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我爸说民进党为了选举才讲中华民国

楼主: skylion (温暖的传说)   2019-12-13 22:08:04
※ 引述《Sinreigensou (神灵幻想)》之铭言:
: 这个是我家深蓝老爸一直在提的
: 对他而言民进党就是台独,喊中华民国只是骗票
: 蔡英文确实也曾经说过中华民国是流亡政权啦…
: 不过如果民进党真的舍弃台独转成支持中华民国
: 让自己喊的中华民国信任度往上提升
: 国民党会不会再也赢不了民进党?
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
这句话
应该是蔡对流亡政府的定义不够清楚 误用
而且整体而言那句也不会是重点
她在那场演说中 说的其实是很重要的问题
是台湾要继续往前走 必须要妥善处理的问题
耐著性子看完全文吧 你会发现过去媒体如何欺骗你
让你只吸收到它们想让你吸收的资讯
一个呼吁要找出和好共生方法的演说 最后却被精简成一句挑动族群的话
看看全文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tsqndzQu4
全文:
从国际公法的角度来看台湾和中华民国的问题,那事实上,
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尤其是台湾主体意识不断的成长....尤其是在民进党执政的8年,
台湾主体意识是快速的成长,而且在台湾是稳定的成长,
目前在台湾已经是主流的思考。
我们必须在一个成长的台湾意识当中,来看“中华民国”这个问题。
我们在前阶段看中华民国问题的时候....中华民国,究竟带给我们这个社会什么冲击?
它是一个流亡政府,在台湾进行统治。
那么,在台湾统治的这几十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个现象,
也就是所谓威权的统治跟中国性的合体。
换句话说,因为“中华民国在台湾”的统治,我们看到了两件事情变成一件事情,
也就是这种威权体制跟中国性。
这个中国性,是中国的思考、中国的文化甚至是中国的语言,
在台湾都变成强势的文化、强势的语言。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在民主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反抗的是威权体制。
但是在反抗威权体制的时候,我们也因为威权体制跟中华民国的联结,
过渡到中国性的问题,使得整个社会对于中国性产生了对抗的心理。
在中华民国统治的期间,没有错,这种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语言,
还有很多的中国的思考,在我们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曾经....到现在还有一定程度是一个“强势的存在”。
可是我们现在也看到一个趋势。就是说在台湾主体意识成长的过程中,
还有再加上台湾民主的发展,我们发现这个中国性跟台湾性..或说是台湾主体意识,
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微妙的相对关系。
在以前,我们因为看到中华民国统治台湾的关系,
中国性好像是主体,台湾性好像是客体。
在今天台湾主体意识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隐然看到主客是要易位的情况。
那么,在这主客易位的关键时刻,其实我们要去处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如果这个深层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话,台湾会变成另外一种中国性跟台湾性的对抗。
前一阶段,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性宰制台湾的状况。
下一个阶段,如果我们没有去处理那个深层的问题,我们下一个阶段,
可能是另一种倒过来的对抗。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好我们族群的关系,
我们没有去认真的面对外省族群在台湾本土化的经验、感情跟认同的话,
那么在下一个阶段,当这个主客易位的时候,
我们可能将面临下一个阶段的对抗和社会对立的问题,
那...我们就更不能心平气和地来看,所谓中华民国在台湾未来政治发展上,
它所应该被定位的意义在哪里。
其实民主进步党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在2004年....事实上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完成之后,那个时候的台湾社会,
在台湾主体意识高涨的情况下,很多民进党的支持者和本土的支持者充满著自信。
在那个自信的时刻,我们做了一个2004族群多元、国家一体的决议文。
这个决议文在后来的几年,没有被拿出来再一次的强调。
主要是因为在2004年以后,民进党的执政面临比较困难的情境。
我在这里,必须要在我们民进党再起的过程中,
当我们的本土的支持者再度恢复信心的时候,
我们再来看看2004年的这个族群多元、国家一体决议文,其实它有它深刻的意义。
尤其它在这里讲...这个决议文具体定义了我们多元文化、宪政民主体制的价值和追求。
我们也表达了对所谓外省族群历史经验的理解、尊重跟肯定。
这使得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也就是让战后以来在台湾演化的中国性,
得以跟台湾性做一个调和,而成为一种动态的新台湾性的形成。
2004年这个决议文的论述形成的工程,其实是值得我们民进党在跟本土支持者,
再一次的检视它,然后来开拓它。
如果在我们巩固、深化民主的精神当中,在台湾的外省族群,
对中国的想像、情感和认同,如果不能被理解、尊重跟接纳,
甚至于是被负面跟污名化,持续被当成应该去除的干扰或是杂质的时候,
我们将难以在这样排斥性的台湾想像中,他们很难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所以,我们面对这个主客易位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先要更深层的去思考、面对在台湾的
外省族群、他们对中国的想像,以及他们在台湾安身立命5,60年的所谓在地化的经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