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曹长青 共谍是冒牌货吧?

楼主: venson (文生)   2019-11-26 11:56:36
1.转录标题︰
共谍是冒牌货吧?
1.转录网址︰
https://www.facebook.com/218812861516992/posts/2769887763076143?d=n&sfns=mo
2.转录来源︰
脸书
3.转录内容︰
曹长青:所谓要渗透台湾的“共谍”是冒牌吧?
中共特工渗透香港、台湾、西方,这是常态。但看了澳洲媒体(60 Minutes Australia)
对王立强的专访视频,令人质疑,他真的是要渗透台湾的中共军方总参的特工吗?
1,他的所谓爆料,基本都是媒体上有过的;并没有特工作业细节。留心点港台新闻的,
这些都说得出来。
2,他2015年才从安徽财经大学的油画系毕业,中共怎么找个26岁画画的负责对台渗透?
他在专访中说,由他负责对台湾渗透发出命令。这点太难令人信服。
3,一般中共间谍都由北京的国际关系学院(原隶属国家安全部)等特工学校培训。他这
个年龄,又是画画出身,没经过这种培训,就重用他为港台情报负责人?完全不像那么回
事。
4,他不会英文,怎么会派海外做特工?看澳州电视采访,全程要靠翻译,好像他一点英
文都不会。中国的外语人才多如牛毛,怎么可能派出这么一个20多岁的土包子掌管港台两
地的情报工作?太开玩笑了吧?
5,《纽约时报》报导说,“王立强写道,他的妻子也是一名画家,2012年就搬至澳大利
亚学习。在2018年12月看望了她和孩子之后,他决定叛逃并寻求庇护。”从常理和惯例来
说,中共特工的妻小多是留在中国国内做为人质,怎么可能让王立强全家在澳洲几个月?
6,他手持的所谓韩国护照,被香港《南华早报》报导韩国事务的记者John Power发现,
上面韩文名字与英文名字Wang Gang完全不符。如是中共提供的假护照,连这种基本问题
都出大错?
John Power的质疑得到美联社驻韩国记者姜大翼(Dake Kang)的证实与呼应,Kang与韩
国方面联络得知,王立强的韩国护照右下方持照人那里,应是韩文名字曹京美(女性名字
)。记者感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基本的细节错误? ”(两记者质疑文字请见照片)。
https://i.imgur.com/JuCRjRx.jpg
https://i.imgur.com/vzD3132.jpg
7,如真是中共特工,怎么能这样大喇喇地接受各种媒体采访?当年逃到美国,揭露中情
局内潜伏共谍金无怠的中国国安部官员俞强声,从来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也没露过面,
至今低调到无人知道他在哪里。因为他是真特工,一定会被美国当局保护起来,怕中共杀
人灭口报复;另外以后再有涉及共谍的事情,还可能请他来分析(真懂中共情报工作)。
王立强这样四处接受媒体采访(电视,报纸,甚至海外中文网络等),说明澳洲情报机构
根本没有重视他,更没有提供保护。这点也令人质疑,他真的是中共总参特工吗?
8,据王立强在接受澳洲媒体所言,他今年五月决定叛逃,向澳洲当局递交了政治庇护申
请。在澳洲《60分钟》电视采访中,他没有说政治庇护被批准。如果批准了,以他在电视
采访中那种随口讲话的风格,应会大肆渲染,他政庇被批准了,这更能证明他是中共特工
,因澳当局的批准等于是一种认定。但他的政庇至今没被批准,这是不是等于说,澳洲情
报当局还没有认定他是真的中共总参特工?
9,王立强现在这样四处接受媒体采访,可能感觉自己政庇要被拒绝,所以想通过媒体造
势,促使澳洲认可他是共谍而批准他的政庇。这可能是王立强(如真是共谍)违背常规常
理而四处接受采访、主动曝光的原因。如果是真间谍,应会低调,以保护自己和家人(不
被中共报复)。
10,澳大利亚的那个电视节目,给人感觉明显故弄玄虚。40多分钟长的节目,有王立强的
镜头不到四分之一,其它都是渲染的背景资料等。而且开始就用神秘兮兮的汽车场面,里
面绿色光点闪烁等,制造迷离气氛。这个并不像专业的新闻记者所为。而且记者根本没有
问关键性的一些问题:学画画的,毕业后怎么被选做特工?在哪里做过培训?去过哪些国
家,做过什么特工的事情?他的韩国护照上为什么是女性的韩国名字,且与英文拼音完全
不符?他在电视上说不知道间谍和特工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爱国的事情就要做、反台独
港独的事情要做。这更不像是专业特工的话。
11,王立强在澳洲电视节目上明确地说,他参与了在香港绑架铜锣湾书店的经营者李波事
件。但铜锣湾事件发生在2015年10至12月。按照澳洲媒体引述王立强所说,他是安徽财经
大学的油画系毕业(2011年入学,一般本科都是四年),他怎么可能刚毕业第二年,就已
是在香港负责绑架等特工主管之一(他当年才22岁)?这完全不合常识逻辑。
总之,这个所谓的“共谍”疑点太多了。当然,如果王立强是冒牌的,不等于说中共对香
港、台湾及美国等没有大量派间谍渗透。操纵“第五纵队”、玩特工和间谍战,一直是共
产党最擅长的绝活。但这个王立强,却不像是真的特工,很像是需要解决身份问题,用这
种方式寻求政庇。当然这些都是常识推理,最后真相如何,还需继续观察事态发展。
由于藉所谓反共而造假,之前有过很多先例,这个“共谍”王立强也是疑点太多而令人质
疑。之前,仅我本人就质疑揭露过几件(当时都是轰动性新闻),后被证实全都是造假。
例如:
《天安门文件》造假,台湾情报机构被骗(见我的文章:https://www.ntdtv.com/b5/201
4/08/19/a1131453.html);
艾蓓冒充周恩来私生女(https://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312)

“天才作家”韩寒是大骗局(https://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2
588)。
我当时写这些打假文章时,都被反共人士攻击。但在我这里,真假绝对高于是否反共。中
共的本质是虚假,只有真实才能战胜虚假。必须强调、坚持诚信的价值!
