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网址︰
https://reurl.cc/nzAGWX
2.新闻来源︰
yahoo
3.新闻内容︰
中央健康保险署公告订定健保给付医疗器材的自付差额上限,约有89%的医疗院所都必须调
降费用。对民众来说看似是利多,却招来私立医院和基层医师反对,问题不只是医师或医院
少了赚取利润的空间,而是担心医材厂商因此退出台湾市场,将降低整体医疗品质发展空间
。(戎华仪报导)
医疗上需要自行花费的医疗器材,有些需要全额自费,有些则是健保给付有基本功能的品项
,如果想要功能或材质更理想的产品,病患就须“加价购”,在健保给付金额之上自行补贴
价差,这项自付差额在不同等级的医疗院所可能有极大差距,健保署因此订出差额上限。
包括台湾私立医疗院所协会、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都齐声反对。表面上想当然尔,医师和医
院少了赚钱、抽佣的机会自然不满,但就长远的整体医疗环境而言,民众并非没有损失。
台湾私立医疗院所理事、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指出,不少民众会购买实支实付的医疗保险
补贴健保给付的不足,健保定自付差额上限,短期来说保险公司可能受惠,长期而言却是短
多长空。
洪子仁说明,保险公司可以因此少理赔那些差额的费用,最大受益者看起来是保险公司;长
远地来看,保险公司也会受害,民众以后如果要请买医疗商业保险,一定会跟保险业务员说
“我不用买啦,反正健保都已经有差额上限,实支实付也补不了多少,发生事情再说”。
对于本来就没有能力自付差额的病患来说,选择医材本就会倾向低价位产品,并不受影响,
但对最多数经济能力居中的民众来说,可能会少了许多更理想的选择。
不少医院之间的竞争和发展如同军备竞赛,争相引进好的医疗设备和器材吸引病患,订出自
付差额天花板,会减少医院引进高价医疗器材的意愿,医疗器材厂商也会因为成本被压缩,
宁可退出台湾市场,台湾的医材产业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4.附注、心得、想法︰
虽然一开始很多人觉得受惠的是保险
不过我觉得难说,对那些早买好实支实付的可能是损失,但后面新客户对实支实付的需求反
而可能下降。
新制前跟后一样都是转嫁保险公司,但你可能要承受低品质医材的风险,降低自费费用跟可
选医材同时保险需求也可能跟着下降
保险公司一开始可能觉得有受益,但长久来说难讲,近年保险业有许多限制,从业员那么多
,少了一个商品都可能影响一批人
所以这政策到底爽到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