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日本三菱的航空野望:客机制造“SpaceJet

楼主: oftisa (oo)   2019-07-31 14:30:05
联合
日本三菱的航空野望:客机制造“SpaceJet”称霸天空?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945311
两年一度的“巴黎航空展”在今年6月开幕。这项国际上最富盛名、自1908年首次举办以
来已有超过110年历史的航空展,不但吸引各国军方与买家,也让航空迷趋之若鹜。为期
一周的航空展,总共吸引了32万人次进场。
今年的航空展当中,有一架相当特殊的飞机——全机以白色为底,前方写有“SpaceJet”
的字样,后方与垂直尾翼则涂上红色底图与银纹,并有着蓝色与金色的线条,浓浓的日本
风很难不被人注意到。
这架全日本制的客机,是由三菱制造,也是战后第二架“Made in Japan”的客机,肩负
著日本亟欲重返民航机制造霸业的梦想。但三菱的航空野望能就此成真吗?日本航空事业
在过去一个世纪,又是如何峰回路转?
高高飞起重重落下?日本航空事业的起落
日本投入航空事业的历史相当早。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所制造的轻型动力机试飞成功,正
式宣告人类进入航空时代后,欧美先进国家便纷纷投入航空机的研究。打赢日俄战争,终
于挤入先进国的日本,也很快地就跟进;不少军方与技术人员,开始将视野放到这个新兴
产业。
1910年,帝国陆军步兵大尉(上尉)日野熊藏与德川好敏,前往欧洲视察航空发展,并学
习如何飞行,成为日本最早的动力飞机飞行员。两人学成归国,并且带回了日本政府购买
的一架法国制造的法尔曼三型机,与一架德国制的格拉蒂二型机。1910年12月19日,两人
在代代木练兵场(现在的代代木公园)进行公开飞行展示,从此飞机便开始翱翔在日本的
天空。
这项飞行表演在日本国内,引起很大的震撼,还掀起了一阵航空热。不但日本政府将发展
航空列为国策,民间也纷纷成立航空俱乐部。
至于帝国陆海军,则各自成立航空队,初期自法国、英国等购买飞机,进行飞行员训练,
之后则陆续以授权生产的方式,在日本国内制造,顺便扶持日本国内的航空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航空兵器成为新兴的战争型态,也促进飞机的科技跃进;而多
年的授权生产,也陆续培育出许多优秀工程师,加上日本政府有计划的整军经武,不少日
本的大财阀相中这个商机,纷纷投入军用航空机的开发,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中岛
飞行机等,也让日本成为航空开发的先进国。
二战期间,日本的陆海军开发出不少经典的军用机。包括三菱的零式舰上战斗机(海军)
、中岛的一式战斗机“隼”(陆军)、川崎的三式战斗机“飞燕”(陆军)、川西飞行机
的紫电改(海军)、爱知飞行机的九九舰爆(海军)等,不但曾让盟军吃足苦头,也让欧
美惊讶于日本的航空发展。
二战之后日本由盟军占领,GHQ(驻日盟军总司令部)下令禁止日本发展任何航空工业,
包括民用航空在内,这不但让数十年的发展毁于一旦,就连战前的大日本航空也被迫解散
,民航业也只能拱手让给美国。
直到1950年之后,韩战爆发,盟军急需日本的工业技术与产能,GHQ才开始松绑日本的航
空业限制。日本政府也在1951年首先成立日本航空(JAL);1952年《旧金山和约》签订
实施之后,日本国正式独立,日本的航空限制从此解禁,民间又重燃起原本的航空热潮。
战后首架“日本制造”:YS-11的航空工业大复兴
航空科技的巨幅成长,让飞机越飞越远,也越飞越快,民航事业也跃升成为普及的交通工
具。日本国内陆续成立许多航空公司,加上美国对于日本航空工业发展的态度,从禁止转
为扶持,因此不少战前即拥有飞机制造经验的厂商,开始生产相关零件,藉以补充韩战与
越战时,美军的需求。
1955年川崎重工(当时称为川崎航空机)与三菱重工(当时称为新三菱重工),开始以授
权生产的方式,制造航空自卫队向美国采购的T-33教练机与F-86战斗机,成为战后日本航