2019年11月24日于美国
附录:
曹长青:六四《天安门文件》造假
六四事件距今已20多年,虽然这个事件的性质人们已清楚,它是一场政府对平民的屠杀,
但具体是谁下令,如何决策等内情,由于中国仍是专制,资讯封闭,所以外界仍不完全清
楚。民间关于六四的书,已有好多本,但当时最有影响,甚至引起轰动的两本书《王牌出
尽的中南海桥局》和《天安门文件》(中文版为《中国“六四”真相》,今天看来,基本
都是杜撰的,甚至可说是“伪书”。
在六四过后不久,台湾《中央日报》就连载《王牌出尽的中南海桥局》,后又出单行本,
作者为“江之枫”。这本书以一位中南海秘书的口气,对天安门事件中的中共高层权力斗
争,进行了绘声绘影的描述。那口气和笔法,给人强烈印象,这位“秘书”非常知情,掌
握很多内幕。
这本书当时爆红,台湾的情治部门相当重视。八九年底我和一批异议人士到台湾参加会议
时,那里的官员神秘地披露,他们把这本书的作者请到台湾,说是获得了中共高层的重要
情报。
这本书其实是政治三国演义,里面没有文件出处或内幕来源等。后来得知书的作者是吴建
民,就更确定,这是一本政治推理作品。我认识吴建民︰当年我在《深圳青年报》做副总
编辑时,吴建民来报社应征,是我负责人事考核的。当时他是中央党校的普通教员,来深
圳闯天下。他虽然文笔不错,但不太适合跑新闻,工作几月后,就去了深圳华侨城办公室
工作,后来旅居美国。如果他和中共高层有那么深的关系,知道那么多内幕,我们报社肯
定会继续留用他。
吴建民写政治推理小说
但吴建民没有说他的书是文件或内幕,他只是在一个热点上,写出一本畅销书,是个机灵
的人。但台湾的情治部门把它当作“机密”,由此也可看出,为什么国民党输掉了中国大
陆,它的情报部门到八十年代末,还对共产党的情况这么无知。因为只要对中国政治有点
常识判断能力,一搭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政治推理小说。
有报导说,这本书还要出英文版,但后来没了下文。可能是英文出版社首先就会问,这是
虚构(fiction),还是非虚构?如是虚构,就没多大出版价值。如果是非虚构,那就要
给出资料出处,还有作者的身份是否能获得这种重要资讯的考虑等。像李志绥的《毛泽东
私人医生回忆录》,美国出版社首先要证实他是不是毛的医生,否则就很难出版,因为没
有了“权威性”。
吴建民后来回广州时,曾被中共以“替台湾搜集情报”罪名拘捕。但最后中共也没拿出证
据,他就被释放。数年前,在纽约的一次会议上,偶遇吴建民,我们随后通过电话和电子
信,但他已转行从商。这些年,在媒体上也没再看到吴建民的消息和作品,他那本书就真
成了“王牌出尽的桥局”。
新华社内参被说成“报告”
关于六四题材,比《桥局》更轰动的,是后来英文版的《天安门文件》(随后又出中文)
。该书作者“张良”也是笔名。张良到底是谁,至今外界也不知道,只是三个编辑《天安
门文件》的美国“中国通”黎安友(Andrew Nathan,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林培
瑞(Perry Link,加大河滨分校特聘教授)、夏伟(Orville Schell,加大伯克利新闻学
院院长),用他们的公信力做了“担保”。
但这三个中国问题专家到底对张良知道多少,也很难说。《天安门文件》问世这十多年来
,张良一直都是“隐身人”,从不露面。这无法不被令人怀疑其身份的“权威性”。
为什么要隐身?很可能是怕真实身份曝光,导致《天安门文件》的可信性打折扣;因以他
的身份地位,很可能拿不到真正的“文件”,由此证实人们的质疑︰书中的所谓“文件”
不是真正的“中共文件”,而且最重要的部分是作者本人杜撰的。
事实上,即使略过作者身份,仅从书的文本就可看出︰这本书不仅故弄玄虚,甚至弄虚作
假。因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占95%),根本不是什么中央文件,而是报社内参、情况反
映、动态清样、简报的汇编。但全书却分成“国安部报告”、“各地省委报告”、“新华
社内参”和“中共文件”等四大部分。
在国安部报告部分,从口气来看,完全是报社写的内参,例如在北京校园跟学生的对话等
,从常识上判断,也不会是国安部人员所为。作者所以把它称之为“报告”,就是想提高
它的“份量”,否则全书到处都是报社内参,那个“天安门文件”的头衔就有问题了。
“到截稿为止”露出马脚
所谓“各地省委报告”更是假的,因为口气完全不对,全是第三人称,根本不是以“第一
人称”的省委名义和语气写的。“报告”落款有时间,很多竟是下半夜一、两点,甚至凌
晨四点发出。省委为什么不白天工作、发报告?从“报告”内容看,也没有这种紧迫性。
而且向中央递交的报告,怎么可能这么草率,在半夜草拟发出?
