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日本惨到得求市民提供雨衣来当防护衣了..

楼主: TED781120 (苍夜歌)   2020-04-16 14:26:24
※ 引述 《TheoEpstein (Cubs)》 之铭言:
: 这种时候让人不禁鼻酸,日本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来做准备。
: 结果他们不但是什么都没做,还看着中国人把防疫物资扫货扫回中国。
: 等到三月底疫情压不住爆发了,才发现自己手边什么都没有。
: 到底怎么了日本? 
: 唉,这个我这几年常去的国家,遇到中国武汉肺炎居然是如此不堪一击.....
借题发挥一下,
最近在BW买了两本书,作者是清水洁,是日本一个社会记者,
这个人特别在哪里呢?特别在他的故事根本是侦探小说里跑出来的主角,
而且是直接把经历拍成电影都很精彩的那种,
这两本书都是真实事件的纪录,蛮推荐看一看的,
个人感想是头几章都比较枯燥,但是越后面读者会越被字里行间的感情打动。
为什么讲这两本书呢?因为我觉得这两本书描述的内容完美的解答了日本的官僚问题,
这两本书是《被杀了三次的女孩》与《连续杀人犯还在外面》。
https://i.imgur.com/tZ2J283.jpg
https://i.imgur.com/xT67nyX.jpg
用《被杀了三次的女孩》来说吧,这书描述的是1999年底的桶川跟踪狂杀人案,
一个名叫诗织的21岁女大学生在车站前光天化日下遭到持刀杀害,
警察却直到几个月后才抓到凶手,而且还放过了真凶的案件。
诗织遇害前结识了小松,没多久发现对方根本是恐怖情人而且从事色情特种行业,
想要分手时遭到对方的恐吓,甚至找到家里来威胁,
她与家人鼓起勇气把对方的说词录音后报案,可是警方吃案不理会,
诗织在恐惧中留下了遗书藏在房间,
跟朋友说自己可能被小松杀害后,果然被小松买凶杀害。
事后警察找上诗织家人,要求诗织家人对之前的跟踪狂报案撤案,
并在记者俱乐部的采访上莫名的强调诗织身上很多名牌衣饰(实际上很多是旧的东西),
以及暗示诗织出入声色场所(其实是被小松逼去)等讯息,
营造诗织只是一个交往复杂的陪酒女被黑道杀死的形象,
最扯的当然是明明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下作案,犯人却一直都抓不到。
清水洁作为小报社记者报导此事,
他不是桶川上尾警署的记者俱乐部成员所以采访四处碰壁,
结果他成功找到了诗织的朋友得知了真相,以不污蔑被害人的报导取得了信任,
并一步步追查到了小松与他买凶的杀手,
清水告知了警察凶手的藏匿处,但警察却敷衍他毫无作为。
受不了的清水跑到警署放狠话,
说如果再不逮捕嫌犯他就直接把报导登上去让世人知道警察无能,
然后警察终于还是出手了,逮捕了四个人却独缺买凶杀人的小松,
警方公开说明中也只字未提小松这个人,仿佛小松跟此案毫无关系,
清水终于明白警方的目的是要规避他们一开始吃案导致诗织遇害的责任,
所以宁愿不逮捕真凶小松,因为跟踪狂小松被逮捕就真的证明是他们失职,
于是清水再次动用自己的笔逼警方出手,结果就在警方逮捕小松前,偷渡失败的小松在北海
道自杀了。
真凶已死但事情还没完结,因为真凶已死,
警方完全否认他们吃案跟最后诗织遇害有关,
也否认他们有要求撤案,甚至窜改笔录,
还扣留诗织的遗物与遗书,
跑到诗织房间搜索几个小时再撒谎遗书是随手丢在地上的诗织本人没多重视云云,
甚至指控诗织父母只是为了赔偿金才紧咬他们不放,
最后在议员公开在国会拿着清水的报导介入下,
由其他单位介入调查,抓出他们窜改笔录的证据,
让上尾警署数名涉案人被彻职惩戒,事件才落幕。
不过被惩戒的还是没有警署高层就是了。
就像一开始说的,这些内容不是小说,而是真实事件。
他们吃案的理由甚至不是黑白勾结,而是单纯嫌案子麻烦不想办,
吃案导致最后有人遇害后,警方完全没有想到要将功补过,
而是利用媒体优势,污蔑被害人、要求撤案作假来掩盖自己出错的事实,
避免自己负责。
这就是日本的完美官场文化典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