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vikk33 (陈V)
2019-11-05 11:44:46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史明,从边缘凝视帝国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19/11/03/110301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思想坦克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史明(本名施朝晖,1918─2019)于10月13日的大游行与追思会后正式与台湾社会告别。
他的离世不仅代表少数仅存的台湾文化抗日运动见证者的持续凋零、上个世纪一度张扬的
革命时代几近告终以外,更意味着他所拥有的“解放区”经验,可能也就随之消散、为后
人所淡忘。即使对于当前广泛受到“红色渗透”的台湾来说,史明的生命故事既是提醒、
也是警钟,是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探索与辩证的历史启示。
近年广受青年大众推崇的史明,过去其实长时间都不在台湾独立运动的主流系谱。不管是
1967年在日本成立独立台湾会,乃至于1980年代持续到美国各大学夏令营、学生会演讲,
甚至在1993年潜伏偷渡回到台湾以降,史明虽然一直为人所周知,却也因为他的“红色”
、“共产党”、“左翼”、“地下工作”、“单线领导”等标签,而被人抹上谜样、不容
易亲近的色彩。
也就是说,即使史明的《台湾人四百年史》汉文版于1980年代问世之后,便在台湾的社会
运动现场、异议份子之间广为流传;或者在他生涯的最后几年伴随着街头的再次狂飙、本
土政权再次执政而屡屡受到关注,乍看似乎处于镁光灯的焦点。我们还是得说:不管是过
去或者最近、海外还是岛内,史明其实始终处在一个极为特殊、貌似高居神坛,其实更靠
近边缘的位置。
从边缘凝视帝国
史明在台独运动的边缘位置,固然与运动团体之间的排挤、互斥有关,却也与他的“中国
”经验有很大的关联。他在最早一本纪录个人往事的著作《穿越红色浪潮》中,详细描写
了1942年他在早稻田大学毕业以后,前往中国加入中共的地下情报组织,甚至还在战后与
日籍女友平贺协子一同深入华北解放区的过程。
夸张一点来说的话,对于当时身份是殖民地“第三国人”的史明来说:表面在汪精卫政府
中任职,实际上却协助中共套取军事情报,无疑是一个叛离帝国的决定。然而,他意想不
到的是:自己义无反顾地在战后投身解放区,以为可以见证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期待——
居然只是目睹另一个“帝国主义”的崛起。
即使,只是她最最一开始的雏形。
对于战后身陷中共解放区的史明,土地改革与人民裁判的惨况,无疑给了他最大的刺激。
不管是目睹被迫投井自杀的年轻人,或者是佃农们被共产党干部强迫手刃地主,人性的扭
曲与阶级清洗的歪斜,让他意识到中共未来朝向“极权”发展的可能性,更看穿了隐藏在
进步论述当中、“毁灭人性”的潜台词。
于是,当史明决定且终于在1949年回到台湾以后,他就宛如打了一支预防针一样,对于“
中国”乃至于“中共”保持着相当的警觉,不被所谓“血浓于水”之类的民族主义话语迷
惑,甚至展开了一场“自己究竟是谁”的终生求索。
中国经验的“预防针”
1949年才回到台湾的史明,错过的是战后台湾社会蓬勃发展的“再中国化”热潮。另一方
面,他也错过了台湾人民由欢欣鼓舞到失望愤慨,终至挺身反抗的228事件,以及后来的
屠杀与清乡。换言之,好不容易才返回台湾的他,其实是与岛屿近况脱节的边缘者。
然而与台湾幸存的青年志士不同的是,史明原先就对蒋介石与中国国民党不抱任何期待。
再加上才刚刚经历解放区的挫败经验,更让他对“红色中国”毫无期待与幻想。换言之,
在当时幸存的台湾青年纷纷投身省工委组织,期盼有一天能够“解放”台湾、迎来新中国
的时候。史明仍然是一个少数的边缘者。
即使他开始产生书写台湾历史的念头,即使他开始筹备刺杀蒋介石的行动,即使他已经油
然而生台湾独立的政治主张。最终还是在一次仓皇出走的情况下回到日本,继续他少数、
异类与边缘的角色。
右独之外,一个特殊的位置
因为228事件而迅速萌发的台独意识,因为暴力统治而不得不离乡背景的台湾人,使日本
成为了战后台湾独立运动的萌发地。包括最早的廖文毅,又或者史明、王育德,以及后来
的许世楷、黄昭堂等人,他们的组织、机关志(《台湾青年》、《独立台湾》)以及公开
与非公开的行动,在在都让台湾青年独立联盟在1970年代以前一直是台独运动的核心组织
。
史明曾经也是台湾青年独立联盟的成员,却在1967年遭到联盟“开除”,其中的原因至今
犹待理解(不过可能也没那个必要),是否与他当时积极与岛内人士联系、采取武装革命
路线有关也不得而知。然而,作为日本台独运动中的边缘人物,史明却也因此开辟了一条
、甚至可能也是同辈间唯一的运动路线——“左独”。
受限于意识形态与政治诉求,在日台湾人大多与日本右翼较为亲近,而与左翼人士较为疏
远。史明虽然是独派,却拥有中共解放区的真实生命经验,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
义的信仰。相较于其他台独运动者来说,反而在边缘的位置当中,找到与日本左翼“连结
”与“对话”的可能性。
1974年4月,《话の特集》刊登了一篇标题“独立と革命”,以解放台湾与冲绳为议题的
文章,邀请了日本左翼运动者太田竜、琉球解放的指标性人物新里金福与史明对谈。相当
有趣的是,史明在访问的最一开始便说:“我先说结论,我个人的终极目标,是建设‘社
会主义的新台湾’。”然后他便在有限的篇幅当中,浓缩阐述《台湾人四百年史》的核心
思想。更为有趣的是,史明在主张“社会主义”同时,也提到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
其实延续的是封建、传统的“超大国主义”,并不符合世界革命的立场。
这或许也是因为史明有过曾经在华北解放区的生命经验,又处在一个右独以外的特殊位置
,才有机会与日本左翼进行对话与交流吧!而这上个世纪世界革命的串连热潮,恐怕犹待
学者专家未来进一步探索,才能呈现出当时暗潮汹涌的时代面貌。
边缘凝视的启示
史明生前常常重复的几句话,一句是“看整体、看全面、看发展”,另外则是“理念、立
场、战略、战术、纪律”。有趣的是,他对中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差别非常清楚,但对于
中共的戒心却从未松懈。
可能是因为过去担任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的经验,让史明对于“统一战线”、“渗透”、“
买办”抱持着相当的敏感度。当我们回顾2006年他策划阻挡连战前往中国访问的行动,对
比这十多年来台湾社会与特定政党迅速遭到中共渗透、吸收,甚至成为中国侵略的传声筒
与滩头堡之际,史明当时的远见着实令人佩服。
于是,当我们想起史明在高龄八十多岁时仍然挺身而出,在高速公路上飞车追逐,在机场
上与地痞流氓对峙。不仅是台湾民族主义者从边缘凝视帝国以后给予我们的见证与启示,
更提醒了我们:团结与行动,才是抵挡中国侵略与渗透的唯一方法。
4.附注、心得、想法︰
可是就是有一群
什么都不清楚的人
在那边被卖还帮人数钱
怎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