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曾经,我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上)

楼主: nawabonga (vista不到三年就玩完)   2020-04-14 17:11:20
https://is.gd/F7nsQn
曾经,我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上)
04:102020/04/14 旺报 (康庭瑀/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文宣委员会委员)
媒体做过民调,台湾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这
是由于教育环境的缘故。翻开历史课本,你会发现,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十分模糊,且在政
治版图上是分开的,地理课本则把台湾称作“海岛型国家”。物理老师也是左一句“中国
”,右一句“台湾”。仅仅这称呼,便在中国的版图上,划出一道冷硬的伤痕,甚至有句
话我至今仍印象深刻,当时老师说:“中国的飞弹一直对准著台湾,我们旁边就是台南科
学园区(经济命脉),说不定飞弹打偏了就打到善化国中了(我的学校名称)。”
当时我很害怕,不理解为什么大陆要打台湾,台湾是大陆的敌人吗?老师的话在我心里沉
淀了好几年,直到去年初因为习近平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岛内各种“和统”“武统”
舆论譁然的时候,我才重新想起。
一个师长一席言论
 由此可见,台湾的教育环境掺杂了意识形态,将大陆塑造成了洪水猛兽。一个师长、一
席言论,究竟影响了多少学生?
因为教育,学生年代的我,也就认为台湾人不等于中国人。师长们一开口就是国英数,殷
切的目光永远只盯着成绩单,学生们削尖了脑袋也要拼上一流学校,与你一起写交换日记
的同窗好友全是竞争对手。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下,哪个师长会勤勤恳恳地挪出一分闲暇与
你面对面,含着泪花细细地讲述起甲午战争割让台湾的屈辱史?顺着历史老人颤巍巍的脚
步,又讲起国民党战败,无数中国人跟着蒋介石渡海来台。讲完了眼泪一抹,目光熠熠地
喊出中国人吞吐万象的自豪:“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掷地有声的肯定句,总
会在那么一两个学子心中激起一丝涟漪,从而唤醒文化上血脉里对于民族的认同。只可惜
,大人们总是那一句:“你只管念书,其他事都不用理会。”
 念的是教科书,教科书指引了各条通往名校的道路,然而血脉相连的那一条,却在台灯
下一点一点地模糊。
 再说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在南部,长辈们几乎都讲“台语”,听久了多少也会讲
,只是平常习惯讲普通话,“台语”就显得十分生硬。舅妈取笑我怎么连基本的“台语”
都讲不好,台北友人也讶异为什么一个南部人竟不太会讲“台语”。人人都说是“台语”
,其实是闽南话,“闽”是福建的简称,也就是我的祖籍。
浮水之萍无根之木
 祖籍福建,我是长大后才知道的。过去一直以为自己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没有
任何机遇叩开心里的门扉,让海峡的涛声传递著祖国的一丝丝信号。只见祖先牌位前的线
香一根根燃烧殆尽,嫋嫋香烟随风飘扬,年年岁岁,彷佛是对大海彼岸由衷的愧歉。
 如今回想起来,只觉怪诞,一个天天写着汉字,把中国历史当作精神食粮,并虔诚过著
中国传统节日的我,竟从来没有探究过自己与中国的关系,活生生地成了浮水之萍、无根
之木,任凭时光荏苒,也唤不回一个生命的定位。
 我,就这样迷失了。
 中国人,就这样被我丢失了。
重新找回祖国
 重新找回祖国是在最近这几年,在我认识了许多大陆朋友之后,那过程就像拼着拼图,
左手撚起了民族的认同,右手拾回了血脉的相连,最后拼出了一个龙的图腾,一种直上云
霄的豪气精神。江西朋友一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我们都是中国人”,如暮鼓晨钟,
瞬间惊醒了我这个游走于心门外的经年迷途人。
 当时我就像无数个台湾人一样,开口闭口就是“中国”与“台湾”,甚至在“中国”的
称谓前加了“你们”两字。这下我的江西朋友听了可刺耳了,他立即纠正我:“1992年海
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我们都是中国人,你讲‘你们中国’
,我真的很伤心。”
 我立即慌了,慌得不知所措。平常听某新闻主播、名嘴都是把对岸称作“中国”的,连
老师、课本都这样教,怎么我现在以“中国”称呼就伤了人心呢?
 我也忘了当时怎么对他解释了,总之,他有一阵子不再给我发微信了。
中华民族往昔伤痛
 在那之前,我是听过九二共识的,却不清楚九二共识的内容。因为那与我的生活毫无相
关,又觉得是政治人物的事儿,所以即使报纸上看到斗大的“九二共识”四个字,也是一
眼掠过。究竟达成什么共识?两耳不闻窗外事。
 “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其核心意涵是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这
是我上网查到的解释,在1992年,也就是我出生的后两年,两岸便已达成共识,而“九二
共识”四个字,也不只一次围绕着我,想要给我当头一棒,只是我一直躲着它,避着它,
像玩着一场捉迷藏,远远地看见它追上了,猛地我又藏了起来,直到有一日它成了我与朋
友之间的基本信任与共同语言,一转身却又空空如也。
 对不起同胞,不是我有意要划清界线,只是自己懵懂,没有意识到所谓“中国”与 “
台湾”的称谓,便是中华民族往昔的伤痛,是两岸之间最大的乡愁。
 微信不再弹出对话,静悄悄间,一个民族在流泪,一个台湾女孩在丢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