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不用这么麻烦啦,可以先帮媒体想好标题了。
如果是一个星期后,性平会还没结果:
柯文哲为爱将施压,调查报告迟不出炉
如果调查报告出来后,认定非性骚扰:
学姊惨遭河蟹,性骚扰案不了了之
如果调查报告出来,认定是性骚扰:
柯属下性骚学姊,议员痛批市府成情色场所
如果调查结束,但依法保密以保护当事人:
石沉大海,学姊性骚事件恐涉更高层级
如果调查结束,最后结果被人泄漏给媒体:
柯市府保密破功,民进党妇女部痛批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男方自请辞职负责:
柯心腹畏罪潜逃,恐难以追究后续责任
如果男方未辞职,等待调查结果出炉:
柯文哲保庇手下,学姊以泪洗面
如果学姊后来几个月后辞职了:
不堪柯文哲性别霸凌,学姊愤而离职
如果学姊没有辞职,继续副发言人工作:
学姊阴影犹存,行事转趋低调
其实,大家就是想找机会酸柯文哲而已吧,
所以不论怎么处置,大家都想找机会打击政敌而已。
关于这起事件,就我的认知而言,
性平法启动后,为了保障当事人权益,
应该会聘请外部人员组织调查小组,
进而展开调查,
并且由人事单位依据调查报告进行惩处。
过程中,为了避免当事人受到伤害,
相关人员均需秉持保密原则,
不得外泄讯息。
唯一不需保密者,就是申诉的当事人,
这也是为何议员跟记者会逼问学姊的原因,
因为其他人依法是不能透露任何讯息的。
令人觉得难过的地方是,
追究这件事情的人,
其用心都不是要主持公道,
只是想拿这件事当政治斗争工具而已。
虽然政府常大力宣导性平法,
但这个议题其实仍不是相当普及化,
这起事件可以作为一个宣导的机会,
但后续看来,有人真的在意性别平等法吗?
大家真的在意跟保护学姊的感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