民也有美食。
《光华杂志》原民美食,狂野台味
2012 / 2月
文‧朱立群 图‧林格立
最早的台味
原住民族是台湾最早的住民,汉文文献关于其饮食文化的记载,可见于三国时期沈莹的《
临海水土志》,记述当时的台湾“既生五谷,又多鱼肉”,岛上的住民把捕猎来的鱼肉、
兽肉存放在大瓦瓮里,盐卤数月,即成美味的“上肴”;要吃的时候,“凿木做器如猪槽
状”,然后把食物摊置其上,吃饭时,原住民两两相对蹲坐,“十十五五共食之。”
此外,人们“用粟造酒,木槽储之,用大竹筒长七寸饮之。”饮宴之余,还会唱歌助兴。
对照原住民现今的饮食文化,虽然各族之间的发展略有差异,但大抵承袭了1,800年前祖
先族人的饮食方式。
譬如,阿美族人的“喜烙”(silaw),以盐醃制生鱼、生肉;泰雅族醃肉“的么面”(
tmmyan)的醃料则添加了糯米,味道也较酸。
又如,即使原住民如今几乎都跟汉人一样以稻米为主食,但除了世居兰屿的达悟族之外,
其他各族都有以黍酿酒的传统,小米酒因而也成为人们最熟知的原住民部落名产。
根据《临海水土志》的描写,原住民族很早就以竹筒当作盛酒的容器。布农族文史工作者
田哲益在《台湾原住民的社会与文化》书里指出,原住民汉化以前,使用的餐具都很简单
,盛汤用竹筒、盛饭肉则用藤、竹编成的笾具。
竹子,因而是原住民“取之于自然”的传统煮具。根据田哲益的说法,泰雅族人传统的“
竹煮”,指的就是如今制作竹筒饭的方法:砍下盛产的桂竹、锯成节状,将浸泡8小时以
上的糯米填入,传统煮法不添加其他配料,以月桃叶封口后,蒸熟或煮熟即成散发天然叶
香的米饭。
原住民的天然煮具还包括石头与树叶,例如阿美族传统的“石煮法”,将槟榔叶柄拗折、
固定成方形船状容器装盛野菜、鱼虾等食材,注入清水后,丢入烧红的石头将水煮沸,再
以少许的盐调味,即是阿美族传统的石头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