空工业复兴的起点。
而当时日本国内航空所使用的机型,大多是DC-3等老旧的机种,为了替换这些老旧飞机,
通产省(现在的经产省)决定自行发展中型客机,不但提升日本国内的航空工业,也能在
当时民航工业百发齐放的年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1959年,在通产省的召集下,日本航空机制造株式会社成立,进行机体开发与系统整合的
工作,而飞机的各个零件与设备,则由三菱、川崎、富士(现在的速霸陆)、新明和、东
芝、住友、日本电气(现在的NEC)等公司生产,可以说这项计画,集合了日本工业生产
的实力。
1962年这架采用涡轮螺旋桨动力的中型客机正式出场试飞,并且命名为“YS-11”。这款
飞机成为日本战后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款飞机,不但日本国内航空业者使用,包括美国、
菲律宾、韩国、巴西、印尼、阿根廷与希腊等国外航空,也有采购,就连华航当年都曾购
入两架。
此外,包括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海上保安厅与航空局等,也购入多架,部分飞机经
过改装后,成为电侦机与巡逻机,用途相当广泛。虽然一开始YS-11卖得还不错,但之后
却因为遭遇石油危机,导致航空产业一蹶不振,加上官僚缺乏商业应变能力,后期不断亏
损下,最后在1973年草草收摊,结束生产,总计只生产了182架。
YS-11计画并不算成功。由于航空产业的高门槛,加上相关的业者直接帮波音或空巴生产
关键零组件,获利比自己搞飞机更有赚头,因此除非是军武方面,没有业者愿意投身自行
研发民用中大型客机,这也导致日本在接下来的三十几年,没能再继续自行设计生产中型
民航机。不过,这个计画却完整建构起日本的航空产业链,除了商用小型机之外,也成为
世界上相当重要的航空零件生产基地。
“MRJ”计画:三菱客机开发的坎坷路
时序进入1990年代之后。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推出了崭新的50-70人座中小型喷射客机
CRJ系列,以更快的速度与舒适的座舱,击败了过去称霸此级距的涡轮螺旋桨系列,并改
变了过去航空产业的型态。
由于中大型航空产业绝大部分的市场,都已被美国波音公司与欧洲空中巴士两大集团所把
持,这个全新的航空市场,在CRJ的成功后,吸引各国的注意。日本也不例外,由经产省
主导中小型区域客机发展计画,并由国内航空相关产业,各自进行发展评估。
最后三菱决定进行客机开发,并将计画命名为“MRJ”(三菱区域喷射客机,Mitsubishi
Regional Jet),为此还成立三菱航空机。除经产省的补助外,也获得速霸陆等其他公司
的技术支援,以及丰田汽车的资金挹注。
当时三菱航空机评估,五年内即可开发完成,约需500亿日元的资金,但之后却陷入开发
瓶颈,期间100人座以下的市场,却逐渐由庞巴迪的CRJ,与波音所扶持的巴西航空工业
ERJ所独占,成为市场主流。
最初三菱MRJ的计画,是生产70人座的MRJ70与90人座的MRJ90,并对外销售。除日本之外
,还获得来自美国、欧洲与东南亚各国的订单,让三菱喜出望外,宣示将可销售3,500架

2015年,首架原型机终于完工,并在同年的11月11日试飞成功。MRJ的客舱设计,承袭了
日本人收纳以及All in One的传统,客舱空间比起ERJ与CRJ更加宽广。此外,大量采用复
合材料,并搭配独特设计的机鼻与主翼,让机体重量与同型机相比,减少了两成,不但有
效降低油耗,降低操作成本,缩短跑道起降距离,还能拥有超过3,500公里的航程,可涵
盖绝大多数的区域航线,可说是MRJ最大的优势。
但之后由于开发延宕,交机时程又被迫延后,期间不但经费不断追加,最大对手巴西航空
工业的ERJ系列,还推出了第二代,采用与MRJ相同的美国普惠PW1000G发动机,加上2017
年神户制钢的数据造假事件,让使用其物料的MRJ无端被卷入,被迫变更料件。
种种原因导致MRJ正式服役的时程,第四次延后。2018年10月,另一个对手加拿大庞巴迪
,控告三菱航空机窃取机密,也让外界对MRJ的前景堪虑。
中短距离航线新战场:三菱“SpaceJet”的豪赌?
