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TUST (国立金城武科技大学)》之铭言:
: 其实我是真的还蛮好奇的
: 在骂国民党立委砸立法院的时候
: 以前这种事都是民进党用更激烈的手法在做
: 然后骂国民党的所有政策
: 直到今天完全执政后
: 感觉变得比以前的政府都还霸道
: 以前骂的ECFA糖衣毒药继续用
: 以前骂的消费券 现在换个名称做差不多的事
: 监察院长提出一个争议名单
: 甚至酬庸的法案直接不演了
: 准备让小党工们蹲三年直接当公务员
: 但重点是
: 以前的政府有不好的政策
: 护航跟批评的声音都会有
: 但现在有不好的政策
: 基本上没有批评的声音
: 如果有 也会被大量的护航言论给盖过
: 但我不觉得民进党或泛绿营提出的政策
: 是有什么对一般的黎民百姓特别好的地方啊?
: 为什么现在的民众
: 好像都是深信着民进党不疑而且非常的支持民进党呢?
: 难道公务员维拉跟228提款机每年拿出来斗一下
: 民众真的很买单吗?
: 有没有人有什么看法啊?
我蛮喜欢这个议题的,正巧这个讨论串里尚未看到近似论述,就让我发篇废文吧。
首先,你是把“没有批评的声音”搞错了,正确来说该是“有批评但大众共鸣不足”。
“大量的护航言论”或许有助于压低共鸣,但这几年下来,其实更常看到的现象是,
护航言论促长的是各自基础支持者的固盘,并无法拓展到中立选民,
而少了中立选民的选边,该议题注定会落入共鸣不足的下场。
有了这个认知后,我们才能进到下一步的问题,也就是你所提的:
“不觉得泛绿营提出的政策是有什么对一般的黎民百姓特别好的地方啊”。
同样的,我们需要先理解,政策好坏许多时候是相对&复杂难解的。
对有房族好的政策,多半对无产族不利;对资方有利的政策,却未必完全对劳方不利。
于本文,我不对政策好坏做辩驳,因为每个政策都值得超过一篇文章来论述,
也不是我想要表达的重点。
我的看法是,人有三急……不对,是选民做支持判断时,有三个基准──
●顾生活:拼经济、发大财、就业顺、买房买车、税赋涨跌……
●持理念:死刑、核能、环保、保育、LGBT……
●看未来:统独、制度性改革、国防/外交、经贸布局……
我的举例绝对有偏废,大家可以各自填入喜爱的议题到这三类里面,正反面皆可。
只是要记得,每个选民对这三类&其子题,所赋予的权重会有极大的差异。
例如,我无法接受与中国统一或联邦/邦联,所以任何没有明确表态/倾中的政党,
都会被我扣上一大笔分数。
有了基准后,或许会比较好判断,为什么“那些政策昨非今是,选民却不在意”。
我这边提示两点:
1. 支持某政党的选民结构,已经产生转变了。2008仍支持民进党的死忠选民,
放到2020的817万里面,却可能只是其中的两三成。
这个结构,可以是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地区……太多可以讨论的了。
2. 支持者是可以被说服/教育/洗脑的,尤其是放到现实里面的情势变化。
以前勦共反攻中国也有人信,现在再怎么台独也不敢说要正面硬扛。
民进党从台独党纲到台湾前途决议文,也只是十年内的事。
调整过程中,自然可能会掉票,但也请谨记上面的权重问题,有些议题大到不能忍,
有些则是眉头皱一下也就算了。懂选举的政党,在这之中确实比较擅长平衡。
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常会不自觉得落入陷阱,以为世事/世人永远不变,
以为投票之后就是会跟着党走,没去思考支持者的质变、量变、新的权重比率。
但选民到底是为何而投,这实在是大哉问。
很多政党别说不懂竞争对手的支持者了,甚至连自己的支持者也搞不懂,
更别说调整路线、说帖说服,最后沦为靠赌烂求生,欠缺稳固的思想脉络与组织结构。
现下,台湾的在野党感觉就有点陷入这种困境。
英国 Dominic Cummings 被盛传为 Boris Johnson 政府的幕后首脑,
他的功过我不予置评,但某报导(在此我有超译)中曾提到,同党议员说 Cummings:
“很擅长分析选民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哪些事可以踩线、哪些事不行”。
谨以这句话作为本文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