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网址︰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736893
2.新闻来源︰
ETtoday健康云 | ETtoday新闻云
3.新闻内容︰
“自付医材上限”心脏节律器也中奖 20种品牌、价差4倍却仅1种天花板价
记者陈凯力/新竹报导
卫福部健保署针对健保自付差额医材祭出新制,针对8大类352项医材订出自费负担上限,
8月上路,引爆医界反弹,中华民国心律医学会植入式心脏仪器委员会主委林圀宏说,
2020年3月26号代表中华民国心律医学会节律器委员会出席卫福召开的专家咨询会议,针
对有关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调节器核定费用案,明确反对健保署只订定单一上限,建议必须
依照功能分为高、中、低三个组别、三个上限。健保署官员当下回复以他们的专业度难以
区分,林医师依照健保署要求将其分类后回报给健保署,但是健保署完全没有听取意见。
面对争议,卫福部虽表示将再度开会,但中华民国心律医学会却没被邀请,林圀宏也质疑
“难道有不同意见的,都被排除在外?” 希望卫福部能广纳意见。
https://static.ettoday.net/images/4937/d4937379.jpg
▲心脏节律器高达20种,价格从2万到8万不等,健保完全给付比较低价的医材,必须每
3-6个月到医院回诊检查,而高端节律器可透过云端回传资讯给医师,尤其遇上新冠肺炎
疫情,病患减少暴露在医院反而安全方便,且多数的病患,也能接受选择高端医材。
林圀宏指出,心脏节律器高达 20种,价格从2万到8万,按照健保署的自费负担上限的估
算,天花板价格不管功能、品质、蓄电量等,全部都是4万多的 上限,不仅造成劣币驱逐
良币,高品质医医材因为成本考量退出台湾市场,病患失去比较好的治疗。另外,也可能
变相鼓励原来收费较低的两万块医材拉高为4万多元,造成“病患以比较高的价格,却是
使用比较低阶的产品。林圀宏坦言“当天出席的健保署官员,并没有反对医院可以这么做
”。
林圀宏提出建议,健保署应该根据20种不同的节律器,订出不同的自费上限, 而不是20
种节律器,只有一个自费上限。这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以节律器来说,健保完全给付比较
低价的医材,必须每3-6个月到医院回诊检查,但是,若使用高端节律器,可以透过云端
或APP,所有资讯传给医师,不用到医院,医师可掌握最新讯息,尤其遇上新冠肺炎疫情
,病患减少暴露在医院反而安全方便, 而多数的病患,也能接受选择高端医材。
林圀宏也不满,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力挺新制说,如果有医师认为他的专业度高、理当收取
更多费用,“那他脱离健保,自行开业就好”,“这是非常不恰当的说法。”林圀宏澄清
,医师不会因为健保自付差额医材费越高,医师就赚越多,医师在现行健保制度下只有领
取固定手术费,健保自付差额医材费跟医师薪资完全没有关系。
4.附注、心得、想法︰
中华民国心律医学会真的很可怜,
2020年3月26号在会议上告诉健保署,应该20种不同的节律器,
订出不同的自费上限, 而不是20种节律器,只有一个自费上限。
又或者必须依照功能分为高、中、低三个组别、三个上限。
**两段新闻两种说法,我也不知道那一个是真的?也许分三种是退而求其次
健保署官员当下回复以他们的专业度难以区分,后续就不理心律医学会,也不找
他开会了;
今天卫福部开会,还是没找心律医学会;
政黑、八卦乡民一直洗,也是没有人提心律医学会的说法?
真正切身相关的科别,反而最边缘?怎么这么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