目前的民航市场,早已从过去先在大型转运站转机,再搭乘近距离交通路线的模式,改为
单纯点对点的营运模式,也因此400人座以上的大型客机,如波音747-8、A380等已不受青
睐,反而是200-350人座的长距离客机波音787、A350等机种,成为市场主流。
这样的改变也间接影响到原本的近距离航线。在现代社会时间越来越宝贵的状态下,二三
线的机场中距离区域点对点飞行(像是台中-成田、台南-香港、茨城-上海等),反而开
始发展,加上喷射客机的速度快,飞行时间大幅缩短,这也是为何如ERJ与CRJ能在市场大
卖的主因。
根据三菱的预估,今后的20年,全球在100人座以下的区域客机需求,将高达5,137架飞机
,其中北美市场就占了39%,欧洲与亚太地区分别为14%,中国市场也有12%,可以说这个
级距是除了两个航空霸主波音与空巴之外,其他国家的航空产业得以入主的市场。
尽管市场前途一片看好,不过庞巴迪却因发展更大型,可以搭载100-160人的CS系列,而
亏损连连。原本庞巴迪的构想是,波音737与A320系列搭载人数超过150人,但目前市场上
的区域客机大多在100人座以下,因此CS系列客机,将可填补这个级距的空缺,没想到却
耗费过多的经费。
再加上美国在2017年对庞巴迪实施反倾销惩罚性关税,让庞巴迪最后黯然将CS系列卖给空
巴(改称A220)。此时三菱的MRJ原型机当中,1号机至4号机陆续飞往美国,展开测试飞
行,期望能够拿到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的适航证明。
这次的测试长达数年,除了验证客机本身与各项设备的稳定度、侧风起降、煞车性能与恶
劣天候起降之外,也将验证飞机本身对于酷暑与严寒气候的对应,如能通过严苛的考验,
就可取得FAA的适航证明。
然而外界却对MRJ的前景依然不看好,市场上屡屡传出三菱撑不下去,或是MRJ做不出来的
传言。直到今年6月,在媒体与市场传闻全然不知的状况下,不但将MRJ更名为SpaceJet,
惊喜亮相巴黎航空展,系列机种还大幅度变更、让外界跌破眼镜。
在全新规划的机种区分,除了M90(原本的MRJ90,76-88人座,最大起飞重量42吨)与M70
(原本的MRJ70,69-76人座,最大起飞重量37-40吨)之外,还针对美国市场,推出全新
的M100(以M70为蓝本进行开发,北美式样三舱等76席,最大起飞重量39吨),以因应美
国国内航运协定中,规定区域客机限制在76人座与最大起飞重量不得超过39吨的规定。
这个大改变出乎外界的意料,在巴黎航空展之后,三菱更宣布将以5.5亿美金,收购庞巴
迪的CRJ部门,并承接其2亿美元的债务,此举震撼了民航市场。由于CRJ是目前区域喷射
客机的第二把交椅,三菱收购之后,除了解决先前的窃取机密官司争议,也让同级客机战
场成为巴西航空工业与三菱对决的局面。
不过市场上对于三菱此举,普遍认为风险太大,毕竟7.5亿美金不是小数目,而且三菱要
如何经营CRJ,目前也无法得知,变量太高而导致三菱的股价下挫;倒是三菱本身自信满
满,认为整合CRJ与SpaceJet的技术,将可创造更大的利益,而且也能极大化北美市场,
包括利用原本庞巴迪已建构的零组件与航机销售、后续的保养与服务等。
更何况,目前SpaceJet已经收到223架确认订单与184架选择权订单,M90预定于2020年开
始陆续交机,至于为北美市场量身的M100,则是预计在2023年试飞,2024年开始交机,三
菱也有机会一举打响日本制SpaceJet的名号,取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只是,未来三菱要如何兼顾CRJ与SpaceJet的销售,以及双方的机型区别?三菱的豪赌能
否成功,甚至带动日本航空工业起飞?都还在未定之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