实际上,对中国宣传机构、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基本了解的人,都可以清楚地判断出︰
这是驻各省会的大报记者,按惯例深夜发的内参稿。因记者站多是设在省会,所以这些“
报告”只是写了省会的状况。如是省委报告,应会写全省的情况。最明显的是发自西安的
“省委报告”,文中竟有“到截稿为止” (还有用“据悉”)这种记者惯用语,而根本
不是省委报告语言。记者内参会有大量这种“到截稿为止”的新闻用语,“张良”可能费
心良苦地做了删除,但没有删干净,留下了致命伤。
即使是“新华社内参”部分,很多也被写成“上交报告”。作者也是想尽量少提“新华社
内参”,以免让读者想到这么多内容原来只有一个文件资料出处。实际上当时新华社有八
种内参,在情况紧急时,每小时地上报。
但即使把记者的“内参”拔高为“报告”,毕竟这些报社内参还是原始存在的。而《天安
门文件》更令人质疑之处,是作为 “卖点”的三个“中央文件”︰邓小平和杨尚昆的私
人谈话、中央政治局会议、八老会议。这三个文件,全都没有编号,作者也没有提供文件
原本或影本。这是最令人怀疑之处。因按惯例,中央文件全都有哪年度几号文件的编号等
,以确立其权威性、准确性。
杨尚昆“记得”胡平、陈军
那三个卖点“文件”的内容和语言本身,更能让人看出有假︰在当时那种紧张的政治气氛
下,邓小平与杨尚昆之间那么带有历史定论性的私人谈话,包括对军队的掌握,对高层核
心人员的安全问题等的推心置腹交谈,不可能有秘书记录,更不可能形成文件。邓杨两位
老人,更不可能边走边自己记录,那场面太可笑。而且像邓杨这种高位的人,又是八十多
岁老人,也不可能说出只有下属们才了解的许多细节。仅从这点,也可以判断,这个“邓
杨私人谈话”很可能是张良推理想像的。
“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更假了,里面有描述性语言,例如什么“望着说”之类。政治局会
议记录不可能有表情的描述。英文版无法处理,只好把它括起来。
杨尚昆在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也明显是假造的,因为杨居然提到纽约的民运人士胡平、陈
军等名字。作为国家主席,而且是八十岁老人,按常识逻辑,他怎么可能记得海外民运的
具体人名?只有中共驻外记者写的内参或简报,才可能提到。张良在这里又是把海外“简
报”拔高到“文件”。而且由身为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在政治局会议上分析波士顿民运的
具体情况,就更离谱了,其中提到一个北美什么分会,那会名即使按字面来念,都很长很
绕嘴,可杨尚昆居然能脱口而出其全称,太不可信。
张良做“隐身人”的苦衷
至于全书最有卖点的“八老会议”,则死无对证。如果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所谓“八老会议
”真的存在,那么避开中共的正常党内作业程式与惯例,在元老家里聚会讨论重大政策,
又是决定当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去留问题等,按基本逻辑,邓小平们为了避嫌,
也不会愿留下记录,更不会把违反党内纪律的做法形成文件;因为那等于让所有人知道,
这是“老人政治”,是以“老”治国。
据出版此书中文版的编辑说,原来书名副题准备就用英文版的“天安门文件”,但张良不
同意。张良知道懂中文的人,会一下子知道这不是“文件”,所以心虚不敢用“文件”两
字。但用“造假”的方式,来展示《六四真相》,实为一大讽刺。
如果该书不是记者的内参报导,如果作为卖点的三个文件真实,那么最起码,“张良”本
人不应该一直藏着不敢露面,他起码要经得起读者“验明正身”,起码拿出一个中央文件
复印本。否则无法不令人叹息,“天安门文件”是中国造假大潮中的丑闻又一桩。用造假
,赚“六四”血钱,够登峰造极了。
——原载香港《开放》杂志2010年6月号
https://www.ntdtv.com/b5/2014/08/19/a1131453.html
4.附注、心得、想法︰
曹长青反共众所皆知....想看这篇被英粉抹红抹起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